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49599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准退休族“解困”三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准退休族“解困”三招 今融危机下,谁是最受伤的人?下载论文网 或许不是虹气方刚、在2007年末投身股市的年轻人,也不是那些资产一夜间缩水的富豪们,而当属那些一辈子积蓄损失过半的准退休族了。如果说年轻人还有重头再来的时间和勇气,那准退休族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果说富豪身家缩水惨重、元气难以恢复,可他们至少还有足够的资金安享晚年,而准退休族失去的,可能会严重影响老年生活质量。 那么,准退休族如何才能走出养老困境呢?以下三种方式提供参考。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损失 在不久前的一次金融投资报告会中,一位年近六旬的女士起身提问
2、:“我的股票已经从十几元钱跌到四五元钱了,我该怎么办?”她说,她是2007年看到很多伙伴在股票上赚了钱才进去的,刚开始股票继续上涨,她觉得这种赚钱方式太简单了,可没过几个月,股市由红转绿,且越跌越低,她一直不忍心“割肉”也就越套越深。现在稍微反弹了一点,到底是“走”还是“留”?她一直犹豫不决。 该女士的问题其实代表了大多数准退休族心中的疑问,在股市中“很受伤”的人们现在究竟是继续忍耐,还是一走了之?如果你一直忍耐下去,理论上说,会回本甚至赚钱有待时日,但毕竟下跌幅度太大,甚至还可能继续亏损。而如果一走了之,再不参与,那么原先的损失
3、就一定存在,养老资金的“窟窿”就难以填补。 因此,不妨先选择“忘记”,忘记你所买入股票、基金的价格,从感情上抹去那伤痛的一笔,理性地看看现在这个价格、点位是否值得你投资,是否值得你买入。如果你认为如今的金融环境、行业背景并不理想、可能还会下跌,那就不要介入,而反之如果你觉得价格已经低于其本身价值,那么买些又有何妨? 对准退休族来说,如果不再投资、不再想着“把钱赚回来”,那么失去的就真的不会回来了,平仓止损在确保不会再有损失时,也等于宣告亏损既定。因此,准退休族应该更加积极、稳妥地投资,努力把损失补回,以求养老无忧。 由于基数不
4、同,股票上涨或下跌同样价格,涨幅必定高于跌幅。假设一个20元的股票跌至6元,跌幅达到了70%,而想要这个股票再涨回20元,涨幅就需要达到233%。如果用简单的涨、跌停板估计,跌幅70%大概需要11至12次跌停板,价格越高时的跌停板对价格影响越大;而上涨223%就需要近13个涨停板,起初的涨停几乎对价格没有影响,只有当涨到一定金额时,价格才会有明显拉升。 对个人的资金亦是如此,由于下跌使资金量急剧减少,那么想要回本或收益,就需要很长时间,股价稍有涨幅时,由于基数太小,资金收益其实不会太高,只有资金量大起来后,同样涨幅才能获得更高的收
5、益。简单来说,要回本就要更积极投资。 当然,稳妥的战术不可少。尽量克服心理上的贪婪与恐惧,在股票飞涨时不盲目介入、在股市下跌时不畏惧退缩,或许,抱有一颗平常心重新认识股市及其他投资的你,可以重新拿回原本属于你的那一份养老金。 开辟新的财源 除了在投资方面努力弥补损失外,还可以找些收入更稳定的途径,比如延迟退休年龄。 虽然延迟退休年龄等于少领国家养老金,但换个角度想,即使领取养老金,也不过是原本收入一半甚至不到三成,既然要获取更多的收入,不妨延迟退休年龄。 假如你工作时的月薪为1万元,退休后只能拿到3000元,那么多
6、工作1年,就等于多拿到84000元,如果延迟两年退休,收入可以增加16万元。这可能有助于你填补股市、基金等投资方面的窟窿,也避免了收入锐减、投资受挫的双重打击。 当然,对公务员或事业编制职工来说,这笔账要好好算一下了。毕竟,在大趋势下,个人退休金收入最终会有个“统一标准”,不会像如今这样与企业退休人员相差悬殊。万一政策出台落实,很可能这部分人群的退休收入要大打折扣,因此,延迟退休就可能不明智了(这个问题在上期的杂志中已经做过介绍了)。个人要算下延迟退休多得的收入差与退休金标准改变后减少的收入差,两者再做比较。 此外,一些有着特殊
7、技能或经验的准退休族可以选择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不少学校就对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实行“返聘”制度,将老一辈教育者的经验带入年轻教师团队。对返聘教师来说,既能拿到国家规定的退休金,又能额外补充一笔收入,当然是好事。 对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编制的个人来说,这种做法是最理想的选择,既保证了当前政策下的退休收入不减少,又能额外补充养老金,生活品质当然可以更上一层楼。 要想发挥余热,没有“一技之长”可是不行的,比较适合的行业一般有教育类,如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唱歌、舞蹈、乐器、美术等文艺类教师,当然还有一些厨师转行教授烹饪、一些律师讲授法律课
8、程等等。一些退休的医生也能定期“专家会诊”,用他们的资历、经验指点新人,还有如工程师、地质专家、文物研究员等技术类职业,都可以在退休后继续靠劳动创造价值。 适当降低消费需求 如果你认为以上两种方式并不适合你,那么不妨考虑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