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 演示文稿

感染性休克 演示文稿

ID:21849767

大小:5.40 MB

页数:103页

时间:2018-10-21

感染性休克 演示文稿_第1页
感染性休克 演示文稿_第2页
感染性休克 演示文稿_第3页
感染性休克 演示文稿_第4页
感染性休克 演示文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染性休克 演示文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王云超2014、02、13ICU收治病人1床:腹部刀刺伤,失血性休克;2床:多发伤,失血性休克;3床:冠心病,心肺复苏术后,心源性休克;5床:宫腔积脓,感染性休克;9床:冠脉综合症,心源性休克;13床:结肠破裂,感染性休克;15床:左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梗阻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休克概述感染性休克概述2012国际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总结4123感染性休克休克概述感染性休克概述2012国际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总结4123休克一、定义二、分类三、病理生理四、临床表现五、诊断一、休克—

2、—定义(SHOCK)由多种病因引起,最终以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实质——氧输送不能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氧代谢氧供:静息状态500-700ml/(min.m2)DO2=1.34×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Hb(血红蛋白)×CO×10CaO2=1.34×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Hb(血红蛋白)氧耗:静息状态120-160ml/(min.m2VO2=[CaO2(动脉血氧含量)-CvO2(静脉血氧含量)]×CO×10CvO2=1.34×SvO2(静脉血氧饱和度)×Hb(血红蛋白

3、)氧摄取率:静息状态22-30%O2ext=[(CaO2-CvO2)÷CaO2]×100%二、休克——分类(1960年)病因分类:1、低容量性2、心源性3、感染性4、过敏性5、神经性6、梗阻性7、内分泌性失血性、创伤性、烧伤性、中毒性、、、、、、二、休克——分类(1975)血流动力学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shock)2、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3、分布性休克(distributiveshock)4、梗阻性休克(obstructiveshock)二、休克——分类(1975)血流动力学分类

4、:1、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腹泻、呕吐、利尿、烧伤等)2、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心衰、严重心律失常)3、分布性休克(感染、神经源性、中毒、过敏、内分泌性)4、梗阻性休克(瓣膜狭窄、左房粘液瘤、乳头肌断裂、肺栓塞、心包缩窄填塞、静脉回流障碍、张力性气胸)正常心脏结构三、休克——病理生理(一)微循环改变1.微循环收缩期(缺血缺氧期)有效循环量锐减、主动脉弓及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管收缩、毛细血管血容量减少正常微循环休克代偿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一)微循环改变2.微循环扩张期(淤血缺氧期)组织缺氧、无氧酵解增加、酸性产

5、物聚集、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血液滞留微循环内休克代偿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一)微循环改变3.微循环衰竭期(DIC)内皮细胞受损、凝血系统激活、微血栓形成、细胞破坏、水解酶释放、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休克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血流停滞或DIC形成(二)代谢变化1.丙酮酸、乳酸产生增加,出现代谢性酸中毒;2.细胞钠泵功能失调,钠离子进入细胞内、细胞肿胀、死亡;3.蛋白质分解增加,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升高;(二)代谢变化4.醛固酮分泌增加,体液潴留5.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

6、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6.激肽、心肌抑制因子、前列腺素、内啡肽、细胞因子、一氧化氮产生增加(三)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1.肺:肺间质水肿、肺泡萎陷、局限性肺不张2.肾:肾小球滤过滤↓↓,水钠重吸收↑;尿量↓,肾皮质肾小管缺血坏死3.心: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损害;血栓形成引起局灶性心肌坏死(三)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4.脑:脑灌注压、血流量下降导致脑缺氧,继发脑水肿和颅内高压5.胃肠道:严重缺血缺氧,正常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细菌或毒素移位,促发MODS6.肝脏:受损导致解毒和代谢能力下降,内毒素血症四、临床表现依

7、发病过程分为:休克代偿期、休克抑制期1.休克代偿期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细弱、心率增快、过度换气、血压正常或稍高、舒张压升高、脉压缩小、尿正常或减少四、临床表现2.休克抑制期神情淡漠、甚至昏迷,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发绀,血压测不出,少尿或无尿,粘膜皮肤花斑或瘀斑,ARDS、消化道出血等、DIC五、休克的诊断强调——对生命体征稳定时组织缺氧的早发现!感染性休克休克感染性休克概述2012国际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总结4123一、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发病机制:机体遭受各种感染时,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及毒素激

8、活机体免疫炎症系统,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引起组织细胞的自身破坏,最终发生感染性休克。感染——始动因子机体炎症反应失控——感染性休克二、感染性休克病理生理1、体循环阻力降低(NO、炎症因子——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2、心输出量增加(早期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