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法律及谐思想之体现

论中国传统法律及谐思想之体现

ID:21857734

大小:50.0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5

论中国传统法律及谐思想之体现_第1页
论中国传统法律及谐思想之体现_第2页
论中国传统法律及谐思想之体现_第3页
论中国传统法律及谐思想之体现_第4页
论中国传统法律及谐思想之体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传统法律及谐思想之体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中国传统法律及谐思想之体现摘要:中国法制现代化旨在通过制度与观念两个层面的法治化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秩序的构建。其中社会主义和谐理念是当前社会提倡并追求的符合现代性价值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法律在立法与司法中所体现的和谐思想虽与此内涵不同,但其中所包含的具有传统法意义与本土意义的和谐因素可为现代法治建设所吸收与借鉴。关键词:传统法律;和谐思想;立法文化;司法文化中图分类号:D9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081-03当前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已走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重要阶段

2、,“和谐”成为时代的关键词。值此之际,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和谐因素自有其特殊意义。中国的传统法律有着悠久历史,自第一部成文法《法经》诞生至今已近两千五百年,若计算孕育于中国上古文化中法的因素之源头则更为深远。再看《法经》颁行到商鞅变法后的几千年历史中,无论是割据乱世与太平盛世,中国传统法律的发展规律都体现出礼与法两条主线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而其核心正是在“天人合一”之天道观指导下的和谐思想。细数中国传统法律中和谐思想之体现,可谓万千。本文试从立法与司法两个层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和谐”。一、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立

3、法文化中的体现就中国传统法律而言,其立法目的是在天道观的指导下维护三纲以致民生安定、天下太平,并由和谐思想将其贯彻始终,主要体现在传统法律的篇章体例及相应的法律原则上。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的篇章体例上的体现封建制中国以其发迗的农耕文明为基础而讲求“家国天下”,“和谐”即意味着君主的统治得以巩固,同时在君主统治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所以,中国古代律典即形成了维护三纲、以刑为主、注重民生的传统。法律的篇章结构,是衡量一定国家立法水平的重要尺度。战国初李悝著述《法经》以开成文法先河,确立了以罪名为主干的由盗法、贼法、囚法、捕法

4、、杂法和具法所构成的篇章体例。卫鞅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以相秦,使传统法律的内容在秦朝时期得到丰富充实。而后汉律在原六篇基础上新增户、兴、厩三篇,是为汉“九章律”。再往后经由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篇章结构的调整以及对法律内容的充实,到隋唐时期已经趋于完善,确定了由名例、禁卫、户婚、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亡、断狱、厩牧、杂律等十二篇所构成的法律体系结构[1],内容严谨而精要。唐朝永徽律的体系,更是实现了实体法与程序法、总则与分则的有机统一,并经律疏的补充,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疏议》。从篇章体例看,中国传统法律

5、从《法经》发展到《唐律疏议》,正是在形式上臻于完善与和谐的过程。(二)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的法律原则上的体现1.法自君出、君权至上《唐律疏议•名例律》载:“王者居宸极之至尊,奉上天之宝命,同二仪之覆载,作兆庶之父母。”[2]古代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而君王则居其中心,中国传统法律的发展也始终没有离开“法自君出、君权至上”这个核心。历朝律典出于君主授意制定或认可,君权凌驾于法律之上是中国传统法律的基本原则。用现代眼光视之,此固然落后,但将视角换成古代中国,情况则不同。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从上古时代开始繁衍于中原黄河

6、流域且并未完全从原始部落的氏族血缘关系中挣脱出来的华夏民族,优越的环境气候条件让农耕发展良好,寻常百姓能过上自给自足的农耕布织生活而形成一种甘于安稳的价值观。与此相对地形成了一种圣人崇拜,加之天道神秘色彩浓重,人们笃信上天的旨意亦认为圣人般的君主能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这也正是中国特殊的人治传统。直到礼崩乐坏而法家兴起,法律的作用始为人重视。乃至其后的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进程,这些历史发展均证明,无论是礼治还是法治,中国始终是“人的统治”。无论是法家一时独大还是汉以后礼法结合,都没有摆脱“法自君出、君权至上”。可以说中

7、国传统法律乃至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君主的存在。“法自君出、君权至上”的法律原则符合天道观指导下“和谐”之要求。1.定纷止争、维护三纲传统中国是等级次序分明的社会,要达到“和合”天下安定,就要“定纷”,表现在传统法律上就要确定并维护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古代中国人关于法的作用或法的必要性的最经典比喻,就是逐兔的例子。而儒家则采用“正名”之说,即要“定纷”以“止争”。万物各得其所皆因有“纷”,有分即有差异、分别与对待,乃和合之前提,并将这种和分之理推至礼仪制度、伦理道德上则表现为三纲五常的等级秩序[3],故维护三纲秩序就

8、成为封建法律的重要原则。如《唐律疏议》载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以纲常礼教为核心的伦理观念贯穿始终。反映到具体法律内容上,此又与十恶重罪以及各种民事规范紧密联系。纵使此实有“愚民驭民”之用,但在“家国天下”的古代中国,这无疑也是促进“和谐”的。2.亲亲相隐、兼顾伦理中国传统法律乃“情理”之法,虽依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