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间契约中关于“伙”的观念和习惯

清代民间契约中关于“伙”的观念和习惯

ID:21855745

大小:8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25

清代民间契约中关于“伙”的观念和习惯_第1页
清代民间契约中关于“伙”的观念和习惯_第2页
清代民间契约中关于“伙”的观念和习惯_第3页
清代民间契约中关于“伙”的观念和习惯_第4页
清代民间契约中关于“伙”的观念和习惯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民间契约中关于“伙”的观念和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代民间契约中关于“伙”的观念和习惯[关键词]合伙伙民间契约习惯法伙在现代民法中可以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共有,即两个以上主体共同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其二是合伙,即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并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一种财产制度。(更广义地说,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归入伙的范畴,但其法律意义已经与合伙完全不同了。)而在中国古代,在西方法律制度中的相关概念尚未传入之前,便已经产生了自己的关于伙的观念和制度。据《周礼》所载,西周时期已经出现财产合伙的形式,《秋官?司寇》中说:“凡民同

2、货财者,令从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有学者认为这一记载表明当时对合伙经营商业已经有了专门的“国法”,可见财产合有形式已不是个别存在。参见孔庆明、胡留元、孙季平编著:《中国民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6页。)反映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史记?管晏列传》也记载:“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至清代,尽管官方成文法中并没有关于伙的关系的规范存在,但是民间契约却表达了清人关于伙的观念,以及相当定型的关于伙的习惯规范。有学者注意到了清代的合伙现象,认为

3、“合伙又称‘合本’、‘合股’、‘合资’,是工商资本的一种组合形式”。(其具体表达为:“合伙是两人以上共同提供资本或实物、技术等,共同分配收益,共同承担责任。合伙人或共同、或委托其中一人、或委托他人管理和经营合伙产业”。参见孔庆明、胡留元、孙季平编著:《中国民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85页。)但是恐怕合伙这一概念却不能完全涵盖清人关于伙的实践,从而不利于我们探寻清人关于伙的观念,以及中国古代习惯法关于伙的规范的独特之处。事实上,清代民间契约中有关伙的表达大体上分布在三种类型的契约中,其一是

4、伙佃契约、田宅买卖契约及卖会契约,这些大都是乡村生活中所发生的契约,所表现出的伙的关系包括伙佃、合业和会股;其二是伙营契约,主要涉及小手工业和小商业中的合伙关系;其三是存在于四川自贡盐业生产中的合伙投资契约。分别考察三种不同类型的有关伙的民间契约,我们大体上可以把握清人观念中的伙的内涵,并且可以看到这种伙的观念和习惯中的本土特点。〖FL)〗〖HS3〗〖JZ〗〖HT4H〗一、伙佃、合业与会股清代土地租佃制度中存在着伙佃的现象,但似乎没有引起学者的注意,现有的文献中也不见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在张传玺先生主编的

5、《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一书中收有三份有关伙佃的民间契约,笔者试图以此为基础,对伙佃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清顺治八年,即1651年休宁县汪国震所立的一份卖田契中涉及到伙佃的问题,该契全文如下:二十一都三图立卖契人汪国震,今将承祖并续置到白字号,今丈宾字号,土名观音塘坞,伙佃国贵三工半,国贞二工、添寿二工、国祥二工,今将前项共计九工半,递年交纳工租壹铢九分,共计地步,计税,凭中三面立契出与汪名下为业,……。其银当日一并收足,其伙佃工一听买人管业无异。……恐后无凭,立此卖契存(照)。(例1)(张传玺主编:《中

6、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136页。该例该契是一绝卖契,原书注认为这表明是“卖田不卖佃”,但笔者认为似乎以“卖田不夺佃”来表达更为准确,其所卖的可能仅为田骨,田皮未必就在卖主手中。值得注意的是卖主声明该田的租佃方式为“伙佃”,并列出了四个佃户,因而所卖之地至少是由四名佃户合伙租佃的。根据契约内容我们可以断定在伙佃关系中,各佃户是按份额交租的,这种份额被称为“工”,在该契中,每工每年交租一铢九分。由于该契所提供的信息有限,我们还很难判断伙佃关系的其他内容,例如整个“佃”被分成了

7、多少份额?契约文本一共提到了九工半,这是否就是全部份额呢?如果这就是全部份额的话,那么这种份额又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等等。但是有一点是可以判断的,即这种份额不仅表明各佃户应当交租的量,而且与他们各自应当在耕种中投入的工,即劳动量,以及他们各自在交租后的剩余中的分配量有关,否则的话,就没有必要将他们的交租义务以“工”这种份额单位来表示,而只要简单地以应交租额来表示就可以了。显然,在伙佃关系中,合伙租佃的佃户按照一定的份额投入劳动、负担地租、获得收益。在这种关系中,“工”是表示权利义务份额的基本单位,并且

8、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成为可以买卖的对象。清顺治十年,即1653年安徽省休宁县汪君善所立的卖伙佃工契是伙佃关系下“工”的买卖的实例:二十一都三图立卖契汪君善,今因缺少使用,央中将承祖业到字号,土名观音塘坞火(伙)佃乙工半,住佃人佛仂,又将土名西山,字号,火(伙)佃乙工,住佃人叶九龙、迟久等,共计五工正。其工伙佃凭中三面出卖与堂兄汪名下为业。当日受价银正。其工随即听买主叫工管业为定。(例2)(张传玺主编:《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北京大学出版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