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改建方法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改建方法浅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量猛增,早期修建的公路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公路已进人中修或大修期,如不及时修复,将会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并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本文将针对旧路面改造课题,从改造方法、适用范围、技术要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 1.目前旧公路路基路面的基本状况 公路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施工材料、方法、工序不同、投入运营时间以及交通量不同等多种原因,造成了路面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破损,这主要表现为:裂缝、坑洞、车辙
2、唧浆等。 1.1公路的路面状况 1.1.1公路的坑洞 坑洞是典型的路面水损害现象之一,由于路表水滞留在沥青混凝土的空隙中,在大量的车辆冲击荷载作用下,产生了动水压力,使得沥青与碎石分离,造成局部沥青混凝土变得松散,最终形成坑洞。尤其是北方道路,冬季降水后,在沥青路面内部会产生由于冻胀所引起的冻胀应力,在多次冻融循环之后沥青混合料松散,从而出现早期坑洞破损。 1.1.2公路的车辙泛油 车辙和泛油一般与裂缝、坑洞同时发生,并且大面积车辙内部也会有裂缝、唧浆出现。在车辙下部是与沥青剥落的松散的碎石和砂
3、粒等混合料,裂缝处还有湿润现象,并且底面层沥青呈油土状,出现泛油现象。 1.1.3公路的裂缝 公路面的裂缝表现形式主要有横向、纵向、X状和反射裂缝。 横向裂缝表现为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个路幅,有的贯穿部分路幅,裂缝弯弯曲曲、有枝有叉。 纵向裂缝表现为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一般都发生在高填方的路基上。纵向裂缝容易形成沿行车方向呈台阶状,影响行车舒适性。 X状裂缝表现为裂缝纵横交错,将面层分隔成若干多边形的小块,一般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以
4、下。 反射裂缝表现为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表面,路表面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 1.2公路的路基状况 路基裸露在大气中,经受着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的各个部位将产生变形,如路基沉陷、边坡滑塌等,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担车辆荷载,并把车辆荷载通过其本身传递到地基。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强度,是保证路面稳定的基本条件。 必须保持路基土的密实,排水性能良好,对路肩、边坡、挡墙、排水沟等
5、进行详细的调查,并调查沿线路基土质、填挖高度、地面排水、地下水位情况,以确定路基土组和干湿类型。 2.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改建的原则 2.1经济原则,尽量利用老路资源,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的经济比选。 2.2节约用地原则,充分利用原有老路基,对路基加宽方式、改线方案结合工程技术指标、工程造价、征地拆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设置取土坑和弃土堆。 2.3环保原则,采取再生技术对老路面进行再生利用,尽可能地减少工程的废弃物,同时对工程的废弃物进行妥善地处置,少占耕地。 3.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改建的方法
6、 3.1原沥青路面上加铺水泥混凝土的路面 该方法适用于原公路排水良好,路基稳定,沥青路面破损率较低的公路,项目建成后可大大减少养护成本。在现有沥青路面上铺设水泥混凝土加铺层时,视原有沥青路面为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并对原路面进行技术处理。可以分别采用了一下四种形式的路面结构改造形式: 3.1.1当原路面的当量回弹模量值大于或等于100MPa时,直接在原路面上铺22cm厚水泥混凝土路面,但对于原路实测弯沉值异常的点和路面明显破损的局部范围,应挖除破损路面,设置15cm厚的C15硅基层,然后再施工混
7、凝土路面。 3.1.2若原路面的当量回弹模量<100MPa时,需对原路面进行补强,补强基层采用C15片石硷,基层厚度经计算而得,基层施工后再施工混凝土路面。 3.1.3对于路线起、终点和桥梁台背路段采用挖除原路面,加铺20cm厚卵石底基层,15cm厚C15片石混凝土基层、22cm厚C35水泥混凝土面层。 3.1.4对于沿线拱桥,为在改造中不加重结构承受的荷载,先凿除原沥青表处桥面和拱上填料,然后再铺筑15cm厚C15片石硷基层和22cm厚C35水泥混凝土路面;对于沿线梁桥应凿除原6cm厚沥青表处桥面
8、铺装,铺设12cm厚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 3.2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水泥混凝土的路面 该方法适用于对已破损的硷路面进行技术改造,根据破损率大小,加铺层的类型有两种:一是结合式(原混凝土路面破损率小于50%),即加铺层直接铺筑在旧路面上,加铺层与旧路面相互粘结为一个整体,新旧路面之间由于粘结力和摩阻力作用,使其具有整体结构强度。二是分离式,即加铺层与旧路面之间设置稳定的基层,各层混凝土各自独立地发挥其强度作用。改造方案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