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5604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从北宋亭记看北宋文人的文道观念与人格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北宋亭记看北宋文人的文道观念与人格精神【】北宋作为一个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催生了一大批文才与道德兼备的文人士大夫。北宋亭记作为一个特殊的题材和视角,其中所体现出的文道观念与人格精神的交汇,传统与个性的结合,正是北宋文人独特的文化性格。 【关键词】北宋;亭记;文人;文道观念;人格精神 中唐开始的古文运动至北宋而发展到高峰,文与道被视为越来越不可分割的整体。古文运动所强调的“道”是指道德伦理,强调社会实用。刘大杰指出:“文学能达到‘明道’的地步,便可达到‘致用’的目的……‘明道’与‘致用’成为文学的最高准则,一切的艺术美、形式美,都在这准则
2、下牺牲了。”宋初的古文家柳开、石介等人固守这条准则,去对抗“淫巧侈丽”的西昆派文风,这样是明了道,却害了文。而至南宋,在理学繁盛的影响下,道学家们建立起了道统文学的权威,“走到文学无用论和载道说的极端,把美和艺术的意义和价值,一扫无馀”。他们这是只要道而不要文,甚至发出了学文害道的“倒学之说”。这种偏执顽固的文道观念不利于文学的发展,以致整个南宋时期的散文创作缺乏创新的生气,艺术上“也只是北宋散文的余波而已”。 宋初与南宋之间的北宋却成为散文发展的黄金时期,因为文与道在那时有了更完美的结合,作家的传统道德观与个性也形成了最佳的互补。作为北宋古文
3、运动领导者的欧阳修,纠正了“险怪奇涩”的不良文风,用自己明确的理论主张和卓越的创作实践树立了一种平易自然的风格典范。苏轼在叙《六一居士集》中就表达了对欧的崇拜: 著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与大道。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之理,以服人心。故天下?然师尊之。 用平易畅达之言叙礼乐仁义之大道,这就是北宋散文所体现出的最健康合理的文道观念。北宋亭记作为北宋散文的一个特殊部分,作品中也是处处可见“文道兼营,二者并重”的精彩章句。以《醉翁亭记》作例: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4、,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每句皆以“也”字结尾,句中又有“而”字作转折连接,造成一种“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颇具回环往复的韵律美。精练形象的语言,骈散相间,整齐而有变化的句式,以及所营造的和谐安宁的意境,已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再去体会含蓄流露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又进一步带给我们心灵的启迪。以美文的形式传递出来的至道才能最易引起大家的共鸣,让众人接受。 曾巩的《醒心亭记》亦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妙: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
5、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科其所睹,耳新科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气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描写欧阳修和宾客们立于空亭翼然、吐纳云气的醒心亭中远眺,“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的美景,“使目新科其所睹,耳新科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这段山水之乐的描写与下文绘制的“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的
6、天下太平、人民幸福的安乐图相映衬,让我们感受到欧阳修澎湃于胸中的宏大的政治抱负。 北宋是个主体意识高扬的时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潮使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迥异于前人。宋以前的文人的人生态度大致分成仕、隐这不可兼容的两种。“仕为兼济天下,隐为独善其身”,群体和个体之间始终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经过了唐代个体意识极度高扬导致的盛极而衰的历史命运,又有五代十国群体意识丧失带来的乱极而亡的前车之鉴,宋人认识到个体与群体之间必须有个清楚的定位,国家才能立而强。朝廷的重文政策,读书人的普遍得志唤起了宋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主体意识。士大夫们“对传统的处世方式进行了
7、整合,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是互相排斥的两极”。“道”已融入他们的人格中,无论是欧阳修体现在《醉翁亭记》中的与民同乐的愿望,还是苏轼《喜雨亭记》表达的民富乐官安逸的思想,都能让我们看到他们对道德的坚守,在他们心中,这种“‘自律’的伦理道德”已经“化作生命的需要”,“他们都是儒家伦理道德真挚的自律者”。 他们除了对社会有一种积极主动的担当外,对人生也常有透彻深刻的认识。敢于藐弃世俗的道德传统,而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正是北宋文人道德自律的表现。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用浩荡的文势抒发其内心的快乐哲学。一篇之中“快”字凡七见,结构十分严谨,毫无
8、散漫之感。先怀曹操、孙权、周瑜、陆逊以风流遗迹“称快世俗”,又忆楚王披襟当风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然宋玉讽刺楚王之快与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