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06072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浅谈初中语文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语文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初中语文课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落后,方法陈旧,课改的力度不大 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能对知识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达到“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目的。过去那种“我讲,你听;我写,你抄:我问,你答;我给,你收”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依赖思想强,探索性少,低估学生潜能,无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
2、主体的地位。 2.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和自觉学习的习惯 语文学习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双方共同寻求新知识的活动,要达到这一境界。教师应对学生的习惯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想方设法让他们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然而我们实的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远远低于其他课程。往往迫于教师的压力,考试的要求才拿起语文课本。在学生的学习实践中,由于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习语文看成了学习的负担,看成是痛苦的事,导致学习兴趣极差。 3.语文课堂氛围欠活跃,学生创作思维和质疑精神得不到体现和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但要大量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于提问。有的教师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在课堂上极力捍卫权威,不善言笑,声色惧厉,唯我独尊。教师应把那种“天大、地大,唯有我大”的师道尊严架子放下来,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合作,交流的关系,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对独到的观点、看法,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否则一节课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烦。那种师生的双边活动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怕讲不到,于是包办代替再所难免了。民主的环境,是培养创造思维和学生质疑的先决条件。当环境宽松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学习兴趣也随之加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认知轻情感
4、教学中,只注重认知的传授而轻视情感的培养。古人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理使人明白,用情使人动心,这是育人的根本方法,想要育人必先自育,只有使自己感动,也才能感动别人。因为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蕴涵着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丑、恶的憎恨。我们教者应该用真情、热情、激情去感召学生,用自立、自强、自信去鼓励学生。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去阅读课文,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假如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阅读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课文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 5.重学习轻育人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5、,初中盛行着“重智育,轻德育,排体育,挤美育,占劳育”的习惯。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从而导致教育的失败。欲成材,先成人。大家都明白这一道理,作为学生应该让他们知道是非曲直,让他们做一名品德高尚的学生。 二、改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措施 1.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一是要打破“分数论”的观念。盛行分数主义,其结果是见分不见人,重分不重人,严重的分数主义扭曲了对事业的追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的教学改革,也会被异化为追求高分的一块“遮羞布”。我认为在教育教学考评时,应该把教师平时、期中、期末成绩按比例都纳入进去评比。教师
6、的教学态度、师德修养、敬业精神、组织纪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应该占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考评。而不是只看教学成绩单一的一项。 二是要走出“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误区。因为教育是复杂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那虚伪的分数就像一块毒瘤长在教师的心窝上,更似一个久治不愈的伤疤时刻隐隐作痛。正确的评价体系是指挥教学走上健康轨道的可靠保证。 2.结合本校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课改 (1)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时代,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语文源于生活,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以前“灌入式”语文教学的弊端,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新时期教育极为
7、不利的。所以,我们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2)变“灌入式”为学生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找准起点,然后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给学生真正的学习方法。 (3)加强课前预习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通过课前预习,熟悉知识,在听课时就会全神贯注地去解决疑难问题。 国有国情,校有校情。课改更应该因地制宜,尤其是农村初级中学,资金困难,生源参差不齐,信息闭塞,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三、切实给学生减负 一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