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建设论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建设论略

ID:21783430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建设论略_第1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建设论略_第2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建设论略_第3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建设论略_第4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建设论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建设论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建设论略以现代工业为生产力代表的城市化进程,使古典主流价值文化丧失了其在当代实践中的整合功能和主导地位。而我国红色价值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理想的文化形态,并在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和革命战争中形成了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崇高的英雄主义气质,这与以享乐主义和物欲横流为主要特征并借助经济全球化而广泛传播的西方都市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是激烈冲突的。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确立与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相适应相匹配的主流价值文化,直接关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性,也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

2、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城市成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首次将文化和“改革”、“科技”并列为“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的三大要素,提出“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可知,文化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但正如社会学家把城市比喻为“一口煮开的大锅”,文学家把城市比喻为“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一样,城市是人类最复杂的空间组织结构,文化是人类最复杂的精神活动形态,这两种复杂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作用机制自然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在城市化进

3、程中,如何确立与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相适应相匹配的主流价值文化,直接关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性,也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本文对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供方家批评指正。一“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中层设计为了应对西方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的挑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进一步明确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

4、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所在。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已十分明确,但如何使政治性强、抽象度高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日常生活世界和文化心理结构,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作用,却一直是一个难题。近年来,我国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理论研究中的“马工程”、文艺创作中的“主旋律”以及旨在强化科研与人才培养的“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等,尽管这些举措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容乐观的是,由于掌握着先进的信息传播机器并拥有强大的文化话语权,西方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在我国思想和文化领域仍然很有市场,这也是造成当前一些人信仰危机、理想缺失、贪图享乐、趣味低俗等问题的主要根源。这暴露

5、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走向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如何快速和高质量地解决已迫在眉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科学理论,也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它在走向实践、落地生根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坎坷和曲折,是因为在战略框架设计中缺少必要的中介环节。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和“道”,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则是“多”和“万物”,前者的高度简约和概括与后者的异质与多样的不对等,是西方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有机可乘、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一思考与认识,应提出“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这一中层设计。主流价值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人生活世界的中介和桥梁:一方面,主流价值文化深度承载着

6、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载体与感性表达;另一方面,主流价值文化在形态上又具有导向引领的功能与特征,可以为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养成良好的社会与文化心理生态。在这个意义上,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意义。二主流价值文化研究的学科分布与研究现状主流价值文化研究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基于不同国家在意识形态、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上强烈的交流需要及越来越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一现实困境而提出的新课题,具有鲜明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属性。因此,以往并没有主题鲜明和全面系统的研究,相关研究分布在哲学、文化学、文学、历史、社会学、国际关系

7、等领域,从“最接近”或“潜形态”的角度看,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从20世纪上半叶至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是我国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文化研究的核心。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发表《论新阶段》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代表党中央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进一步提出“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四代领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