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论文]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论文]

ID:21861568

大小:1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论文]_第1页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论文]_第2页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论文]_第3页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论文]_第4页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章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里重点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这也是第三学段阅读教学要突破的重难点。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点是否引起一线教师应有的重视呢?我们在对三所学校五、六年级35位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只有23%的教师明确第三学段的阅读重点是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近7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日常教

2、学中缺乏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是“怎么写”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尝试着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进行“对比阅读”,即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帮助学生看到差异和共同点,把握文本的特征。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比较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从一篇课文的学习发展到两篇文本,打破了“教课文”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对比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怎么写”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在第三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对比阅读”呢?一

3、、相似题材的对比阅读——同中求异人教版的课文多以专题的形式出现。不少课文之间都既有相同的“共性”,又具有相对的“个性”。通过比较来了解它们的异同,对于整体把握教材、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以儿童的视角,充满童趣的笔触,用几件具体事例表达了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与此相对应的,五年级上册中的《松鼠》一文,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课堂上,我们把这两篇课文作为对比阅读的教材。师:《跑进家来的松鼠》向我们描述了一只可爱的、灵活的松鼠。其实,五年级的语文书里有一篇课文,也是描写松鼠的。生:布封的《松鼠》。师:请

4、拿出这两篇课文。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一边比较,一边填写这张思维导图。师:看看这张图,相同的部分应该填写在哪里?不同的部分应该填写在哪里?生:相同部分应该填写在当中重合的部分,不同部分填写在余下的地方。这是我们在科学课里教过的思维图。师:明确怎么填了?请先快速默读课文,自己想一想这两篇文章的异同。一会儿四人小组讨论填写。1号、2号同学总结,3号同学填写,4号同学汇报。(学生认真阅读,合作填写)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请每组的4号同学来汇报。生:我们小组认为,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都是写松鼠的《跑进家来的松鼠》是写小松鼠和人的事情

5、,《松鼠》是说明文。师:我发现这组概括得很简洁。他们认为的共同点是两篇课文的写作对象是相同的。对于他们完成的思维图,还有没有补充?生:我们小组发现,《松鼠》中在介绍松鼠的习性时,用一个小节来介绍松鼠是怎么搭出干净又暖和的窝;而这搭窝的习性在《跑进家来的松鼠》中,是松鼠偷了哥哥的手套和奶奶的头巾来垫窝的事。生:《跑进家来的松鼠》用了小松鼠贮存冬粮、晾晒蘑菇、垫窝三件具体的事来描写小松鼠的可爱。生:《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师:还记得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吗?生:比一般的说明文要有趣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的方法。师:请你们把这些内容补充到思维图中。师

6、:刚才,我们总结了这两篇课文的异同。原来,同样的写作对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可以用说明文的形式来介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惯,也可以写和小动物相处的具体的事例,同样都能写出小动物的特点。现在,请各小组修正自己的思维导图。对比阅读由于引进了两篇阅读文本,原本碎片化的阅读开始向整体性、结构性的文本阅读转化。简单的思维导图的呈现,帮助学生清楚两篇文章的异同。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同样的写作对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来写,同样都能写出小松鼠的灵活和可爱。这样的发现,也为学生的习作打开了一个新天地。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似题材文本的对比阅读最为常见。人教版教材中的不少课文

7、都是按一定的主题编排,单元内课文具有相似性。如六年级下册的外国名篇名著单元,就可以安排《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的对比阅读,比较作者在表现儿童悲惨命运时,用了哪些不同的表达方法。第三学段的文本中还安排有阅读链接。如六年级下册中的《北京的春节》一课后就有阅读链接——梁实秋《过年》和斯妤《除夕》的节选。这些“一事多写”的文本若能进行对比阅读,能帮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对同一件事不同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对比阅读是培养发散性求异思维的绝好方法。二、不同题材的对比阅读——异中求同“异中求同”是指通过辨别、筛选,揭开不同题材的文本的表象,找寻它们共同的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