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ID:21847084

大小:77.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_第1页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_第2页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_第3页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_第4页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湖南株洲412000【摘要】目的:对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2例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通过采取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护理后的心理状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分别为(34.61±9.53)、(41.23±8.12),

2、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8例,满意17例,一般9例,总满意度为96.43%(54/56),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80.36%(45/56),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采用无缝式护理模式始终贯穿以人为木的护理理念,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缓和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急诊护理引言急诊患者大多是危重症或慢病急性发作患者,在急诊科经过初步处理,生命体征稳定后,需住院进一步诊治。护理是临床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项工作需要多个群体共同完

3、成,从医生到护士,从患者家属到患者,多个环节,相互配合。无缝隙护理是从护理中分离出来的对质量缝隙进行全面管理的新兴护理模式,这种模式以人为木,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让患者在治疗和康复期间得到了更加细致和优质的服务,在临床护理中取到了很好的效果。为解决在急诊护理中经常出现交接不清,相互推倭,服务不到位等现象,我院近年来在急诊护理中引进了无缝隙服务概念,采取了无缝隙护理的新模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2例患者资料为研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47

4、例;年龄15〜29岁,平均年龄(24.2±5.8)岁。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即患者需要人员护理吋才安排人员护理,对于急诊需要住院的患者在交接过程中是以口头交接为主,无书面交接,视病情给予电话通知、全程陪同到病房交接,床边交接随意性强。观察组进行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无缝隙护理排班、成立小组、无缝隙的护理过程和积极的心理辅导。在进行交接过程中,提前半小吋电话通知病房护士,让病房护士知道患者姓名、性别、疾病诊断、病

5、情概况,使其有吋间准备床单元及其抢救器材、药品,并通知医生等。要求所有急诊住院患者均需填写交接记录单,急诊科护士均要全程陪同入病房,与病房护士一同妥善安置患者于床单元,进行口头交接、床边交接完后,有病房护士签字确认交接单后,方完成交接过程。交接内容涉及病情交接、用药交接、病人贵重物品、有关检查项B进程等。交接记录单一式两份,各自保存以用于追溯。1.3观察方法及评定指标采用焦虑自评测量表(SAS)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价,设20个条0,分为四个等级,50分(不含so)以下为无焦虑,so〜M分(不含印)为轻度焦虑,60〜80分(不含80>为焦虑,8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采用抑郁自

6、评量表(SDS)让患者对自身情况进行评价,设20个条0,分设四个等级,<50为无抑郁,50〜60为轻度抑郁,61〜80为抑郁,>80则为重度抑郁。医院制定护理满意程度问卷调查表,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模式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81〜90分、一般70〜80分、不满意<70分,四个级别。此表待患者病情好转快出院吋,冇专职护士负责调查,并由患者本人填写。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般)/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

7、),组间比较釆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分别为(34.61±9.53)、(41.23±8.12),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比较(x±s)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传统的普通护理模式在护理管理措施的制定、医疗器械的保管与使用、临床患者的病情动态监控以及护理态度等各方面均有一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