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教育简报

临淄教育简报

ID:21785418

大小:2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4

上传者:U-3056
临淄教育简报_第1页
临淄教育简报_第2页
临淄教育简报_第3页
临淄教育简报_第4页
临淄教育简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淄教育简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临淄教育简报第12期临淄区教育局办公室编印2012年5月11日编者按:生而何欢,死而何恋。生死之际,考验着一个人对人生的最终态度。王悦连,皇城镇中心小学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带着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眷恋,走完了自己年轻的三十一个春秋,弥留之际,望着泣不成声的妻儿,留下最后遗嘱:无偿捐献眼角膜。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位年轻人民教师热爱教育、奉献人生的崇高使命。2012年4月10日,春雨如织,细密而下。临淄区人民医院重症病房里,一个31岁的生命刚刚离去。消瘦的脸上带着一丝笑容,透着一份满足。这时,守候在一旁的省红十字会的专家们庄重地走了过来,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下午三点,两片年轻的眼角膜呈现在众人面前。 逝者叫王悦连,皇城镇中心小学的一名年轻教师。根据王悦连老师生前的意愿,他无偿捐献出了自己的眼角膜。这一壮举,使他成为淄博市第六位、全市教育系统第一位眼角膜捐献者。王悦连老师捐献的眼角膜,将使三至七个盲视病人重见光明。王悦连老师虽然去世了,但他的义举却为他人开启了光明,使他青春的生命残片能够长久地驻守人间。爱不够的教育:一片痴心育桃李“生命中有很多次的牵手,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告诉自己,用一生,与钟爱的教育紧紧牵手。”(摘自王悦连日记)王悦连的爷爷王英华,是新中国建国后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一辈子,清贫一生,受人尊重,这些让王悦连从小就很自豪。受家风熏陶,耳濡目染,王悦连很早就梦想自己将来也能像爷爷一样从事教育工作。怀揣着这一份梦想,身携仆仆风尘,1998年夏,淄博第二师范学校毕业的王悦连,带着一脸稚气,走上了皇城中心小学的讲台,开始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次牵手。那年,他才17岁,瘦削而精干。王悦连聪明、热情、活泼、能干。他每天早早到校,打扫卫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忙得象高速旋转的陀螺。他做事干净麻利,极富效率;无论工作多么枯燥无味,他都干得有滋有味。周围的老教师们也受到他的感染,纷纷效仿。在他的带动下,青春的朝气在皇城中心小学荡漾,全校的孩子们很快知道了一位能领着他们一起“玩”的“大哥哥老师”。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完成教学任务,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王悦连对和孩子们的“玩”,有着自己的解读。王希鹏,一个调皮好动、作业拖沓的学生,当王悦连知道他喜欢踢足球时,就经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他在操场“疯跑”着踢球,一段时间后,老师学生们发现,王希鹏仍然调皮好动,但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按时交了,学习成绩好了,有些功课破天荒的得“A”了……“我喜欢王老师!”现在正在读高二的王希鹏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正是有了王老师,我才对学习有了正确的态度,成绩才慢慢提高了。”对王悦连心怀感恩的何止是王希鹏,王老师的妻子给记者拿来了几封王老师生前学生写给他的信,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道:“那年冬天,您去我家里家访,我为我家里的贫穷而羞愧,我害怕您在班上说起这件事,第二天我是在忐忑中度过的。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傍晚放学的时候您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我永远都想不到您会为我送一件崭新的毛衣。它不仅让我度过了一个温暖的严冬,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关爱他人。”每年调入的新老师们,都会很快发现王悦连的存在。“他身上好像有一股‘魔力’,学生都很喜欢他。实际上,每一位同事也都愿意和他来往,因为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尝到很多教学的真功夫!”