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1778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5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刍议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刍议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通过对中外古今的各种优秀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介绍赏析,使学生逐步获得审美愉悦,受到教益和启迪。进而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内容横跨中外美术的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各个门类,并辐射文学、哲学、历史、地理、科技等相关学科,时间跨越古今数千年,内容之浩繁,时间之悠久,给教学带来了极大难度,加上教学大纲规定全部课程授课时间为36课时,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效的完成《大纲》要求
2、的教学目标,这给我们每位从事这门学科教学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听课和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欣赏课中,教师讲授时间大部分超过30分钟,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少,时间一久,学生学习的兴趣就降低了,甚至教师台上讲,学生下边写上了数理化作业。怎样改变艺术欣赏课在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的地位?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限定的教学目标?要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抓住课上这45分钟,解决好怎样“上”的问题。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和做法,希望得到各位的指正。 一、美术欣赏课的常见课型: 1、讲解型:它是教师对美术作品就欣赏的原理
3、、基本知识和作品产生的背景、作品风格特点等进行讲解说明。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因为缺少主动参与的机会和情感体验,感到单调乏味,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模式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具的准备上,多媒体的应用上,语言的趣味性、艺术性上多下功夫。 2、谈话型:教师与学生就教学的有关内容互相问答。这种课型要求教师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交谈的话题,是调动学生个体积极主动思考、引发个性思维的较好方法。 3、分组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分组讨论,教师为客体。这种课型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了个体之间更多的交流机会,对发
4、展学生个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大有益处。对讨论的主题,讨论的时间,教师要把握适度。 4、个体欣赏型:它包括有组织的参观展览和无组织的个体自由欣赏。在完成教材的某部分教学内容之后,再选择与之相应的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其效果较为理想。为参观既定的展览,教师也不妨对教学计划做适当调整。比如,青铜器展,民间工艺美术展,外国美术作品展。这种课型虽不能多用,但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切身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大有裨益;个性自由欣赏,指学生选择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地点,于校内、校外,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把掌握的知识随时随地的运用到欣赏的过程
5、中。这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方式,是课堂欣赏教学的延伸,也更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 5、综合型:对以上单一课型的综合使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在一节课中把几种单一课型灵活的综合使用,如讲解型配合讨论型,或配合谈话型等等,趋利避弊,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美术欣赏课中要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将课本和教师的知识,简单的装入学生的头脑的过程。美术欣赏不能成为教师把单一的确定的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过程,教师要扭转“满堂灌”的简单教法,创设情景,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味性、生活
6、性,吸引学生主动感知艺术形象和体验艺术情感,让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学生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的,最初的感觉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但这种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课前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收集一些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教师出示作品后,可以让学生读几分钟,也可以简单的讨论,然后教师再通过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欣赏。如颜色是冷是暖?画了什么?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讲解作品时,把自己的判断用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如“我感
7、觉到……”和“我体验到……”等非定性的语言,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权威的和终极的。于是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自我分析,引入到欣赏者的主体角色中来。 2、使欣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美术欣赏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历史中存留下来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产生年代和社会背景离今天太远,学生缺乏相关的经验,很难进行情感通融。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人生长的环境,所受教育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能力。所以,欣赏教学要实现认识、教育、审美的三个功能,教师必须深入分析学生的审美接受能力。 我校地处城乡结
8、合部,多数学生在农村长大,受到的是农村的学校教育,这些学生接触美术作品的机会较少,审美能力也较城市学生偏低,所以教学中我尽量多的使用图片、幻灯、实物,增加直观性,并注意使教学贴近他们熟悉的生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