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贵州省司法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

9、贵州省司法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

ID:21755506

大小:129.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24

9、贵州省司法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_第1页
9、贵州省司法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_第2页
9、贵州省司法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_第3页
9、贵州省司法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_第4页
9、贵州省司法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9、贵州省司法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9、贵州省司法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序号权力类型权力名称权力依据责任事项责任事项依据责任处室追责对象范围备注1行政许可律师事务所及分所设立许可、律师执业许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6、17、18、19条1.受理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决定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应当告知理由)。2.审查责任:材料审核;提出审核意见。3.决定责任:作出准予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法定告知(不予许可的说明理由)。4.送达责任:在规定期限内向申请人送达行政许可证件;建立信息档案;

2、公开有关信息。5.事后监管责任:对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改正;对当事人的投诉,及时进行调查。6.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行政许可法》第30、32、34、37、38、39、40、42、44、61条;《律师法》第5、6、10、18、19、21条。派驻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律师工作指导处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窗口负责人、具体承办人2行政许可司法鉴定人、鉴定机构审核登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3条《贵州省司法鉴定

3、条例》第4条1.受理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决定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应当告知理由)。2.审查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申请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必需的仪器.设备和检测实验室等进行评审。3.决定责任:作出准予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决定;法定告知(不予登记的说明理由)。4.送达责任:制发送达行政许可决定书.司法鉴定许可证.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编制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编制和公告。5.事后监管责任:对司法鉴定执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改正,对违法违纪的执业行

4、为进行调查处理。6.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它责任。《行政许可法》第30、32、34、37、38、39、40、42、44、61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3条;《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第8条。派驻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司法鉴定管理局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窗口负责人、具体承办人3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49、50、51、52条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

5、行政处罚法》第15、31、37、38、39、40、42条;律师工作指导处21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违反《律师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第五十一条等情形的处罚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4.告知责任

6、: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后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7.执行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对逾期不履行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8.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律师法》第49、50、51条。单位

7、法定代表人、分管领导、内设机构负责人、具体承办人1行政处罚对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违反《公证法》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二条情形的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41、42条1.立案责任: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决定是否立案。2.调查责任: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应制作笔录;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3.审查责任: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收集的证据、办案的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的

8、陈述申辩理由等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4.告知责任: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组织听证。5.决定责任: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