冯倩老师对王悦连连续听自己的课,又指导自己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一事心怀感激。如今已成为省教学能手、现在分管教学工作的皇城中心小学副校长张亮,当年一参加工作就拜王悦连为“师”,结对帮扶求“艺”,说起王悦连老师,张校长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正是从王老师身上,我学会了对教育事业的兢兢业业、孜孜以求,我明白了教师的意义!没有王老师的引领帮扶,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当年 ,临淄区决定在全区小学中普及英语教学。因为英语师资力量不足,皇城镇中心校决定,让刚刚从教的王悦连老师承担中心小学的英语教学工作,并在六端、马岱、三蓬、于家、崖付、五路口等六处村小走教小学英语。就这样,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每天在中心小学和几处村小之间来回穿梭,这一走教,就是三年。风霜雨雪,寒来暑往,王悦连比常人更加懂得了教育生涯的内涵。风雪的历练,不仅没有折损他为人师者的意志,反而坚定了他的教育梦想。有人看着他整日的奔波忙碌,好心相劝,劝他走走门路,别这样“自讨苦吃”。王悦连总是笑笑,什么也不说,只有自己知道,他喜欢看孩子们渴望的眼睛,忘不了生命与教育牵手的承诺。对于一个师范生来说,英语教学绝非易事。为了教育的良心与责任,王悦连舍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参加了临淄区及山东省的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劲”,他竟然连续读完了英语专、本科进修。以后的日子里,省吃俭用,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来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成了他每年的大项花销。渐渐地,王悦连的英语教学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在一次镇里举行的公开课上,王悦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教材”的“三贴近教学法”受到了区教研员陈丰收老师的注意。事隔多年,陈老师对王悦连的那节课仍然记忆犹新:“小伙子教学很用心,他的简笔画既表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又使知识形象直观,使课堂充满了盎然趣味。孩子们喜欢,课堂有实效!即使在多媒体进课堂的今天,仍然很有意义!”教学之余,他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尝试着写了不少教育随笔,并有3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他倡议的“行动+总结”的科研方式,慢慢影响了大家,使学校的老师们逐步养成了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科研的习惯。很快,王悦连竞选上了教务处副主任,并兼任三、四年级级部主任,面对头绪繁多的工作,离老家只有七八分钟路程的他,毅然住进了学校的单身宿舍。“他每天晚上熬夜 都很晚,大多在夜里十一二点钟才离开办公室。”张亮对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的情形记忆犹新,他说王悦连工作起来既是“智多星”,又是“拼命三郎”。“晚上工作到那么晚,第二天早上七点钟,王悦连老师会准时笑盈盈地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老师们问他为什么累不累,他总是笑着说,心态放平了就喜欢,喜欢了就不累。”还不够的亲情:拳拳深情报双亲“今天,看着在田地里辛苦耕作的憨厚爹娘,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裳,寡于言语却又屡屡让我休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爹啊,娘啊,儿子欠你们二老太多!”(摘自王悦连日记)搬进学校的王悦连,几乎“忘”了家,“忘”了家里的爹娘。王悦连姐弟二人,姐姐早已出嫁,家里只有年过花甲的父母,辛苦一生的父母把姐弟二人拉扯长大,仍然无怨无求地终日在田地里操劳,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一个油桃大棚,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夏忙秋收季节,王悦连回到家中,跟着父母一道,拿着镰刀锄头到田间干活。朴实忠厚的父母心疼儿子,每每让他停下休息,而王悦连看着终年劳作的年迈双亲,看着他们日渐佝偻的单薄身躯,忽然间,喉咙间一阵的酸楚,眼泪如开闸的洪水不能禁止,他怕自己的抽咽让父母不安,狠劲挥舞着锄头,让泪水和汗水一起流淌,他知道,自己欠父母太多,无法回报。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工资,875元,王悦连给父亲买了烟酒,给母亲买了新衬衫,给爷爷买了一把精美的四官撑凳,又把一些零花钱送到 爷爷奶奶的手里,他说,我挣钱了,我要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随后,王悦连买来了涂料,把三间老屋涂抹一新。