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gada综合征研究进展

brugada综合征研究进展

ID:21810855

大小:5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brugada综合征研究进展_第1页
brugada综合征研究进展_第2页
brugada综合征研究进展_第3页
brugada综合征研究进展_第4页
brugada综合征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brugada综合征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Brugada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作者:钮进彦朱瑞财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年4月第4卷第8期    点击数: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06-8106(2003)08-1164-03 1992年西班牙BrugadaP和BrugadaJ两兄弟在特发性心室颤动(IVF)中,发现一群有特殊心电图表现的患者,为区别心电图正常的特发性室颤,提出了一个新的临床病征。该综合征以V1~3导联ST段抬高、多变,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VT/VF)和晕厥的反复发作以及心脏性猝死为特征。此

2、后,世界各国不断有类似病例的研究报道,迄今这类病例报道已不下数百例。从1996年日本Miyazaki等首次将此独特的临床电生理病征称之为Brugada综合征(以下简称BS),近年来国内已不断有零星病例报道。本文综述在这一领域内的主要研究进展。1流行病学由于目前对BS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各地研究者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对BS的确切流行情况尚不完全清楚,亦存在很大争议。根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特发性ST段抬高的发生率大约是2.1%~2.65%。ST段抬高局限于右胸导联的发生率不超过所有ST段抬高病例的1%[1,2]。

3、Touhyou等1995年在对22027名日本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右胸导联ST段呈典型的“穹隆样”抬高者占0.05%[1]。在一些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在所有特发性VF的病例中,有报道与Brugada综合征特征相联系的VF高达20%~60%。在泰国东北部,BS的发病率高达40/10万,是中青年男性中仅次于交通事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1,2]。2000年,Hermida等[3]报道了另一个“Brugada综合征在显然健康人群中流行情况”的研究结果,在欧洲人中,右胸导联ST段呈典型的“穹隆型”抬高者占0.1%,如果不考虑

4、J波或ST段抬高的幅度与右胸的“马鞍型”抬高并不矛盾者,高达6%。从目前世界范围所发现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BS多见于年轻男性,但儿童及老年人中也有报道。在全世界的华人中,新加坡与香港均有报道。国内自1998年熊凯宁报道后[4],中国大陆近年来有30例报道,其中绝大多数为青年男性[5,6]。2BS的发病机制目前从单细胞离子通道到组织多细胞网络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右心室心外膜下细胞(Epi)、中间层细胞(M细胞)和心内膜下细胞(Endo)复极l期末的电不均一性和BS所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关系密切:右心室Epi细胞复极1期末离

5、子流平衡的外向转移是“尖峰-穹隆”状动作电位图形、2期“全或无”复极、动作电位(AP)平台不均匀丧失和2相折返的离子基础,在2相折返基础上通过一个联律间期极短的期外收缩所诱发的VT/VF,可能是导致BS患者猝死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7,8]。因此,BS是典型的右心室电不均一性疾病,减少右心室复极1期末电不均一可能是治疗BS等源于右心室恶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思路。由于Epi和M细胞的瞬间外向钾电流(Itol)远大于参与复极1期末离子流平衡的其他电流(L-型钙电流、钙-钠交换电流、延迟钠电流和钙依赖性氯电流等),因此,Ep

6、i和M细胞强大的Itol离子流是右心室心肌复极1期末电不均一性的突出和重要表现之一[1,2],近年来倍受注目。编码Itol通道的基因也被公认为是BS的一个候选基因。但心肌细胞Ito增强的机制是什么?在正常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复极l相的离子流有内向离子流钙离子、钠离子与外向的Ito(钾离子流)。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三者之间形成平衡电位,表现为动作电位的平台期,但在病理情况下或某些药物干预下,心外膜细胞电位失衡,使Ito明显占优势,同时心内膜的改变却不明显,这是Ito增强的原因。而Brugada综合征Ito发生的机制在于钠

7、离子通道功能障碍,最终影响了心外膜的平衡电流,表现为Ito增强[9]。3基因基础与分子生物学机制目前初步认为B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心电紊乱性疾病,具基因的多态性,至今只发现一个相关基因(SCN5A)突变。SCN5A为3号染色体上编码钠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Wang等于1995年首先报道发现SCN5A基因突变为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LQTS3)发病的基因基础。1998年,Chen等报道发现BS的发病与基因SCN5A突变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发生在部分BS患者存在不同于ILQTS3的SCN5A突变,主要有两种类型,

8、一类为误义突变,为两个胞嘧啶替代胸腺嘧啶,其中一个发生在2l位的外显子,另一个发生在28位外显子。突变的一个作用位点为编码钠离子通道蛋白Ⅲ区跨膜的S1与S2间的细胞外环形部分1232位赖氨酸密码子被色氨酸密码子取代(略写为R1232W),另替代点为钠离子通道蛋白Ⅳ区S3与S4间的细胞外区的l620位的一个高度保守的苏氨酸被甲硫氨酸取代(T16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