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07393
大小:54.0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5
《浅谈农村幼儿的饮食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农村幼儿的饮食培养【内容摘要】:我们中国人重视吃饭,民以食为天,一点没错。在早期教育里提出的第一目标就是让孩子有健康的身体,因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做好工作,让生活美好。强健的身体是成就事业的基础,这些道理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现在的孩子吃饭是个大问题,不要吃,不肯好好地吃,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骗哄全用上,也难让孩子太太平平安安静静吃好一顿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奶奶端着碗,孙子到处窜,爷爷抓住,喂一口,吐一口,伤脑筋。静下心来想想,在教育孩子的吃饭问题确实需要认真探讨。【关键词】:农村饮食培养一、存在两个问题:1.忽视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刚到幼儿园工作时,看到小孩子不吃饭,
2、心里又着急又无奈,又是喂又是哄,还不断地向家长了解情况,并想了许多办法,鼓励小孩子吃饭,吃完饭的奖励一颗五角星。吃饭进步了,可以怎么样怎么样。反正条件很诱人的,认为这样就尽到教师的责任了。但当我看了一篇有关吃饭教育的文章后,我感触很深。想到自己的教育方法,真是十分的可笑。真像文章中所说的:孩子不吃饭,说明他不饿,何必去哄他,甚至逼他吃呢?好像孩子永远不会自己吃饱。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做法却体现了美国儿童教学的一个核心目标:体现了培养小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吃什么?喜欢吃什么?或者自己是饥,还是饱。如果明明没饱,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挨饿,
3、就活该。那是他自己的选的进步,使人这一完整的生命体被细致地分为多个方面或层面,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同时也带来了人的有机性被肢解这一事实。2、德育的培养不重视。就德育而言,首先是教育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屮独立而来;然后是德育从教育中分离出来;接着是德育分裂为主知、主情、主行等不同的流派。每一次的独立或细分都是理论研究、实际操作的深入和有机性进一步被肢解。现代德育理念从人们的成长是一个整体、人本身是整体、人类生活是整体、教育是整体的视角耍求,认为德育应从分离步入融合。随着终身化教育理念被确立,德育的终身化理论和实践显现十分必耍。过去的那种把教育放在学校里一蹴而就的理论在现今
4、越来越不可能。把人生命的全部过程理解为种学习过程、修行过程和实现过程则更符合生活、教育、德育的本源规律。二、德育模式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我国在徳育模式探讨中进展很大,李伯黍著《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1999)概括了5个模式。即提高道德认识的德育模式,培养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模式,促进道德社会化的德育模式,引导价值取向的德育模式。此外,班华的《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2002)认为国内己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中的德育模式有:自主性德育模式、情感教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知情行协调发展模式等。这些模式、方法的目标都是走出灌输和限制,走向解放和对话,强调德育实
5、行的人性化,并非取消德育管理。中学德育工作者行之有效的办法则是把新的德育理念与管理屮的不可或缺的职能进行合理适当的整合。在管理的程序和方式上,美国管理理论家斯蒂芬*P•罗宾斯的管理职能理论对我们很奋帮助,然而其有些内容与现代德育理念不是完全吻合。笔者在德育教育中借用了罗杰斯的管理框架而深入人本主义徳育观念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采用了与管理相对的德育模式的四职能“计划、组织、引导、调控”。计划职能包含规定目标,制定整体的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将计划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整个计划的制定以终身的、自主性习得为0标,校内外、课内外兼顾,让学生集体参加井
6、同思考社会价值和个体需求。学生们在教师的参与下自我分析主耍徳育问题,讨论目标的现实性。在制定中教师协助他们把握,使计划在塑性和弹性方而以及长期性和阶段性方而趋于合理,使之便于实施。此职能不是教师代替而是参与、帮助,尤其是初步的目标不能太难,要使学生在自我目标实施中有成就感。只奋这样才能使这个计划和德育活动真正具奋可操作性。教师还需帮助学生控制“点面关系”。在计划制定中要针对群体目标,同时不能忽视个体目标。组织职能包括决定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这些任务怎么分类组合,谁向谁报告以及各种决策应在哪一级上制定。成立由学生选举产生的德育小组(包括教师)来完成上述组织职能。组织形式需
7、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教师提供往年德育活动的学生组织活动样本,供学生分析,自定适合新群体的形式。虽然有组织形式,但对每个学牛.则更需确定一种自我参悟。德性的自我养成诚如柳宗元所言“以木之天,以至其性”。活动则需教师提供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的范本。活动的过程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是一个愉快的自我成长过程,而不是老觉得自己做错什么,即使真的过去做错却能使现在可以做得更好,更深刻地理解道德的木质。既可自我修养,乂能从集体中得到启发和帮助或分享道德养成的愉悦。这样的组织保证了学生的兴趣,而教师只是德育小组成员中的资历最老、办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