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充溢的思想家——徐复观

性情充溢的思想家——徐复观

ID:9645368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4

性情充溢的思想家——徐复观_第1页
性情充溢的思想家——徐复观_第2页
性情充溢的思想家——徐复观_第3页
性情充溢的思想家——徐复观_第4页
性情充溢的思想家——徐复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性情充溢的思想家——徐复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性情充溢的思想家——徐复观  在新儒家当中,甚至在整个20世纪中国人文学术史上,徐复观都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然而直到最近几年,这个内地读者颇为生疏的名字才在文化学术界凸显出来。2003年1月31日,正值徐复观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本报特向读者介绍这位中华民族文化根基的执着守护者。  "中国思想史的高人"  徐复观在近五十岁时,才正式进入学术界,直至去世,他一直保持勃发的学术生机,显示的不纯粹是自然生命,而更是一种文化生命、一种精神生命,他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他自己说他是以"治思想史为职志的",他的成就首先就表现在思想史方面,无论学术成果的质和量,都超出一般学

2、者之上。对于先秦思想史,他有一部专著,这就是《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这部书奠定了他在学术上的地位。他首先提出了"忧患意识"这个词语,很快地就被学术界接受,现在广泛流传于学人的论述中,认为这四个字可以代表我们祖先的一种创造精神,却很少有人去考查这个词是怎样被提出的。他重新考证了《尚书》的史料价值;他详细论述了孔子、《中庸》、孟子、《易传》、荀子、《大学》、墨子、老子、庄子以及道家支派的人性论思想;对于两汉思想史,他更是有三大本专著(另述);对于宋明理学,他用力也颇深,平生第一篇大论文《象山学述》和最后一篇大论文《程朱异同》都是论宋明理学的,对宋明理学的价值进行充分肯定。徐复

3、观研究思想史,特别强调方法的运用——归纳的方法和"追体验"的方法,为此,他反对单一的考据训诂的方法。  "中国文学理论的先驱"  徐复观文学的造就也非常突出。杨牧说:"我有一种感觉,徐先生因为历史文化的使命感,把精神付于思想史的研究和撰制,其实他真正的兴趣可能还在文学和艺术。"他的话也许仅说对了一大半,徐复观还是有一部分精力投入文学的。他一生文艺因缘甚深,在他的著作中,有三部是文学理论的专著,即《中国艺术精神》、《中国文学论集》、《中国文学论集续篇》。他虽然无意建构文学理论的体系,但其所论述隐约可见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的大端。发表于1959年的《文心雕龙的文体论》就是一篇不同

4、凡响的大著,徐复观强调的文学的形相性——文体,既和西方文艺理论有某种可通之处,又极具中国文学理论的本土性,文体背后是作者的生命力,是作者的人格和修养,从而生发无限的理论意义。另外一系列理论探索的论文皆可与此接榫。《中国艺术精神》是作者最看重的一部书,此书努力显示的是中国文化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艺术的根源,认为孔子的"仁"与庄子的"道"皆通向崇高的艺术精神。特别是由老学、庄学所演变出来的魏晋玄学常不期然而然地代表了中国艺术精神,形成中国的美学系统。目前有关的讨论仍在进行之中。  "中国史学传统的大家"  中国史学具有伟大传统,孔子说:"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

5、之深切著明也。"对于求实、弘道、批判,徐复观是一个切实的继承者。他说:"对自己所处的时代麻木不仁、无所感觉的人,即是不能深入历史,把握历史的人。"他的文化意识多由时代的使命感而发。他为学不尚空谈,不好形而上学,而是特别重视即事以明理。他的研究和著述基本上是在历史的平台上展开,以大量的原始资料为基础,以冷静、谨慎、客观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将代表中国文化主流的的儒家思想的内核——民本主义和道德人文主义——与混杂的专制政治的体制化的儒家思想因素严格区别开来;对横加于中国文化的诬枉不实之辞,进行针锋相对的批评,为古人伸冤,为中国文化伸冤;对现实中反民主的政策言行,鸣鼓而攻之。徐复观

6、反对乾嘉学派,是因为他们蔑弃义理,实际上他从乾嘉学派学来许多东西,他运用的就是一种"新考据"方法。他批评鲁迅及文化上的西化派,实际上也从他们那里汲取很多营养,以期重建儒门的批判与抗议精神。求实、弘道以及批判的精神,贯穿于徐复观整个生命与学术。  汉代学术的权威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徐复观《两汉思想史》是厚厚三大卷,其实不止,他本来要写五卷,遗憾的是自然生命局限了他。1981年,也就是他去世前一年,强力写成《中国经学史的基础》,算是对两汉学术研究作了一个总结。从宏观上看徐复观的大见识,他要转变清朝人以"汉学"相标榜,以致两汉学术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只是文字训诂考据的零碎的东西这样

7、一种不好的印象,他认为汉儒通经致用与宋儒修己治人是相通的,有儒家的真精神。而乾嘉学派既不能持守民族大义,又不能判别政治是非,不足以称"汉学";他认为汉学的精神不在博士系统,而在那些淑世用世、关心民生疾苦的士人精神中见出;他提出两汉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社会格局,意义重大。从细部来看,第一卷是背景篇,第二卷正式讨论学术思想对陆贾、贾谊、《淮南子》、董仲舒、扬雄、王充等各家思想,都依据原典进行了系统研究;第三卷继续对《韩诗外传》、《新序》、《说苑》、《盐铁论》、《史记》、《汉书》进行仔细探讨,卓见迭出。  直面"心的文化"  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