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58067
大小:1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习作评价的“三棱镜”[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习作评价的“三棱镜”习作评价的“三棱镜”一、缘起:网络热帖,引发全民讨论日前,一篇名为《我和爸爸的便当盒》在微博上被转发3万余次,文童是日本小学生片山悠贵德写的。他3岁的时候,爸爸因病去世了。3年后,这个孩子在作文中写下对爸爸的思念。这篇作文获得了朝日学生新闻社举办的第四届作文比赛最优秀奖。很多人在感动的同时思考:这样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眼里,会是最优秀的作文吗?二、遭遇质问后的冷思考(一)执著于深度的“挖井人”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作文命题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一般不会再出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样的题目。但花样翻新的作文要求,仍指向“意义”二字
2、。写梅花,大多要联系其报春、傲霜的品性;写小草,必然写其顽强的生命力;写春游,最后一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写给母亲洗脚的事,一定联系《感恩的心》……著名特级教师黄玉峰说:“从小学生就被教育说要注意审题,要揣摩出题者的意图,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独立的思想,这不仅是作文的问题,更是一个做人的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像个挖井人,所写的作文充溢着“新八股”的味儿,缺少他们自己的语言。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应该要有孩子的语言,我们应该把“意义”暂放一边。(二)留意长度的“拉面王”上学期,六年级毕业考试的作文题是《嘘,保密!》。我参加了作文阅
3、卷,浏览完所有六年级学生的作文后,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次作文学生写得不错,不少作文写得很长,仿佛有说不完的心里话。接下来,我开始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比较,并根据作文要求给出分数。在复审时,有人对我的评审提出异议,认为有的作文比较短,不应得满分。听到这样的意见,我并不感到奇怪。我看过一个报道,说阅卷教师在每年高考作文评分时,对短的作文一般都不会给最高分,原因很简单,怕引来争议。这让我想到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作文字数多得高分,字数少得低分,几乎成了规则。平时的习作更是如此,字数少被认为是态度不够认真的体现,因此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学生非要兜几个圈子,
4、把文章拉长,凑够字数。(三)钟情于翻唱的“刻录机”相信语文老师都布置学生写过《童年趣事》这一类的习作,对这样的习作开头,老师们也见怪不怪了:“童年,是欢乐的海洋。在回忆的海边,有无数的贝壳,有灰暗的,勾起一段伤心的往事;有灿烂的,使人想起童年的趣事。我在那回忆的海岸,寻觅着最美丽的贝壳……”第一次读到这样的开头时,觉得挺有美感,第二次读到就觉得有点不是滋味了。如果一个班上有好几个学生这样开头.老师就应该反思了。老师或许是想走捷径,帮助学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因此要求学生摘抄甚至背诵好词、好句、好段,积累语言。著名作家赵丽宏也被这样要求过。他说,
5、起初一段时间,似乎有点用处,写作文时就把好词好句用进去了,不久就发觉,这样就没了自己的个性。(四)倾向于主观的“霸王弓”我们每周都上作文课,由于受传统的写作训练序列的影响,学期伊始,我们往往会制订一个整体计划,如训练哪些文体,突出哪种能力,设计哪些内容等。而这些计划多半从教学的系统性和写作知识的完整性出发,很少从学生的欲望、需求、体验以及学习的规律出发,所以这种教学的实质是以强制的外部规定否定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概念的界定。语文
6、教师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老师要他写的文章紧皱眉头咬破笔杆才能勉强交差,写出来的东西言不由衷,套话连篇,但一旦有什么拨动了他的心弦,他往往下笔如有神,写出的作文童真烂漫,灵气飞扬,甚至会让老师拍案叫绝。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真心拥抱作文。写作一旦成了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一种习惯,就会成为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三、明确评价标准习作评价不能搞得太复杂。有的老师制定的评价标准很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无错别字、问题对应、标点正确、及时上交、书写整洁……这看起来很细,实际上没有一个着力点。有的老师专门设
7、计了评价表格。这样的批改对大多数习作是不适用的。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建立了“三棱镜”作文简约评价标准,即信、达、雅的习作评价标准。信、达、雅是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本是翻译的评价标准。我把这个标准引进作文评价体系中,赋予了它切合小学生作文的时代内涵:信者,真也;真者,不伪也;达者,至也;至者,无过无不及也;雅者,文学性也。(一)信,拥抱童真的回归1.儿童习作必须较真“抒写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和别人对话、交流,这是人之为人的天性,或者说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需要。”从这个意义来说,小学生作文的关键就是回到基点——用童
8、心,说童言。学生有自己的个性,有独特的生活经历,但在老师的“教育”下,鲜活的个性、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被扼杀了,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独立人格,没有怀疑精神,这与教育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