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

ID:21840737

大小:156.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0-25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_第1页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_第2页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_第3页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_第4页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面源污染治理部分)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的太湖治理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治理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我省太湖治理工作,全面实现太湖治理目标,编制本实施方案。一、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现状(一)流域概况太湖流域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历来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农业生产发达、国民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3%,GDP占全国的12%,人均GDP为全国的3.5倍。我省太湖

2、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据2007年统计资料,我省太湖流域人口166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6%;GDP为12218.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7.5%,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二)环境现状1.污染物排放现状。我省太湖流域2005年共排放废污水总量25.55亿立方米。流域COD排放总量为58.60万吨/年(表1.2-1),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所占比重分别为40.2%和35.1%;氨氮年排放总量为6

3、.42万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均在40%左右;总氮的年排放总量为9.82万吨,农业面源比重接近50%;总磷排放总量0.58万吨/年,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比重达到66%,其次为城镇生活污染源。表1.2-12005年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分类CODNH3-NTNTP排放量(万吨)比重(%)排放量(万吨)比重(%)排放量(万吨)比重(%)排放量(万吨)比重(%)工业20.5735.12.6441.13.5135.70.047.2城镇生活14.4624.71.2319.11.6416.70.1526.7农村面源23.5640.22.5

4、639.84.6747.60.3866.1小计58.606.429.820.582.水环境现状。(1)太湖湖体水质现状。2005年太湖水质为劣Ⅴ类。东部沿岸区水质相对较好,为Ⅴ类水质,其他湖区均为劣Ⅴ类。太湖湖体水质总氮指标为劣Ⅴ类,其次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Ⅳ类水质标准。全湖平均为中富营养化程度,其中仅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水平。2007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氮仍是污染最严重的指标,但是浓度相对于2005年有所降低,全湖总氮平均由3.6mg/L降低为2.6mg/L。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水质相对较好,五里湖、西部沿岸区和梅梁湖污染最为严

5、重。五里湖、西部沿岸区和梅梁湖总氮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磷为Ⅴ类水质。各湖区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2)其他主要湖体水质现状。滆湖、长荡湖和阳澄湖是太湖流域除太湖外水域面积较大的湖泊,水质污染也较为严重,2007年滆湖和长荡湖均为Ⅴ类水质,阳澄湖为劣Ⅴ类水质。滆湖为Ⅴ类水质,总氮和总磷是主要污染因子,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分别超标0.6倍和1.0倍;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长荡湖为Ⅴ类水质,总磷污染最为严重,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超标1.5倍;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Ⅳ类和Ⅲ类水质,氨氮满足Ⅱ类水质标准;阳澄湖为劣Ⅴ类水质,总氮污染最为严重,超Ⅲ类

6、水质标准2.6倍,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磷和氨氮污染严重,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分别超标1.4倍和0.7倍,均为Ⅴ类水质。(3)出入湖河流水质现状。对照《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5年水质目标,太湖主要出入湖河流21个控制断面中有13个达标,达标率为61.9%;45个行政交界断面中有24个达标,达标率为53.3%。2007年,流域主要河流53个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为40%,其中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占控制断面总数的56.6%,Ⅳ类断面占17.0%,Ⅱ类和Ⅲ类断面占26.4%。3.水质变化趋势。(1)湖体水质变化趋势。太湖湖体水质总体上呈显著的恶化趋势。20世纪8

7、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太湖平均水体水质由以Ⅱ类水为主下降到以Ⅲ类水为主;90年代中期至今,全湖平均水质恶化为劣Ⅴ类。监测数据表明,1997-2006年高锰酸盐指数在4mg/L和6mg/L之间波动;2000年以来氨氮浓度逐年增加,2006年超过Ⅱ类水质标准限值;2000年以来总磷浓度逐年下降,由Ⅴ类水质逐步变为Ⅳ类水质;总氮浓度一直劣于Ⅴ类水质标准,“九五”末以来呈现逐步恶化趋势,2006年浓度超过Ⅳ类标准1倍以上。(2)其他主要湖体水质变化趋势。滆湖水质在“十五”期间逐步恶化,由Ⅳ类水体迅速恶化为劣Ⅴ类水质。总氮污染最为严重,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最大超标2.4

8、倍;“十一五”以来,水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