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释互动视角看契嵩禅师对文中子的价值探索

从儒释互动视角看契嵩禅师对文中子的价值探索

ID:21783883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4

从儒释互动视角看契嵩禅师对文中子的价值探索_第1页
从儒释互动视角看契嵩禅师对文中子的价值探索_第2页
从儒释互动视角看契嵩禅师对文中子的价值探索_第3页
从儒释互动视角看契嵩禅师对文中子的价值探索_第4页
从儒释互动视角看契嵩禅师对文中子的价值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儒释互动视角看契嵩禅师对文中子的价值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儒释互动视角看契嵩禅师对文中子的价值探索宋代佛门大德自主推进的儒释互动,有两个基本支撑点:一是认为佛教主要用于治心,坚持佛教之道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心性论具有优越性;二是认为佛教与儒家的伦理纲常不冲突,承认儒家具有安定社会和维持秩序的功能。文中子王通是隋朝大儒,对中晚唐尤其是宋代的儒家有着深远影响,契嵩禅师称赞文中子为孔子之亚和孔子之嗣可以从儒释互动视角中得到理解。契嵩禅师高度评价王通,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是文中子只是认为佛教不适合中国,但不反对佛教,而且承认佛的圣人地位;二是文中子有着强烈的淑世

2、情怀和救世之策。关键词:儒释互动;契嵩;文中子:B2411:A:1004-7387(2014)01-0111-04传统启蒙读物《三字经》中提到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可见文中子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根据杜淹《文中子世家》所载,文中子,即王通,字仲淹,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卒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1]尽管关于文中子的生卒年有不同说法,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文中子是隋朝人,生前崇尚儒学,有救世之志,但得不到重用。[2]文中子在唐朝前期不受重视,只是到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

3、才受到士大夫的普遍关注。宋初太宗朝一时人多尚文中子,盖见朝廷事不振,而文中子之书颇说治道故也。[3]在宋代,对文中子的重视不仅出现在儒家士大夫中,也出现在佛门僧侣之中,契嵩禅师对文中子就有着高度的评价,称其为孔子之亚。[4]一、宋代儒释互动的兴起儒释互动,就其本意而言,既包含儒家对佛教的吸收和涵化,也包括佛教对儒家的认可与接纳。然而在程朱理学逐渐占据儒家士大夫精神世界主导地位的过程中,尽管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基本上都一度涵泳于佛学,但他们却极为敌视儒学对佛教的吸收和涵化;而佛教对儒学的认可和接纳却更多地

4、是自主进行的,也是广泛和深刻的,本文所讲的儒释互动主要指佛教对儒学的认可和接纳。自魏晋到隋唐,先是玄学后是佛教占据着中国社会尤其是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中心地位,这从当时普遍流行的外儒内道与外儒内佛的观念中可以得知。佛教转向入世,为佛教主动地推进儒释互动提供了可能性和思想背景。自中唐至于宋代,儒家的复兴即受到禅宗入世转向的影响,禅宗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了宋代新儒家的传道方式;新儒家的兴起与汉唐诸儒的最大差别是新儒家对心性论的强调,而这是新儒家受到禅宗心性论的影响和刺激所作出的应对。[10]北宋中期以前,新儒家

5、的心性论尚未建立起来,并且还没有被士大夫广泛接受,以儒为外教、以佛为内教的思维方式仍然存在着。孤山智圆(976-1022)就认为:夫儒释者,言异而理贯也,莫不化民,俾迁善远恶也。儒者,饰身之教,故谓之外典也;释者,修心之教,故谓之内典也。非仲尼之教则国无以治,家无以宁,身无以安,国不治,家不宁,身不安,释氏之道何由而行哉?[11]在此,智圆承认儒家有助于治理国家、保住身家,佛教只有借助儒家维持世俗秩序才能大行其道。此外,智圆提倡《中庸》,甚至以僧徒而号中庸子,并自为传以述其义,其年代犹在司马君实作《中

6、庸广义》之前,似亦于宋代新儒家为先觉。[12]需要注意的是,佛家主动推进儒释互动,除了与佛门中人的自觉有关之外,还与儒学中人的排佛活动密切相关。在智圆活跃的时期,儒家排佛活动还未兴起,但到宋仁宗中期,排佛逐渐高涨,而佛门中人也开始更积极地推动儒释互动以消解儒家对佛教的攻击,这以契嵩禅师(1007-1072)为杰出代表。契嵩禅师,字仲灵,号潜子,于庆历间,始以文鸣道于天下。[13]此时,天下的读书人学习古文,倾慕韩愈排佛之举而尊尚孔子,契嵩独居,作《原教》、《孝论》十余篇,明儒释之道一贯,以抗其说。诸君

7、读之,既爱其文,又畏其理之胜,而莫之能夺也,因与之游。遇士大夫之恶佛者,仲灵无不恳恳为言之。由是排佛者浸止,而后有好之甚者,仲灵唱之也。[14]契嵩一方面坚持主张释儒有内外之别,认为两者互有分工,都有益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乎治;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故治世者,非儒不可也,治出世,非佛亦不可也。[15]另一方面,大量地解释阐述儒家原有的理念,如皇极、中庸、礼乐政刑,以佛教的五戒和十善比附儒家的五常和仁义,还广泛地

8、交结政界人物,如上书韩琦和富弼等执政大臣,此外还两次上书宋仁宗,希望宋仁宗能采取措施使儒家和佛教各自发挥有助于治道的作用,在这些入世活动的背后,契嵩有着自己的观念支撑,他认为佛教认同儒家所讲的人伦规范,佛之道岂一人之私为乎?抑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邪?岂妨人所生养之道邪?[16]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佛门大德自主推进的儒释互动,有两个基本支撑点:一是认为佛教主要用于治心,坚持佛教之道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心性论具有优越性;二是认为佛教与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