静静地坐在堂屋里,看着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家,终于因为自己的努力有所改变,他心里稍稍得到了安宁。八十多岁的爷爷喜欢书法,经常在自家的方桌上临摹书画。从小敬仰爷爷的王悦连总想着能为爷爷做点什么,让爷爷感受天伦之乐。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悦连在旧货市场看中了一张桌子,正好适合辅设笔墨,舍不得运输费,他借了辆三轮车驮了回来。爷爷笑了,王悦连觉得自己的累没白受。2004年,王悦连结婚了,妻子于海玲贤惠能干,她懂得王悦连,懂得王悦连的事业,夫妻俩相敬如宾,日子虽不宽裕,但恩爱让他们幸福。第二年,随着儿子的出生,家里又多了不少的欢乐。一家三口,王悦连专心教学,于海玲相夫教子、侍奉公婆,一天下来,围坐在一起,与儿子逗乐,其乐融融。这一切,让王悦连很满足。他经常说:“生活给了我太多的厚爱,我要珍惜和回报。”他暗暗决心,努力工作,用自己的付出,回报一切给予他的人,回报关心支持他的所有的人。年长几岁的姐姐非常了解自己的弟弟:“悦连从小就懂事,不让爹娘操心。别人对他一点的好,都放在心上,找机会报答。”恋不够的人生: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不要再来看我了,大家的善意恩情,我已经无法回报。”(摘自王悦连日记)2006年 下半年,在学校运动会上,酷爱运动的王悦连突然鼻子流血不止,自信坚强的他硬是塞上棉球,跑完了教工800米。随后的日子里,王悦连开始感觉身体不舒服,类似感冒,为了不耽误工作,他经常就近到校医务室挂吊瓶,往往这边刚拔下针头,那边就走进了教室。领导、同事看不下去了,强逼着他到区医院做全面检查。几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鼻咽后肿瘤癌!如同晴天霹雳,王悦连接受不了,也不相信!他不相信,自己生性善良勤奋,怎么会遭遇如此的不幸;他不相信,自己一向坚强乐观,怎么会罹患如此的绝症;他不相信,他有一百个不相信……他又担心,年迈的父母双亲,如何能忍受爱儿的逝去;爱妻娇子,又如何能没有自己,他担心,他有一百个担心……躁动不安,让王悦连一下子陷入了黑暗的深渊。慢慢地,王悦连冷静了下来。妻子于海玲坚强地站在了王悦连的身边,忍受着巨大的悲痛,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了王悦连残存的岁月。领导同事、亲戚朋友得知他的病情后,纷纷慷慨解囊,倾力相助。为了筹钱治病,王悦连的岳父岳母卖掉了自家的二层小楼。经过初期的精心疗养,王悦连老师的病情有所好转。根据他个人的要求,2007年,他返校上课了。一个晚上,王悦连来到办公室,又要加班,同事冯倩老师劝他:“你病刚好,还是早点回家休息吧!”王悦连笑了笑,说:“我没事的。”说着,还指了指化疗过的光头:“你瞧,头发都长荒了,再不多干,恐怕脑袋要生锈的。”冯倩老师一听,忍不住扑哧笑了出来,一扭头,却是眼泪盈眶。面对同事,王悦连总是愧疚:“ 我工作做得太少了,也没给大伙帮过什么忙,你们天天来看我,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六年的时间里,王悦连顽强地与病魔抗争着,一次次地奇迹般跨过了生死线。在北京化疗期间,王悦连认识了很多病友,他们相互勉励,交流对人生的看法,谈论生命的价值。王悦连经常陷入深深的思考,他在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生命的最后几天,王悦连爱怜地看着憔悴不堪的妻子,用微弱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的意愿:不要再让领导、老师们来看我,我们无法回报!不要拦我,我自愿无偿捐献眼角膜!于海玲一怔,强作笑颜,不让他说下去:说什么话啊,我们不是一天天地的都过来了吗……终于按捺不住泪水,失声哽咽起来。王悦连感激妻子六年的照顾,相濡以沫,携手患难,妻子为他牺牲了太多。这个没有为病痛皱过一下眉的坚强男儿,也禁不住心底的柔情,“海玲,我对不住你,还有父母和儿子,让你受苦了!”停了一会儿,“我舍不得离开你和儿子,舍不得离开学校、学生。可是,没有办法了。答应我,尽快联系捐献眼角膜。这是我最后的心愿!”望着几乎一字一顿地说完这些的丈夫,于海玲再也说不出一句话,因为哽咽而浑身抽搐,只有使劲地点头,她趴在丈夫的脸上,两人的泪水流在了一起……两天后,2012年4月10日,天空阴沉,细雨连绵,似在诉说着春的愁绪。王悦连,这位年轻的教师,带着对生活、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和眷恋,离开了人世。他用短暂的生命向人们诠释了善良勤奋、积极进取、乐观坚强、忠诚教育、爱心奉献的全部含义,诠释了眷恋生命、崇高人性的含义。伊人已去,逝者如斯,芳华殆尽,英年早逝。王悦连,安息吧,你用自己的生命,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光明,岁月将不再,光明却永存。 征编:傅晨峰审签:王守华电子信箱:Lzsongyisheng@163.co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