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26955
大小:91.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0-25
《关于徐复观消解形而上学思想的再思考的方式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徐复观消解形而上学思想的再思考的方式分李维武,男,1949年生,安徽合肥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武汉430072现代新儒学在20世纪中国思想世界的兴起,是以形上儒学的重建为其主流形态和基本特征,产生了一批著名哲学家及其所创造的中国哲学本体论体系,如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冯友兰的新理学、贺麟的新心学、唐君毅的心通九境论、牟宗三的两层存有论等等。在20世纪中国哲学的开展中,现代新儒学成为了人文主义思潮的主体部分,人文主义思潮对中国哲学本体论的重建,正是通过这些形上儒学体系的建构而实现的。然而,在这个主
2、流形态和基本特征之外,现代新儒学在其开展中也出现了批评重建形上儒学的声音。在这方面,徐复观提出的消解形而上学思想,以及由此而对熊十力诸师友重建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批评,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由于现代新儒学的主流形态和基本特征的遮蔽,徐复观这一思想的合理性长期以来不仅未能受到重视,而且受到质疑与责难,以致在一些学者看来,徐复观其实并不懂哲学,根本算不上哲学家。在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现代新儒学的兴奋点由追求本体论建构转向生活世界,人们才开始发现徐复观这一思想实体现了现代新儒学的开展的另一种方向,即力图改变重建形上儒学所导致的现代新儒学与生活世界越来越远的疏离,开辟现代新儒学由抽象的形而
3、上学走向现实的生活世界之路。因此,徐复观这一思想对现代新儒学的开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值得深入探讨与认真研究。对于徐复观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熊十力哲学的联系与分歧,笔者曾著文考察与论析①,本文拟着重围绕徐复观这一思想的内涵、根据、合理性、局限性以及启示意义诸问题,予以进一步的阐发与论衡。因此,本文实为关于徐复观消解形而上学思想的再思考。一、徐复观消解形而上学思想的内涵徐复观提出的消解形而上学思想尽管有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前后之间的思考与阐发并不完全相同,但却有着一以贯之的基本内涵。在20世纪哲学的开展中,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批判哲学上的形而上学者不乏其人。这些对形而上
4、学的批判,都与科学主义思潮力图使20世纪哲学沿着科学化、实证化方向发展相联系。在西方,有维也纳学派主张拒斥形而上学;在中国,有丁文江在科学与玄学论战中宣称形而上学已经过时。即使是在现代新儒学的重建形上儒学主流形态中,也有冯友兰承认维也纳学派拒斥形而上学的部分合理性,他认为:我们是讲形上学底。但是维也纳学派对于形上学的批评的大部分,我们却是赞同底。他们的取消形上学的运动,在某一意义下,我们也是欢迎底。因为他们的批评确能取消坏底形上学。坏底形上学既被取消,真正底形上学的本质即更显露。所以维也纳学派对于形上学底批评,不但与真正底形上学无干,而且对于真正底形上学,有显正摧邪的功用。②这
5、些对哲学上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实际上都是在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意义上展开的,反映了20世纪科学主义思潮对现代哲学发展方向的思考以及对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徐复观的消解形而上学思想虽然也强调了经验的意义,也力主以经验来消解形而上学,但他所说的经验不是指西方经验主义传统中与理性相对的经验,而是指中国心学传统中作为生命主体之心的外化与呈现。也就是说,他的消解形而上学思想,并不是在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意义上提出的,属于科学主义思潮对现代哲学发展方向所作的一种理解,而是在现代新儒学的心学路向基础上提出的,属于人文主义思潮对中国文化及其哲学性格所作的一种概括。对此,他说过一段话:中国的心的
6、文化,乃是具体的存在,这与信仰或由思辨所建立的某种形而上的东西,完全属于不同的性格。③这段话清楚地呈现出他的消解形而上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徐复观继承了熊十力所开启的现代新儒学的心学路向,并以此来把握中国文化,认为: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特性,可以说是心的文化。④但对于心的理解,他却有着自己的看法,不仅认肯心的主体性、能动性、生命性,而且强调心的具体性、现实性、经验性,即把心看作是具体的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是通过实践工夫与生活世界融为一体的,而不赞成对心作形而上学的抽象的理解。所谓工夫,并非一般所说的方法,只有以自身为对象,尤其是以自身内在的精神为对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人性论,则是为
7、了达到潜伏着的生命根源、道德根源的呈现而对内在的精神以处理、操运的,这才可谓之工夫⑤。这样一来,就无需再去为人生价值找一个形而上的根据,设置一个形而上的本体,而在由工夫所得的内在经验中,把虚悬的形上命题,落实到自己的生命之内⑥。他说:人生价值的根源在心的地方生根,也即是在具体的人的生命上生根。具体的生命,必生活在各种现实世界之中。因此,文化根源的心,不脱离现实;由心而来的理想,必融合于现实现世生活之中。⑦又说:心的作用是由工夫而见,是由工夫所发出的内在经验。它本身是一种存在,不是由推理而得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