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ID:21876360

大小:1.86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20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_第1页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_第2页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_第3页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_第4页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Classificationandidentification概论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物种至今仍无准确答案,估计有分类记录的各类物种大约有150万,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微生物学工作者要认识、研究和利用微生物或控制有害微生物,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classification)。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taxonomy)是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taxon)的科学。它的具体任务有:分类、鉴定(identification)和命名(nomenclature)。第一节通用分类单元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分类单元(ta

2、xon)是指具体的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等都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微生物的分类单元一般也分为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rank或category)或分类阶元。由上而下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元的等级(阶元)只是分类单元水平的概括,它并不代表具体的分类单元。种以上的分类单元Domain(域)Kingdom(界)Phylum(门)Class(纲)Order(目)Family(科)Genus(属)Species(种)二、种的概念种(species)是

3、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指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typestrain)来作具体标本,故这一典型菌株就是该种的模式种(typespecies)。新种:是指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三、学名学名是指一个菌种的科学名称,它是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命名的、国际学术界公认并通用的正式名字。一个种的学名是用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组成。(一)双名法学名=属名(斜体)+种的加词(斜体)+(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定名年份例:大肠埃希氏菌(

4、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Migula)CastellanietChalmers1919(二)三名法当某种微生物是一个亚种(subspecies,简称subsp)或变种(variety,简称var,是亚种的同义词)时,学名就应该按三名法拼写:学名=属名(斜体)+种的加词(斜体)+符号subsp或var(正体)+亚种或变种的加词(斜体)例1: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亚种(蜡螟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subsp)galleria例2:酿酒酵母椭圆变种(椭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var)ellipsoi

5、deus(三)有关学名的其他知识1.属名是一个表示该微生物主要特征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单数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假单胞菌属:Pseudomons可缩成P.或P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可缩写成B.或Bac.2、种名加词种名加词又称种加词,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次要特征。字首一律小写,可由形容词或名词组成。四、亚种以下的分类单元亚种以下的分类单元(infrasubspecifictaxa)很多,其提出和使用均不受细菌命名法规的限制。1.亚种(subspecies,subsp.,ssp.)2.变种(variety,var.)3.型(form)4.类群(group)5.菌株(st

6、rain)6.小种(race)7.相(phase)8.态(state)亚种是进一步细分种时所用的单元,一般指除某一明显而稳定的特征外,其余鉴定特征与模式种相同的种。菌株又称品系(在非细胞型的病毒中则称毒株或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病毒粒)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模式菌株:是一个种的具体活标本,必须是该菌种的活培养物,是由一个被指定为命名的模式菌株传代而来。第二节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1)两界系统:1753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在其名著《植物种志》中,第一次科学地提出动物界(Animalia)、植物界(Plantae)两界系统。(2)三界系统:18

7、66年,德国动物学家E.H.Haeckel建议在动物界和植物界之外,应加上一个由低等生物组成的第三界:原生生物界,它主要由一些单细胞生物和无核类生物组成。(3)四界系统:1956年,Copeland提出了生物可分为四界的学说,即:动物界、植物界、原始生物界(原生动物、真菌、部分藻类)和菌界(细菌和蓝细菌)。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4)五界系统:1969年,R.H.Whittaker在Science上发表了“生物界级分类的新观点”的著名论文。在吸取前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界学说。五界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