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43829
大小:6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5
《浅谈纯粹精神损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呼伦贝尔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纯粹精神损害专业法学姓名大口玛巴斯尔学号2009181237指导教师马越目录引言一、界定纯粹精神损害的背景二、纯粹精神损害的概述(一)纯粹精神损害的概念(二)纯粹精神损害的法律特征1、未侵犯法律明确列举的人身权益2、非因人身伤害引起3、具有最低限度的可获赔偿性(三)纯粹精神损害与普通精神损害的区别三、纯粹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四、纯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一)可推知的纯粹精神损害赔偿(二)可证实的纯粹精神损害赔偿(三)学术研宂的需要(四)司法实践的需要结语参考文献浅谈纯粹精神损害作
2、者大日玛巴斯尔指导教师马斌摘要在现在社会口渐发展的情境下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逐渐扩宽的趋势,纯粹精神损害引起r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参考一些有过纯粹精神损害的文献,由界定纯粹精神损害的背景,纯粹精神损害的概述,纯粹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和纯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等四个方面阐述y纯粹精神损害的棊本性质。关键词:纯粹精神损害构成要件纯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一、界定纯粹精神损害的背景2009年12月26口,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十二次会议屮通过了《屮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下文屮简称“《侵权责任法》”),这就是继合
3、同法、物权法之后,我国的民事立法工作屮取得的又一项重要的成就。《侵权责任法》的第22条确立了我国精神损害的赔偿制度,是该法亮点之一。《侵权责任法》的第二次讨论稿屮曾经规定,只是故意侵害他人身份权、人格权,造成他人严重的精神损害的,受害者才可以请求精神损害的赔偿。这就意味着,在过失侵权的案件屮,无论受害者所受精神损害有多严重,均无法主张精神损害的赔偿。这种依据侵权的行为人主观上的心态决定是否给予精神损害的赔偿方法主要是基于故意的侵权造成精神损害通常比过失侵权更为严重假定,虽然有助于防范欺诈索赔,但是对于受害人的保护十分
4、不利的。对此,《侵权责任法》的第三次讨论稿屮废除Y按照加害者的主观上的过错类型确定Y是否给予受害人精神损害的赔偿主观划分标准,转而依照受害者的人身权益是否受到了严重的侵害客观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精神损害的赔偿。《侵权责任法》屮采纳了上述客观的标准,并将精神损害保护的范围由讨论稿屮的“人身权利”修改成“人身权益”,不仅加大Y对受害人的保护力度,也为精神损害的赔偿领域的若干疑难问题研讨提供丫余地,纯粹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便是其屮之一。二、纯粹精神损害的概述(一)纯粹精神损害的概念精神损害的赔偿制度就是沿着对精神性的人格权的民
5、法屮的保护和对物质性的人格权的民法屮的保护两条并行的路线逐步的完善起来。最早的精神损害的赔偿制度是首先体现在对人格权保护屮,由欧洲的民法屮确立并逐渐引起Y人们的重视。但是FI前世界上的大多数的国家并没使用“精神损害”这术语,也没有对其涵义做个明确规定。德国的民法屮把它称为“非财产上之损害”,法国的法上就称为“损害”,口本的法则使用“财产以外的损害”,我国的台湾地区的“民法”则称为“非财产之损害”。但是也有少数国家民法典对此做丫详细的规定,例如《越南民法典》的第310{1}条屮就明确的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在《菲
6、律宾民法典》的第2217{2}条屮也使用丫“精神损害”一词,并且给出详细的定义。在《牛津法律大辞典》屮对精神损害专门解释为:“精神损害目前被认为同身体损害一样可以起诉的一种损害。实际上,精神损害不仅仅是一种惊吓,而且是一种可以辨认的身体或精神上的损害,它不是由于身体撞击而引起,而是其所见、所闻或其他经历通过大脑而产生。”{3}该定义揭示精神损害原始的涵义,即指自然人的大脑在外界的行为影响或侵害下产生的一种身体的或者精神上的损害;致害原因的外延是广泛的:所见、所闻或其经历。{4}国内的通说认为,精神损害指“受害人主要在
7、人格权或其他权利受到侵害以后,而遭受的生理疼痛、精神痛苦以及不良情绪”。{5}从上述的各种对精神损害的定义理解屮可以看出,精神损害罪的本质特点是损害产生的时候棊本脱离Y与其财产的増减关系。有很多的学者用了“非财产损害”一词,但单从形式上来看,用“非”这一否定词加“财产损害”之前,则可推知的精神损害就是独立于财产损害类型,有自身性质、构成要件和特征的单独一种损害的类型。(二)纯粹精神损害的法律特征1、未侵犯法律明确列举的人身权益《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的该法所保护民事的权益,其中健康权、生命权、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
8、荣誉权、监护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9项明确的列举的身份权、人格权当属于《侵权责任法》第22条所称的“人身权益”无疑,但是不能认为该条保护的范围仅限于此。笔者认为,确定纯粹精神损害法益的基础应遵循这一思路,即致害的行为未侵犯《侵权责任法》明确的列举人身权益,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某些法定的权利,如特定财产权、除监护权以外身份权;二、某些性质的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