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30524
大小:153.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25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黔之驴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黔无驴()好事者()庞然大物()远遁()窥之()跳踉()稍近益狎()且噬己也()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庞然大物()(2)慭慭然()(3)他日()(4)虎大骇()(5)益习其声()(6)驴不胜怒()(7)计之曰()(8)技止此耳()(9)以为神()(10)稍出进之()3.文学常识填空。(1)从体裁来看,《黔之驴》是一篇_________。这种体裁往往通过一定的手法,讲明一个____________,寓含讽喻劝诫的意义。它惯用__________的手法,常用生物或者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借此喻彼,借小喻大,
2、借古喻今。(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_______相对的文体。唐朝______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唐宋八大家”。4.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为神以为且噬己也B.稍出近之稍近益狎C.黔之驴驴不胜怒,蹄之D.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成语: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横看成岭侧成峰”,这篇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你分别从“虎”和“驴”的角度谈谈本文的寓意。7.认真观察右边的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学蝉之驴(2
4、)这幅漫画对你有什么启示?简要回答。21课内精读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蔽林间窥之()(2)远遁()(3)蹄之()(4)觉无异能者()9.把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5、”10.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跳踉大”从动作、吼声两方面来表现虎的勇猛凶狠。B.“终不敢搏”写出了老虎的谨慎。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的讽刺意图是指向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11.课文对虎进行了哪些描写?可看出老虎认识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12.驴被虎吃掉的原因是什么?类文阅读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②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③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④无完衣,
6、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⑤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⑥,撤瓦,灌穴,购僮⑦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21【注释】①畏日:怕犯忌的日子。②僮:仆役。③恣(zì):放纵。④椸(yí):衣架,晾衣竿。⑤盗暴:盗吃食品,糟蹋物品。⑥阖门:关闭门户。⑦购僮:奖励仆人。“购”在这里是奖励的意思。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不畜猫犬()(2)饱食而无祸()(3)终不厌()(4)
7、臭数月乃已()1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15.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16.请概括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17.试比较选文与《黔之驴》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22陋室铭城西初中班别:15组别:姓名: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1陋室()德馨()苔痕()鸿儒()案牍()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往来无白丁()(2)无案牍之劳形()(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无丝竹之乱耳()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辨析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