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的若干思考

关于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的若干思考

ID:21796519

大小:6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4

关于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的若干思考_第1页
关于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的若干思考_第2页
关于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的若干思考_第3页
关于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的若干思考_第4页
关于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的若干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的若干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的若干思考【】根据当前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工商管理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本文提出开设整合性课程的解决思路。整合性课程与其说是几组课程,毋宁说是一个平台,一种机制。它以工作室为载体,通过搭建多学科交叉平台,打造教师团队,形成资源共享,通过颁布实施灵活的教师工作量、科研成果换算和学生学分换算机制,激励师生引入校企合作横向课题或项目,保障工作室良性运作,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质量,推动双师型、创新型教师团队构建,大力推动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还可以成为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  【关键词】艺术专业;工商

2、管理;整合性课程    一、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工商管理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国内非艺术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其范围涉及经贸、工业、农林、建筑等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然而这类专业的快速成长其内在素质却远跟不上其规模的膨胀。当前主要的问题有教育模式陈旧、专业理念与培养目标脱节、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实践、结构不合理并且设置随意性大、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教学内容浅显、粗放、缺乏新意等问题,加之师资素质有待提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谈不上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因此,如何使非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教学反映时代特点,满足经济文化产业发展

3、对艺术人才的巨大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人才素质,已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1.艺术类和工商管理类课程相互割裂  艺术类课程关注艺术技能与技巧,工商管理课程注重管理理念与方法,两类没有融合。众所周知,工商管理理论博大精深,它的研究假设和研究主体往往建立在市场经济中营利性组织尤其是工业企业的基础之上。简言之,它的研究更多地是面向制造业等工业组织。而制造业的运行与运营与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行和运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文化产业下的经济性组织或营利性企业有相当大的行业特殊性和差异性。艺术类学生需要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详细讲解文化产业下各艺术门类的具体市场主

4、体的运行状态与规律。  2.学校的投入不足  艺术类开设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初衷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有艺术素养又能在公司企业从事市场策划和商业推广的高等复合型人才。现在非艺术院校在这一块引起了重视,但是投入非常有限,教学设施和经费紧张,实验室和创新平台设备简陋。开设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体现了这一点,如学时非常有限,例如管理学通论2学分,市场营销学2学分,除此以外,几乎再没有此类工商管理课程。在极其有限的学时内,教师几乎只能将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原理讲授清楚,根本没有时间去延伸去拓展到具体的行业内的具体经济性组织的微观内部经营与管理,而事实上,学生真正需要在这一

5、块有专门的导师来引导,而市场和用人单位也正需要专业技能强,一来就能用的毕业生。  3.缺乏对教师的激励,教师的重视和投入不足  应当说,学生对工商管理课程是很重视的,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未来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以成为艺术大师为坐标的,他们更多的可能是走上艺术市场成为艺术品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和纽带。基于这样的专业定位,学生普遍要求教师的课程传授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但事实上,当前高校的普遍情况是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师生比越来越高,高校的重点越来越向科研倾斜,资源和激励措施更多地向学术研究流动,普遍的情况是教师上课不受重视,高校的指挥棒导向与上课不同的方向。学生的整合

6、性课程几乎没有,艺术与管理相融合的课程学时、学分极其有限,教师没有动力也没有精力去更多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笔者看到一份市场营销学试卷,考生是包括营销、管理、法学、中文、艺术设计、动画等大部分文科和艺术类专业,一份试卷十来个专业使用,没有任何差别对待,并且上面的内容没有一个字与法学、与中文、与艺术专业相关。比较简单的题目,学生们考起来却相当吃力,可以推断,平时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是不好的,学生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照本宣科,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点即可。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没有任何意义,对教师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根本原因是没有政策激励。  4.校企合作没有

7、落实,订单式生产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当前许多的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推动学生进入企业半工半学的目标,订单式生产不仅与实习基地有关,更意味着学生毕业甚至实习开始就能直接上岗。实施“订单式”培养非常依赖“双师型”的教师,要求教师上了讲台能授课,到了一线能操作;既能传道、授业、解惑,又能

8、解决生产难题、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双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