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86583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5
《关于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职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职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且需要一支严谨的教育规律、懂科学管理,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教育管理队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髙等学校教育管理队伍得到充实和加强,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孽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任务更繁重和复杂,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題也日趋显现。一方面,骨干队伍老龄化,青年队伍不稳定,“断层”乃至“断代”严重。预计今后三五年内,高校中层及其以上管理人员将出现“代际交替”的困
2、难。另方面,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与高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队伍中大部分虽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多数缺乏系统现代管理学知识,对高等教育管理基本规律、特点了解与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尤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管理的新问題研究甚少,管理工作就总体而言还没有超越经验管理的水平,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也还停留在旧模式上,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尚缺乏相融的主动性和发展的适应性。上述问题成因,除教育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长期未获得充分认识和正确评价,管理人员与教师在有关工资待遇、职务职称等
3、政策问题不相协调,高等学校内部对管理队伍自身的管理也不够完善外,最根本的是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和模式的缺陷所致。高等学校现行人事管理制度,是在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下形成的;显然已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方兴未艾的高校综合改革虽然把人事制度改革摆在重要地位,进行了开拓性的改革探索,但由于与大环境的改革未同步协调进行,因而传统体制的许多积弊并未消除。主要有:一是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离校对人才的配置缺乏启主性。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几乎集宏观、微观于一身,一定程度上造成用人与治事两相脱节,加上职务任用上的
4、终身制和人员的单位所有制,使高等学校对管理队伍的建设无法根据办学实际通过竞争选择达到自我调节优化。二是管理人员的考核任用缺乏竞争性。优秀人才不易脱颖而出,被任用者缺乏强的内在动力和危机感,而群众参与程度不高,互动效应也不足。三是管理方式简单划一,缺乏科学性,传统人事制度对各类事业单位性质、职能和人才成长规律不加区分,管理人员统一按党政机关干部的模式、标准和办法进行管理,不仅造成学校管理机构高度行政化、机关化和形成“官本位制”,许多学校管理机构臃胂、队伍庞大、管理松懈、效率低下。而且也不利于管理人员按照各自的工作特点
5、、素质要求和成才规律自如地发展,管理人员除了行政职务的升迁外,别无更多可供选择的多样化发展方向。这在人员任用缺乏竞争性、利益分配缺乏激励性的情况下,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因此,改革现行人事管理制度和模式,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加快人事劳动制度改革,要逐步建立符合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内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度,是党和国家关于建立分类管理人事制度的重要
6、组成部分,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人员是一支知识分子相对密集的队伍,在实行职员制度上先行探索,无疑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任务和理论课题。根据中央关于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和国家人事部关于职员职级的设想方案,福建农业大学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经调査研究,进一步提出高等学校实行教育职员制度的思路和方案,经省主管部门批准,1993年试行了教育管理职员职务聘任制度。这项工作尚属首次,也是一种新的改革尝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从高等学校管理工作和管理队伍的现状出发,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
7、的教育职员制度,促进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以便更好地按照社会主义髙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学校管理,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办学功能的正常发挥。改革的思路,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趋势是走“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打破传统的干部管理模式,按照不同事业单位及所属人员性质、职能和特点,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标准和办法,高等学校实行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相配套的教育职员职务聘任制,改变管理人员按党政机关干部的单一任用方式,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多元发展的新路,有利
8、于从根本上克服“官本位制”,增强高校管理体系活力。第二,高等学校按照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专业的要求,设置教育职员职务系列,涵盖高等学校所有管琿岗位的工作性质,充分体现管理人员的岗位特点、工作规范和素质要求,便于衡量管理人员的德才能绩,有利于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上进心,正确引导管理人员按照自身成长规律,在公开、平等竞争中求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第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