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62950
大小:79.5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文化杂交理论视域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3»6«^中国文体146^摘要:全球化时代,文化杂交的趋势使得文化主体性问题円益凸显。文化杂交既巩间又摧毁着西方国家的垄断地位,这为重构屮国文化主体性提供了可能。同时,屮国的迅速发展也力我们重构文化主体性奠定了现实基础。为此,我们要主动构建文化主体性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和价值体系,尝试以一种主体身份积极与他者进行对话,在西方话语和木土传统中寻求有机平衡,不断地发屐和更新自我。关键词:文化杂交:文化主体性;哲学社会科学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
2、17)11-0091-05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和交融更加频繁,各式各样的文化碰撺越来越激烈,文化杂交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文化杂交的过程巩固着西方国家的地位,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和信息优势向全球推销其文化和价值观。另一方簡,文化杂交的过程又在摧毁着西方国家的垄断地位,外来文化必须根据本土的文化意义体系进行修正,与本土文化的偏好和传统相结合。在这个既建构又解构的过程屮,搞清楚杂交的主体是谁,如何更好地发挥杂交文化的融合性和创造性优势,己成为当代屮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无法M避的一个课题
3、。1989年,墨西哥学者凯西亚•堪兑里尼在《杂交文化兼论进入和离开现代性的策略》一书屮描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一既非传统又非现代,既非本土又非外來,多种文化雜陈的杂交文化。1994年霍米•巴巴在《文化的定位》中提出了著名的“杂交”理论,他认为杂交属于既非此也非彼的第三空间,杂交文化是一种新的交叉文化。但无论文化如何杂交,文化的核心不能改变,如果不强调文化的主体性,一味强调“杂交”,用外来文化的输入嫁接本土枝叶,不但不能增强向身文化的生命力,加速文化发展的进程,反而会失去文化的S我身份。一般说來,就
4、文化学领域而言,理解杂交文化冇三个维度。第一,杂交概念的建构。就像“杂交”的反义词“纯种”一样,不同的个人和群体在这两个概念上建构了不同的思想和结构,以维持和加强不对称的权力关系。其屮,纯种的文化概念把文化视为一个借以界定整合社会实践的规范准则,这些准则使该社会能维持连续的社会认同,并把向己的生活方式与其他社会相区别;而杂交文化概念把文化视为一种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变化着的系统。第二,杂交作为一种隐喻的科学方法,旨在从纯种文化的假设屮分析和解构不对称的权力关系。第三,杂交是跨文化分析的方法论基础。
5、①面对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态势,我国多次强调要以萵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文化主体性作用,建设屮华民族共有精祌家园。所谓文化主体性,是指两种文化在交流碰撞过程屮,相对弱势一方在文化杂交的过程屮保持向己的主体意识,坚守向我文化立场,创造性地建立一个双方认可的收稿曰期:2017-09-05*基金项W: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y“两方中w观对我国文化认同的影响与应对研究”(16CKS024)。作者简介:潘娜娜,女,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济南250100),中国石油大学(肀东)马兑思
6、主义学院副教授(青岛266580)。共处原则,并实现自我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也就是说,文化主体性强调文化认同中的自我身份意识、处理中外文化关系时的自觉主动意识和文化发展中的自主建构及包容差异的能力。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文化主体性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落,呈现出文化自负与文化向卑心态并存、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思潮并存、文化认冋的强化与淡漠并存等特征。为此,我们要主动构建文化主体性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和价值体系,尝试以一种主体身份积极与他者进行对话,在两方话语和本土传统中寻求有机平衡
7、,不断地发展和更新自我。一、构建支撑文化主体性的理论体系一个民族的向我意识足在与他者的交流和冲突屮逐渐树立的,正足他者的存在帮助建构了自我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主体性。按照哈W马斯和萨特的“交往理论”和“注视理论’’,自我与他者相互依存、对立统一,在他者的注视下,我被.胃.于一种对象化的境地,同理,在我的注视卜他者也被S于一种对象化的境地,自我与他者在注视中互为因果、文化主体性在“稳间”的状态下,能有效应对国内的认同危机和国际的文化竞争,能主动促进各种不同文化在价值、逻辑和美感上的协调,使不同文化得以
8、互补和共享。也就足说,自我与他者在这种状态下形成了"主一主"性的双主体交流结构。当文化主体性面临危机时,0我与他者更多呈现出“客一主”性的单主体结构,在他者的俯视下,自我总是被他者置丁•对象化的境地,自我主体性呈现岀被同化或者自我异化的倾向。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坚船利炮”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向两方文化看齐,全面批判甚至否弃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新潮,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屮逐渐失落。今天的中国早己摆脱了积贫积弱的状态,成力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这为我们重树文化主体性奠定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