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80908
大小:1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4
《识字教学要“适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识字教学要“适度”识字教学要“适度”杨玉民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届低年级识字教学现场观摩研讨活动。正如大家期望的那样,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师愈发注重识字写字教学,遵循多认少写的原则,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凸显了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随着研讨问题的逐步深入,一种“失度教学”的倾向引起了我的思考。这里的“失度”,是指识字教学课堂低估或高估了儿童的理解范围和认知水平,导致某些指标要求超过或达不到课标要求。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识字量“过度增加”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应作为低年级识字写字的重要内容
2、,课标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从以上教学建议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课标对识字量有着具体的要求。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青”字时,采取“加一加”的方法衍生出“蜻、睛、晴、倩、清”等合体字,并编写儿歌:公园里,草青青,虫加青,是蜻蜓,蜻蜓有双大眼睛,晴天飞到小溪旁,倩影映入水清清。这首儿歌巧妙构思,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确是归类识字的好材料。但对照教学目标可以发现,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只有“青”这一个字。这个设计引起了我的思考:在学习基本字的初期,编写儿歌集中识字,识字任务由一个独体字拓展到五个合体字,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揠苗助长
3、的做法是不是有点“失度”了?在课堂教学中,每个课时都有具体翔实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分配,额外增加(减少)的学习任务多少都会挤占(浪费)相应的课堂时间,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况且,识字顺序的安排和识字量的确定是教材编者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决定的,随意增、删识字量都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二、识字方法“过度指导”识字有多种方法,诸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部首识字、韵语识字、字族识字等,灵活运用这些识字方法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有些教师为展示学生识字的“方法”,将识字过程人为地复杂化。如,某位教师用换偏旁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说出识字的方法:“我是用‘加一加
4、’的方法记住‘提’的,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是’,合在一起就是‘提’。”……一节课上,教师用类似方法带领学生学习了十几个生字。诚然,这样学习从方法的技术层面来说并没有错,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角度来看,识字方法就显得单调、陈旧,重复得“过度”了。回顾传统的识字教学课堂,主要是由教师帮助学生归纳生字的结构特点,通过反复的读写来强化记忆;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没有识字的热情和兴趣,没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所以大部分生字记得不快,忘得也挺快。课改十几年来,随着多种识字方法的推广和运用,大部分教师对识字教学理念的认识都有了提高,识字教学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在课
5、堂教学活动中,无视学生入学前已有的基础,“识字教学零起点”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不管学习的生字如何简单好记还是早已掌握,无一例外都要让学生“说一说”,好像不“说一说”就落后了。我们知道,识字有方法。教师应当重视方法的传授,但重视方法不等于“唯方法”,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枯燥的识字学习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类似“一条路走到黑”的识字方法,识记一两个生字尚可,记个别难写的、易错的也可以,但一节课识记卜多个生字都如此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说一说”,趣味性便丧失了,识字效果也恐怕难以保证。笔者认为,已经掌握的生字实在没有必要再回过头来苦思冥想出一种所
6、谓的识字方法“说一说”,貌似关注方法引领的教法实际是以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实在是得不偿失。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但在教学实际中弃简求繁者大有人在。如一位教师在教“本”字时,指着黑板上的“本”字这样问:“同学们,这是个什么字?”学生齐答:“本。”教师又问:“谁能组个词?”一个学生答:“本子。”另一个学生答:“作业本。”“本”字是常见字,结构简单,音形义一目了然,学生对它并不陌生。按说,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到此为止也就算完成任务了,但这位教师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在黑板上又写了一个“木”字,让学生读一遍后,添上一横组成了“本”字:“这一横指
7、树木的根,‘本’就是树根的意思,比如,根本、本来。”这个教学环节涉及字理教学,但如此讲解对于六七岁的儿童来说明显有点“失度”了,我怀疑此举非但不能促进学生理解,而且极有可能把学生弄糊涂了。当然,上例并不是说字理识字不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汉字,只要解释合理,有利于促进识字教学,在小学阶段还是可以广泛使用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汉字的不断演化和简化,部分汉字已难以按其本来的字源义解析和识记了,如“尘”的繁体字“麈”,从鹿从土,会意为鹿奔跑而扬起尘土,现已简化为从小从土的“尘”,会意为小土为尘。倘若如此专业地解说字理,学生理解起来就会非常困难,教学效果难免大打折扣。著名
8、语言学家殷焕先先生在其《汉字三论》中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