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87888
大小:33.9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模块三 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 李卫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卫东引子: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也许根本就不能说孰优孰劣。关键是教教材的什么,用教材又教什么?首先从价值观的角度厘清“教材”与“人”(教者和学者)的关系。课程内容教材化课程内容是指特定形态的课程中学生需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等,而有效传递、显现课程内容诸要素,要依凭教材,要通过教材呈现的事实使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化学生可以借助于同一的语文教材获得种种不同的内容,相同的内容则可以从种种不同的语文教材里学到。这个事实即
2、表明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朱绍禹)教学内容是对静态教材内容多次教学法处理的过程与结果。(曾天山)语文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王荣生)一、倾听文本的声音——以文学类文本为例文本解读的重要性许多教师离不开教参,课堂教学缺少底气与自信,缺少独立面对文本的勇气。这样是不行的,因为教师用书是静态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变通的功夫得靠自己。所以,直面文本、独立解读文本很重要。倾
3、听文本的声音,就是语文教师要以独立阅读者的姿态,以一个语文人的身份,独立阅读文本,发掘出文本有价值的内容。教者如何以一个成熟阅读者的角度直面文本,发现有价值的“语文”内容。直面文本、独立面对文本的几种策略“倾听”什么?1.倾听文本的“强弱音”《木兰诗》《猫》认真倾听、归纳,思考为什么作者花笔墨写这些内容,而不写那些?为什么详写此而略写彼?因为文学作品是经过作家选择和过滤的变形,是一种审美选择的结果,受作者主观情感的支配。经过这样的倾听,就可以归纳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作品的主旨。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方法,适合教学每一篇文章。例
4、如《木兰诗》一课中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郑振铎的《猫》一课分析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第三次养猫?朱自清、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同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作文,内容却大不相同。2.倾听文本的“主和弦”《济南的冬天》思考这些文本中有没有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在文中很突出、很显眼或者反复出现,借抓住关键词句来探寻文本。散文、诗歌、戏剧都是经过审美变形的,抓住关键词句、段落来解读,抓得好就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既见树木,也见森林,还能引导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3.倾听文本的“变奏”《皇帝的新装》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裂
5、缝、缝隙、矛盾,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1)抓住发现在文本表层的裂缝、缝隙、矛盾;(2)分析出文本深层的矛盾、裂缝、缝隙;(3)通过比较,制造出矛盾和裂缝、缝隙。语文老师要善于制造矛盾,学会“无中生有”。注意:比较材料一定要找好。4.倾听文本的“休止”《社戏》即填补文本的空白。要有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填充的意识,如续写、改写、补写等。一位文学类文本很含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常把任务和生活打出常规。补充:1.如何倾听?(1)别听走了神——适宜拓展(2)别听走了神——把控体式(体式即文章的题体裁)体式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体式
6、是万万不能的。不能抓死、要灵活,但绝不可脱离体式,要把小说当小说来教,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教;把科学小品文当科学小品文来教,把一般说明文当一般说明文来教。2.怎样确立文本的核心价值?一是体式、体裁,二是所处的单元、主题、位置。【如何“倾听”?在倾听中凝注《林黛玉进贾府》在倾听中共鸣《我的叔叔于勒》在倾听中对话多重文本:作者文本、教材文本、教师文本、学生文本理想文本生成在动态的交汇与碰撞之中】二、倾听学生的声音——以《孔乙己》为例【以一份学情报告为例】所谓倾听学生的声音,就是教者如何从教育的视角了解学情,基于学情,基于学生
7、的发展需求作出教材内容的甄选。教什么,应考虑学生的需求,看学生想学什么、该学什么。考虑学情,应注意三个点:学生的困惑点、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的盲点。怎样了解学情?(1)提前看看学生的预习作业,或者根据经验做预估;(2)怎样进行预估?根据教学的经验进行积累;或者根据自己学习时的经验,换位思考做预估。一份学情调查我所用的班级只是我校初二年级的一个普通班,从来没有学习过小说,只给了45分钟的时间,要求所有人当堂完成。以下整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理,力求保持学生的原意,不做修饰,希望能给各位呈现一个最原始的学情,对我们的研究有所
8、帮助。一、你更喜欢哪篇文章?为什么?喜欢《孔乙己》的,有19人,占54.3%。理由:1.对人物的描写非常传神、生动,孔乙己这个人物很有特点,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2.描写生动,还想读第二遍。3.小说的蕴意很深。4.同情孔乙己的遭遇。5.文章很有趣,孔乙己说话幽默。6.写出了小人物的生活。7.写出了旧社会穷人被嘲笑,受压迫,孔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