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研究

面向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研究

ID:21891878

大小:790.5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10-25

面向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研究_第1页
面向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研究_第2页
面向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研究_第3页
面向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研究_第4页
面向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面向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得到确证,知识是国家及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一个优秀的组织,必须具备较强的知识识别和获取能力;具备知识到技术的转化,实现创新的能力;以及卓越的知识管理能力。隐性知识作为重要资源是创造财富的最主要来源[1],是影响创新的关键要素[2],隐性知识共享更是创新和保持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基于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如何实现隐性知识共享必然成为研究与实践的焦点。目前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进路很多,包括哲学、管理学、心理学

2、及行为科学等。但是人们对隐性知识的研究更多是描述性的,实际上对“隐性知识”的界定始终是研究的逻辑出发点,如何界定“隐性知识”决定其研究进程。然而,自波兰尼于1958年提出“隐性知识”概念之后,人们关于“隐性知识”的理解却充满了争议。而对隐性知识共享问题的研究更多诉诸于技术手段,人们试图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编码化,如数据库、知识地图等媒体(Media)来实现共享。这种将显性知识共享方式移植于隐性知识共享的研究路径有待商榷与考量,因为对技术主导的知识共享方式进行简单复制与应用,并非是“朝向隐性知识本身”的共享方式,这种研究

3、进路也表现出知识管理中的工具理性主义倾向。上述问题引导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是:隐性知识能否被完全、准确的显性化、编码化,进而通过技术手段共享?回到隐性知识本身,探究其本质属性是隐性知识共享问题的前提,更是研究与实践的出发点。本文将回溯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概念并直面目前的学术争论,追问隐性知识之所指,隐性知识的“原始形态”以及为什么是隐性形态等基本问题。在“行动”中合理地界定隐性知识;从具体案例中透视隐性知识的实践属性,在“存在情境”及“存在过程”中合理地揭示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和实现机制。期望这些试探性的研究能够对丰富和

4、完善关于隐性知识及其管理理-1-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做出微薄的贡献。从实践层面上看,隐性知识共享较显性知识共享更难以管理与实现。隐性知识属性决定其共享是主体间性的行动过程;在形式化手段未创新的条件下,运用主体间的“人——人”(humantohuman)的共享理念,更是一种实践朝向。探究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隐性知识共享的效率与效益;同时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下的知识共享方式,对知识管理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研究的重点是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研究的逻辑顺序:从隐性知识的不同界定进一步挖掘隐性

5、知识属性及存在条件,重点指出隐性知识存在于特定情境及行动过程中;分析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机理,包括共享中相关主体、共享障碍及共享模式等;最后,构建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1.1文献综述根据上述研究逻辑框架,本文将对隐性知识的理解与界定,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等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这也是本文研究的起点。1.2.1关于隐性知识内涵的研究隐性知识的“原始形态”可追溯到哈耶克(1945)[3]的《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指出:“在传统意义上,一般性规则的科学知识占据了主导地位,以致丢弃了生活中另一种极其

6、重要、然而未经系统组织的知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与他人相比都具有某种优势,因为每个人都可能占据有益的、未阐明的、独一无二的知识”。因此,在哈耶克的思想中已经意蕴隐性知识,“独一无二”似是隐性知识的雏形,引发着人们关于隐性知识的思考。第一次正式提出“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概念的是波兰尼(1958)[4]。波兰尼在《个人知识》中指出:“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那么就可以称此为隐性知识。可以说,我们一直隐隐约约地知道我们确实拥有隐性知识”[5]。波兰尼所指的隐性知识是源于、

7、-2-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并存在于个体及实践,包括经验、技能、认知等未能被编码的知识。《个人知识》批判了传统柏拉图关于知识是“被证明了的正确的信条(justiedturebelief)”,认为知识应当是客观和主观的综合整体,包括“被证明了的正确的知识”和隐性知识。波兰尼之后,一些代表性的人物相继提出对隐性知识的认识。德鲁克从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角度认为隐性知识,如某种技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只能通过演示而证明其存在,获此技能唯一手段是实践中领悟。斯滕伯格(1985)[6]从心理学的进路阐述了人类思维和心理过程与隐性

8、知识的关系,认为隐性知识是程序性的知识、现实中以具体行动为导向的;获得隐性知识一般不借助他人的帮助,隐性知识是个人实现价值目标的手段;这类知识的获得与运用,对于现实的生活很重要。野中郁次郎(1995)认为隐性知识:“嵌入个体经验中,体现于行动中,包括个人信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无形因素”,“区别于显性知识(explitknowl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