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数学课程,落实核心素养.doc

理解数学课程,落实核心素养.doc

ID:21782029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理解数学课程,落实核心素养.doc_第1页
理解数学课程,落实核心素养.doc_第2页
理解数学课程,落实核心素养.doc_第3页
理解数学课程,落实核心素养.doc_第4页
理解数学课程,落实核心素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解数学课程,落实核心素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理解数学课程,落实核心素养时下,“核心素养”己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各地的培训机构“与时俱进”,纷纷组织召开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培训会或研讨会,报纸杂志也频频发表这方面的文章。于是“核心素养”一词迅速升温,成为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汇。当以“核心素养”为标志的课改理论“来袭”的时候,一线教师担心的是还得受那些云里雾里“先进理念”的折腾。让我们看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与现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有什么联系与不同。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数

2、据分析。课程目标: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若将“核心素养”与《标准》中的“五大基本能力”进行对比,除“数学建模”外,宥五条相冋或相近。核心素养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祌”,什么是“理性精祌”,《标准》中课程目标第5条、第6条给予了比较好的诠释: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显然,“核心素养”是在《标准》课程目标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则不必担心再受什么“折腾”。其

3、实,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把数学教好。怎样才算是把数学教好,理解数学课程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李邦河院士说:“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中学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有很多“规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当他们问老师时,老师往往说“这是规定,你记住就是了。”于是,学生会认为概念中的“规定”是人为“编造”的,以后不再问“为什么”,慢慢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师耍把数学教好,必须理解“为什么”背后的数学含义。一、因知识内部的逻辑性而“规定”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

4、逻辑性和系统性,其中一些“规定”,是由于数学知识内部发展逻辑性而决定的,而不是随意规定的。案例1.为什么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笔者在很多地区听不同教师讲这个内容时,都没有对其进行解释,学生也不问,下课后问一些学生,学生答道:“这是规定,没有为什么。”很显然,这种现象是学生多年的学惯形成的,他们经历小学、初中,经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然而,这些教师冇一个共同的问题是,没有对数学中的“规定”进行合理解释,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规定”?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出现这样的

5、“麻木”状态。解释1:可与自然数进行类比。自然数的功能之一是基数功能,即用来刻画某一类“东西”的多少,就是描述一个有限集合元素的个数;显然空集是有限集合,并且很容易理解用“0”来描述“空集”中含元素的多少。0是最小的自然数,空集是“最小”的集合,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解释2:因为集合运算性质得:AUB=A,即B是A的子集,那么,我们知道AU=A,即空集是A的子集,A表示任何集合,故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空集以及子集概念,再把这个“规定”作为一??探究点,让学生思考能否在学习集

6、合的运算后进行解释。案例2.为何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平行?教材中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平行,即对任意向量a都有0//a。然而,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一般教师都未进行解释,好像这样做是“理所应当”,学生感觉这样的“规定”是编教材的人“凭空”写出来的,如果教师不对“规定”背后的数学含义及合理性进行解释,他们会认为数学不讲道理,数学教师不讲道理。解释:为何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平行,而不规定与任何向量垂直呢?首先,因为零向量方向是任意的,若向量a、b平行,其中b是非零向量,则存在唯一实数人使a=Ab成立

7、,若a为零句量,则入=0。如此规定是为了满足向量加减法的封闭性。我们将与向量a共线的向量构成一个集合A,所谓封闭性,就是在这个集合里,一定存在一个量,使得集合里的任意一个向量与之相加等于本身。对于数字集合,这个数就是零,对于向量集合,这个量就是零向量。即0+a=a。另外,因为a+(_a)=0,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也是合理的。这方面的例子还很多,如:为什么“负负得正”?为什么规定a0=l,a-n=,0!=1,Cn0=l?为什么图像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称为奇函数?关于轴对称的函数称为偶函数?二、因

8、中学生知识内容所限而“规定”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有阶段性的,大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到大学或研究生阶段还要进一步学习或完善,中学阶段只能学习其中一部分,由于其“基础性”所限,屮学数学有些概念在定义的过程屮,必须做出相应“规定”。案例3.函数概念为什么规定是“一对一”“多对一”?教材对函数的概念进行定义时,对于这条规定,很多学生并不理解,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又不敢去问老师,怕遭受“闭门羹”。然而,屮学数学教师大都受过高等教育,都学过《数学分析》这门课程,应该和学生解释这样规定的合理性。解释:实际上,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