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小池塘中的大鱼”

如何管理“小池塘中的大鱼”

ID:21785025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4

如何管理“小池塘中的大鱼”_第1页
如何管理“小池塘中的大鱼”_第2页
如何管理“小池塘中的大鱼”_第3页
如何管理“小池塘中的大鱼”_第4页
如何管理“小池塘中的大鱼”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管理“小池塘中的大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管理“小池塘中的大鱼”    从刘邦《大风歌》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发出的对贤臣良将难求的感慨,再到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出的礼贤下士的决心。自古以来,“尽揽天下英才”便是所有领导者的梦想。带领自己的团队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做改变世界的组织,这样的愿景足以让每个领导者歆羡与向往。下载论文网  尽管“招揽最好的人才”是每个组织领导者共同的梦想,但“最好的人才”真的像看上去那么美吗?组织希望能够通过“杀鸡也用宰牛刀”的策略来获得竞争力。然而,在赢得了没有硝烟的人力资源战争后,许多组织的领导者突然

2、发现,“过好”的员工似乎总有那么点不对劲儿。  其实,这种“过好”的员工有个专门的名词,他们被称为“资质过剩员工”。所谓“资质过剩”指的是一个人的资质条件,例如其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技术技能等超出了他当下所供职的工作岗位的需求,员工这种“超纲”的能力与本没有那么高的岗位需求造成了一种人职不匹配的现象。  是什么造成了员工的“资质过剩”呢?首先,随着21世纪初全球性的经济低迷,就业机会愈渐紧张,在相同的成本下,组织可以考虑更好的人才;同时,由于教育的大规模扩张,就业市场上高学历人才的供给要大于需求,致使高学历者“向

3、下就业”;也有组织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特意聘用一些“资质过剩”的员工,以期待能够产生更高的绩效。种种原因导致了“资质过剩”的现象在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等)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成为了普遍的现象。  小池塘中的大鱼――  “资质过剩员工”的愤怒与无聊  许多组织乐此不疲地聘用“资质过剩”的员工,是因为组织坚信“资质过剩”员工会为组织带来更多的主动性和高绩效,从而会更加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方面,“资质过剩”的员工会产生一种“大材小用”的感觉,进而导致一系列消极的后果。有研究发现,

4、即使在上级眼中他们绩效水平已经高于普通员工,“资质过剩员工”对绩效的自我评价仍然会偏低;与此同时,“资质过剩”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更低、工作态度有可能更不尽如人意,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也随之降低。他们在心理层面上缺乏与组织缔结的承诺,因此离职倾向以及实际离职率都高于其他员工;对资质过剩的感知还会令这类员工产生负面态度,例如:愤世嫉俗、对工作意义产生怀疑。更有甚者会产生退缩性行为或反生产工作行为,例如:迟到、怠工、旷工以至于离职,并且这是一个递进发展的过程。  另一方面,这种“资质过剩”也会给组织带来很大问题。组织虽然花费

5、不菲来聘用“资质过剩”人才,但这种员工令组织面临着“用不上,留不住”的尴尬困境。过高的离职倾向与离职率导致组织的人力成本上升,组织想要雇佣这类员工意味着不得不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同时,当“资质过剩员工”产生负面态度后,这种态度也会时时刻刻影响着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进而影响组织的绩效,这与组织雇佣这类员工的初衷背道而驰。  为什么“资质过剩”会产生如此负面的影响呢?难道仅仅是“大材小用”就会造成如此的“恶劣后果”吗?其实这是有心理原因的。个体与环境匹配理论认为,一份好的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与员工的工作能力、员工的个人需

6、求与组织的资源供给,应该分别是互补匹配的。当一个员工恰好能胜任他所在的岗位时,也就是员工所具备的能力恰好满足了岗位的需要,他们会体会到一种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然而,当这种匹配失衡时,例如“资质过剩”员工,他们的能力远远超过岗位的需要,而组织又无法提供给他们足够的施展能力的机会。这样就会造成相对于“资质过剩”员工的能力过剩,过于简单的工作任务会让他们产生被低估、不被组织认可的想法,因而导致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  同时,“资质过剩”的员工有可能伴随着“高特权感”,即他们认为“我值得、更有资格获得

7、比别人更多的奖励”。这类员工对表扬与奖励的需求远高于常人。一旦他们认为自己应得的表扬和奖励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一种不被重用之感。更进一步,这种不能被重用的感觉会伴随着弥漫性的不满与愤怒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内容又不能吸引”资质过剩员工”的兴趣,这也会让他们对工作感到无聊,缺乏工作动机。“自我怀疑”“不满”与“无聊”共同作用,不仅使这类员工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把他们推向了离职这条不归路。  许下一片海洋――  “资质过剩员工”该怎么管理?  这样看来,雇佣“资质过剩”员工似乎“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并

8、不是这样的!  “资质过剩”员工是组织的一份“潜在宝藏”,会为组织带来“人力资源弹性”,为组织在面对市场变化和冲击中带来一定的灵活度。但如何发挥“资质过剩”员工的优势,将他们过剩的能力转化为组织的绩效,却是一门管理艺术。  想要发挥“资质过剩”员工的优势,首先要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入手。一般来说,“资质过剩”员工的角色宽度效能感较高。所谓角色宽度效能感,是指员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