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进展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进展

ID:21919681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进展_第1页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进展_第2页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进展_第3页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进展_第4页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进展李亚捷(江川县人民医院 云南江川 652600)【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8-0382-02    【摘要】 体内药物分析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分支,能获得药物在体内的各种信息。随着近年的科技进步,体内药物分析发展迅速,更快速、更高灵敏度、更高选择性、更高自动化的分析方法已成为今后体内药物分析发展的新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本文综述了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进展。【关键词】 体内药物分析 色谱法 毛细管电泳法 免疫分析 联用       体内药物分析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

2、药物及其代谢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1]。体内药物分析借助于现代化的仪器与技术来分析药物在体内数量与质量的变化,以获得药物在体内的各种信息,有助于从生产、研究、临床使用等方面对药物作出估计与评价,从而改进和发展[2]。目前,应用于体内药物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 色谱法       色谱(Chromatography)技术具备分离和分析的双重功能,且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可同时分析结构相似的药物和代谢物等,一直是研究体内药物及其代谢物最强有力的手段。色谱法可分为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法(GC)、高

3、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其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为常用,特别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现已成为体内药物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并常作为体内药物分析中评价其它方法的参比方法。       1.1柱切换技术       柱切换技术(columnswitching,CS)是指用阀来改变流动相走向和流动相系统,从而使洗脱液在一特定时间内从预处理柱进入到分析柱的在线固相分离技术。CS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分辨率和选择性高;(2)使待测组分富集,灵敏度高;(3)在一个色谱网络系统中实现多个分离目标;(4)可在线衍生化,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5)在线纯化样品,使预处理过程自动

4、化。CS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体内药物分析。       1.2手性色谱技术       为了评价药物对映体的生物学活性,检查其光学纯度,近年来药物对映体测定技术尤其是拆分和定量方法有了迅速发展。测定药物对映体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待测药物浓度很低,一般采用直接法(即在色谱中运用手性固定相或手性流动相添加剂)进行测定。目前,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性固定相主要有环糊精手性固定相、蛋白质手性固定相及Pirkle型手性固定相。常用的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有手性蛋白、环糊精手性试剂、手性冠醚等。       1.3 超临界流体色谱   

5、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是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新型色谱技术。超临界流体是指物质在高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的一种物质形态,此物态的物质兼有气体的低粘度、液体的高密度以及介于气液之间的扩散系数等特征。CO2是一个较理想的流动相,在SFC中应用最为广泛。       1.3.1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色谱与质谱的联用是应用于药物分析中最为活跃的技术,能够使样品的分离、定性、定量一次完成。目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文红梅等[3]用LC/ESI/TOF/MS测定了环维黄杨星D在Beagl

6、e犬血浆中的浓度,对环维黄杨星D在犬体内的药动学进行了研究。于治国等用LC-MS鉴别出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       1.3.2色谱与核磁共振联用技术       近年来,随着核磁共振(NMR)仪在灵敏度、分辨率、动态范围等方面技术的提高,色谱(特别是HPLC)与NMR仪直接联用已成为可能,并已经成为体内药物分析中有力的结构鉴定技术之一。目前HPLC-NMR联用进行体内药物分析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尿液中代谢产物的研究。为了解决NMR的灵敏度低的问题,目前一般采用截流模式或采用高频仪器来提高系统的灵敏度。这些均为LC-NMR联用技术关键问

7、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       1.4胶束色谱法       胶束色谱(micellarchromatography,MC)法是一种在常规色谱柱上实现体液样品直接进样分析的色谱方法。MC使用表面活性剂SDS的水溶液作为可溶解血清蛋白的流动相,使血清蛋白保持溶解状态而不干扰测定。早期MC的主要缺点是分辨率低,对蛋白质与固定相之间以及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显示,降低流动相中SDS的浓度使其低于CMC,提高流动相中有机溶剂(如甲醇)的浓度,既能对生物样品作直接进样分析,还可以得到较高的分辨率。       2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高效毛细

8、管电泳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