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37126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关于印发《河南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共河南科技大学委员会文件河科大发〔2011〕5号★关于印发《河南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各单位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校属各单位:为切实加强河南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根据共青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和《河南省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7—2010)》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河南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二○一一年六月一日-5-河南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试行)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2、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团的十六大精神为重点,深入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重点群体与一般青年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组织培养与自主教育相结合、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进一步动员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在广大团员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二、培养对象河南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和共青团干部。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
3、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共青团干部主要指各级共青团组织的专兼职干部。三、培养目标通过实施河南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5-,引导我校共青团干部和大学生骨干进一步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学生,通过教育培训、理论研讨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4、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并最终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四、培养方式1.成立河南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作为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主要载体,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升大学生骨干的信念、品格、视野和能力,培养并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学员一般应为校级学生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各学院学生会主席、分团委副书记。河南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组织机构如下:院长:苟义伦副院长:杨国欣王学峰(常务)刘振江2.分级
5、培养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有关要求,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实施、分类施教的原则,指导我校各级团组织、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定期开展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大学生骨干培训,努力构建校、院两级培训的工作格局。河南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每年对培养对象进行集中培训不少于200人次,校级团校每年对校、院两级主要学生干部进行培训,院级团校对本单位学生团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进行培训。3.理论学习与课题研讨-5-通过聘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等为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举办形势报告会,社会热点问题讲座等形式,提
6、高共青团干部和大学生骨干的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河南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每年组织培养对象进行不少于50课时的集中理论学习,团校每年组织学员进行不少于20课时的集中理论学习。大力扶持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学生理论型社团,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举办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研讨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等重要课题进行教育培训和研讨,着力增强培养对象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本领。4.参观考察与对外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
7、培养对象到企业、社区、农村和兄弟院校进行参观考察和学习交流,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其它高校的工作情况,并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开展专项的课题调研,提交调查报告。创造条件,组织部分培养对象参与省际高校交流等对外交流活动,帮助共青团干部和大学生骨干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对外协调能力。5.素质拓展与社会实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训练体验活动,帮助培养对象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每年组织培养对象进行“三下乡”-5-社会实践锻炼。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参观实习等活动,增加培养对象对国
8、情和社会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在校园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参加扶危济困、支教支医、文艺演出、政策宣传等公益活动,增强大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