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历史的探索对当代的启示

公共性历史的探索对当代的启示

ID:21828279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公共性历史的探索对当代的启示_第1页
公共性历史的探索对当代的启示_第2页
公共性历史的探索对当代的启示_第3页
公共性历史的探索对当代的启示_第4页
公共性历史的探索对当代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性历史的探索对当代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共性历史的探索对当代的启示: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古希腊,对于“公共性”的追求,不同的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从卢梭到康德再到马克思对它的哲学解释,归根到底:“公共性”是一种规范,是一种价值需求,它是处事原则。从而“三个代表”思想和“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给了我们对于世界看法的很好启示。  关键词:公共性公共性起源公共性概念    关于“公共性”相关的事情,从古到今那些哲学家、理论家、政治家等饱学之士无不谈论过此类话题,“公共性”源于何时,“公共性”这个词到底什么时候清晰的被运用以及它到底有何种价值,这些我们可以从它的历史渊源来看。从中国古代到古希腊时期再到中世纪,不同的学者对它有过不同的诠

2、释。  一、中国古代的“公共性”  中国古代早有“公”的概念,如中国的土地制度中就有“公田”和“私田”之说,它是建立在“公与私”对立的基础之上的。据《辞海》的解释,“公”的含义为“公共”、“共同”与“私”相对而言。在《汉语大辞典》中,“公共”意为“公有的、公用的;公众的、共同的”。“私”则偏重于对归属感的强调。自古以来“公共”的中文含义强调多数人共同或公用。  二、源于古希腊的“公共性”  源起于古希腊的词汇,强调个人能力超出自身利益去理解并考虑其他人的利益,同时意味着具备公共精神和意识是一个人成熟并可以参加公共事务的标志。在古希腊社会里,公共是一种所有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的政治共同体,其主

3、要职责就是建立一系列的标准与准则,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善。从古希腊社会的生活模式可以看出,公共一词在当时更多的意旨人的社会层面的非个体性,更多的指涉古希腊政治社会时期的民主观念。  以卢梭为代表的近代共和主义理论试图建立一个共识。它强调公共利益、公共意志的追求,认为公意代表了全体公民的普遍的、最高的公共利益。  康德对“公共性”的追问是与他对启蒙问题的思考密不可分的,在康德政治著作《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一文中,康德首先从对启蒙运动的理解开始对公共话语和私人话语进行区分,表达了对“公共的”和“私下的”这两个术语的“意义的坚持”。他认为“公共的”世界是一个广泛的市民阶层中形成的具有

4、批判意识的公众世界,国际政治权利及其成员必须忍受“批评和怀疑”从公共性的要求来看政治与道德国家政治权利和公意应该一致,公共性意味着权力不是无限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的运用必须遵循先验的公民原则。康德对公共性的新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公共性”意味着言论的公开自由,2.“公共性”是一种公开批判的理性,“公共性”是公意和合法性的基础。  阿伦特在对古希腊人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进行考察后,对公共性做了解释。她认为公共性一词至少是一个复数概念,即它具有几层既相互联系又相对不同的具体含义。“它首先意味着,在公共领域中展现的任何东西都是所见所闻具有最可能广泛的公共性。”“公共性首先意味着一种公开性,与

5、极具个性、私人性的单个经验不同,它是一种处于光亮之中的为每个人都可见可闻可接近的敞开的解蔽的,就是要每个个体在公众场域中可以体验到那种在私人领域中不可能体验到的感受和对象,从而积极肯定人的“类”特征及其“能群”的本性。  哈贝马斯考察了公共性另一种起源。他认为,自古希腊以来社会就有明确的公私划分,公代表国家,私代表家庭和市民社会。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虽然公私分明,公共领域是特指公众发表意见或进行交往的场所,但那时的公共交往还不足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在中世纪公吞没私,不允许私的存在,公共性等同于“所有权”直到近代社会,因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私人领域的合法性也就获得了社

6、会法律之都的保护和承认。正是在这种私人领域基础之上诞生了公共领域,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  三、“公共性”对当代的启示  在罗尔斯看来,“公共性”只存在于政治关系中,只能适应与公共政治领域。“公共性”的“主题仍然是关系到根本政治正义问题的公共善,而此类问题有两类,即宪法根本和基本正义事务;其本质和内容是公共的,这表现为满足互惠准则的一系列政治正义合理思想之合理总念达成的公共推理。”公共行政既是实现公共性的行政也是公共的行政。公共利益需要通过人来加以实现,因此行政人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对公共利益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行政组织以及行政人员能否有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和行为意向,也决定着公

7、共行政的公共性能否得到实现在此。公共性理论的兴起与发展是为了建立一个以人为本且本着良好秩序的社会的历史使命,公共性是作为一种构建合理社会秩序和规则的根本理念,是优化人、自然、世界三者关系的一种价值需求和价值。  2004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