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为”字被动式研究综述

古汉语“为”字被动式研究综述

ID:21788238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古汉语“为”字被动式研究综述_第1页
古汉语“为”字被动式研究综述_第2页
古汉语“为”字被动式研究综述_第3页
古汉语“为”字被动式研究综述_第4页
古汉语“为”字被动式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汉语“为”字被动式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汉语“为”字被动式研究综述【】对于古汉语被动的研究,学术界已是硕果颇丰,但对于某种标志被动句的研究综述仍比较少。文章重点以古汉语“为”字被动式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历时流变、产生原因、标志词、语法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  【关键词】“为”字被动式;历时流变;原因;标志词;语法;佛经传    对于古汉语被动式的分类,学者们普遍认同一种分类法:即一是意念上的被动,单用一个动词表示被动,如“言听计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二是用标志词“见,为,于,被”等表示,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为”字作为古汉语中被动式的一个标志词,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关于“为”字式产

2、生的年代,学界似乎并没有太多争论,大致认定“为”字式产生于先秦,两汉到六朝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虽然“为”字式的产生时间晚于“于”字式和“见”字式,但是却有着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并以自身不断发展、丰富、完善的形式,逐渐蚕食了“于”字式的主要领地,占据主要地位成为汉语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被动句式。“为”字被动句作为古汉语常用的被动句之一,其格式众多,有“为V”、“为NV”,以及“为……所……”式(包括“为N(之)所V”、“为N(之)所见V”、“为所V”)等(其中N为名词,V为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其中“为……所……”式是其代表句式。  一、“为”字被动式的历时流变  关于“为”字被动式的最初形式

3、是单纯的“为V”式,或“为NV”式,还是“为N所V”式,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王力、唐钰明认为“为”字被动式的最早的形式应该是“为V”式,这是“为”字被动句发展的基础形式,后来才演化出复合形式;方有国先生在其《古汉语“为”字被动句结构考辨》中罗列了“为”字被动式从简单形式发展到复合形式的情况,他指出其最初形式是“为V”、“为NV”,到战国末期才有“为N所V”式;姚振武的论断“先秦没有被动式,所谓的‘于’字式、‘见’字式、‘为(N)V’式均不是被动式,汉代才有典型的被动,即‘为N所V’式。”则表明了他认为“为N所V”式才是“为”字式的最初形式的立场;卞仁海则分析到“为NV”式不过是一种主动

4、形式来表被动的用法,先秦最初的判断句式“为……(之)所……”受“为NV”式表被动意义的类化而发展成为被动式“为……(之)所……”从而成为“为”字被动式的源头。我们知道,鉴定被动与否时,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标准历来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我们也发现有时候这种标准是很苍白无力的,究竟什么样的形式才能算是标准形式?是不是只要存在一种与意义相配的形式就可以对被动式进行判定?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此文中,我们暂且先按具有被动意义的“为”字式来进行历时流变的考察,因此“为”字式中最早出现的形式应该是春秋战国之交出现的“为V”式(我们认为这里的“为”还是助词,与后期出现的“为V”式有质的区别)

5、,这种形式虽晚于“于”字句,但却曾与之同占主导地位,并行不悖。“为”字进一步虚化成介词以后,“为NV”式就产生了,如“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由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这是汉语史上的一大进步。这种基本形式(尤其是“为NV”式)自春秋战国之交出现后,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所占比例居于第二位;而从东汉时期开始到六朝时期,其使用频率则是逐渐降低的。战国末期,在“为NV”式的基础上加上“所”出现了“为……所……”式,这一广泛应用于汉朝时期的被动式学术界历来确信不疑,更由于其使用的广泛性和稳定性,人们将之列为“为”字式

6、的代表句式。根据唐钰明的调查“为……所……”式在出现之时用例还比较少,只有0.9%;西汉时期则迅速发展,所占比例提高到了21.6%,成为仅次于“於”字式被动句式的第二大被动句式;东汉时期则取代了“於”字式被动式,一跃成为第一大被动式,使用频率一下子提高到了52.4%;六朝时期继续发展,使用频率提高到53.0%。“为……所……”式被动式是中古时期使用最广泛的被动式。在此基础上,受到汉语双音化的影响,产生了一批新的变体,通过对对汉魏六朝被动式的研究,唐钰明发现出现了“为所V”、“为N之所V”、“为N所见V”、“为N之所见V”等句式。除此之外,高列过还发现在东汉译经中出现了“为N所N所V”和

7、“为N而所V”式,这些形式虽产生较早,但主要使用时期大都集中于汉末至魏晋。不过这些形式人为的雕琢痕迹比较明显,在口语中并不常使用。其中“为……之所……”式被动式的最早用例出现在战国末期的《管子·枢言》;西汉时期似乎停滞不前,没有什么发展,根据唐的调查,出现在《贾谊集》中,仅有两例;直到六朝时期这种句式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为”字式是一种发达的标志被动句,因此它结构内部的发展也表现在谓语部分越来越复杂,宾语、补语纷纷出现在多种变式。据冯春田、曹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