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67366
大小:1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4
《语用,应成为语文课堂的焦点[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用,应成为语文课堂的焦点语用,应成为语文课堂的焦点江苏盐城市第二小学(224000) 黄迎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一时间,聚焦“语用”成了语文教师们最热门的话题。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教师认识到:语言文字的运用必须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这样语文才能成为语文;不管怎么样的改革,听说读写、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些要素是始终都不能改变的。在语文教学的舞台上,怎样让语言文字的运用成为聚点呢?一、聚焦语用,文本来说话(一)情感体验处内化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层面上,而应依托课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资源,创设语用的契机。语用,应成为语文课堂
2、的焦点语用,应成为语文课堂的焦点江苏盐城市第二小学(224000) 黄迎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一时间,聚焦“语用”成了语文教师们最热门的话题。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教师认识到:语言文字的运用必须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这样语文才能成为语文;不管怎么样的改革,听说读写、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些要素是始终都不能改变的。在语文教学的舞台上,怎样让语言文字的运用成为聚点呢?一、聚焦语用,文本来说话(一)情感体验处内化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层面上,而应依托课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资源,创设语用的契机。每次读《第一次抱母亲》,笔者都会哽咽甚至
3、热泪盈眶。因为,成年的我们能够懂得母亲为子女的无怨无悔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但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不可能有真切的体会。当教完课文,让学生说说文中母亲是怎样的形象时,学生常常说来说去就是“伟大”这个词。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引领着孩子进行情感体验,并随机呈现了一些与体现母亲形象相配的词语:不辞劳苦、不畏艰难、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词汇有了积累,又加深了对母亲的爱戴之情。这样的环节巧妙地将词语的复习与积累不着痕迹地渗透其中,又为下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二)教材空白处外显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抓住教材的空白点或生发点,让学生依据课
4、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白,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完整。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王维身在异乡,饱受着孤独寂寞、思念之苦,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当看到别人家热热闹闹地吃着团圆饭的时候,独自一人站在庭院里的王维,对着一轮明月,会想什么?当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登高望远时,站在山坡上的王维,遥望着家乡的方向,他又会做些什么?这样,给学生营造了畅想的空间,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情感体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外显。(三)文本插图处提升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插图形象直观,但同时也是静态
5、的。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并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如,《珍珠鸟》一文的插图是一幅人鸟相依图,显得很温馨。通过精读探究,学生明白了珍珠鸟在作者的精心照料与呵护下,对作者产生了信赖的情感。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为图片起一个适合的名字。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多个名字,如《和谐》、《信赖》、《人鸟依依》等,供学生选择,比较哪一个更加贴切。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既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理解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热爱之情,展示了人与动物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二、聚焦语用,课堂来说话(一)要用笔来说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
6、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这是修订版语文课标最大的亮点。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用笔来读书,用笔来书写。每篇课文听写词语、动笔书写应成为规定的动作。高年级的教学更应该让文本批注落在实处。(二)要有适当的训练我们的语文课堂仅仅有读是远远不够的,适当的语言文字训练是有必要的。比如,教学《一片美的叶子》,为了理解“形态各异”这个词的意思,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训练:第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引导:“文中有一句话就能理解‘形态各异’这个词语的意思。读一读,试着找出来。”学生从文中很快就找到了“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句,同时也渗透了破折号用法的指导。第二步,学会用工具书。教师给出词典中的几
7、项解释,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意思。第三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教师说:“生活中,你观察过树叶吗?说一说你的观察结果。”引导孩子认识树叶的不同形态。这样的词语训练就有了立体感。(三)要强化背诵我们曾经过分放大读的作用。“以读促思”“以读悟情”,成了一句句很时髦的口号,仿佛读可以解决语文的一切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离不开积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