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胡庆康 课后题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 课后题

ID:21741422

大小:230.0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8-10-24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 课后题_第1页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 课后题_第2页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 课后题_第3页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 课后题_第4页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 课后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 课后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三部分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思考题1.分析货币的本质特征。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首先,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共性,那么它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然而,货币又是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普通商品直接表现出其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必须在交换中由另一商品来体现。货币是以价值的体现物出现的,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值。一种商品只要能交换到货币,就使生产它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因而,货币就成为商品世界唯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普通商品只能以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不可能同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味着能够去换取各种使用价值。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追求的对象,货币也就具有了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其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无论是表现在金银上,还是表现在某种价值符号上,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这就是货币的本质。同时,货币还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形式。社会分工要求生产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只有通过商品交换,通过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来进行。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即社会生产关系。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大量的货币掌握在剥削阶级手中,体现着阶级剥削关系。在这里,货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这是由社会制度所决定的,而不是货币本身固有的属性。从货币的社会属性来看,货币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货币是没有阶级性的,也不是阶级和剥削产生的根源。2.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职能?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1)价值尺度。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在执行这个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它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2)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改变了商品交换的运动形式,使物物交换分解为买与卖两个环节,突破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执行贮藏手段 职能。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而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不能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Page3-----------------------(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转移,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一切信用关系的基础,一方面克服了现货交易的局限,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另一方面又造成买卖进一步脱节,使商品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复杂化。(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世界货币职能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货币的一个单独的职能,它只是商品生产和交换超出国界,使货币的以上四种职能在世界范围内延伸的结果。货币的五种职能,各自具有相应的内涵与作用,但相互之间又紧密相连。其中,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是两个基本职能,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世界货币职能则是其他各个职能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发展的结果。3.货币制度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答: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货币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等。(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确定货币币材是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选择什么样的本位币币材是建立货币制度的基础,选择什么样的金属作为本位币的币材,就会构成什么样的货币本位制度。这是由国家法律确立的,并受到客观经济发展需要的制约。规定货币单位,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量。规定货币单位及等分,货币就有了统一的价格标准。(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通货的铸造是指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本位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亦称主币。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即国家规定本位币具有无限支付的能力,不论支付额多大,出售者和债权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同时,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行熔化,并且流通中磨损超过重量公差的本位币可向政府指定的单位超差兑换。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辅币具有有限法偿性,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可与主币自由兑换,辅币不能自由铸造,只准国家铸造,而且铸币收人归国家所有,作为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3)金准备制度。金准备制度就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黄金储备可以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也就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4.简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答:在金银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所谓“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所谓“劣币”)则充斥市场,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5.金本位制的特点及其崩溃的原因是什么?答:(1)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包括三种主要形式,即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度。它是以黄金作为货币制度的基础,并实行金币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它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这样,金币数量可以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货币需求,并保证金币的名义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相符。第二,金币与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同时流通并可自由兑换,既节约了大量黄金,又保证了价值符号 的稳定,从而稳定了货币流通。第三,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境。黄金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并起着世界货币作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外汇汇率的稳定。金块本位制下,没有金币流通,但国家为纸币或银行券规定含金量,对黄金的兑换也作出了限制,规定居民持有的货币量达到一定限度后才可向银行兑换黄金。这样既节省了货币性的黄金用量,又减少了黄金外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Page4----------------------但也使黄金的货币职能逐步缩小了范围。金汇兑本位制下,没有金币流通,但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本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金币或金块。本国将黄金与外汇存于另一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金汇兑本位制进一步节省了黄金的使用,扩大了各国的信用创造能力,使黄金的货币职能进一步减弱。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都取消了金币的流通,而代之以价值符号,这样就失去了货币自动调节流通需要量的作用,货币流通不如金币本位制时稳定。(2)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金本位制的崩溃从其自身的缺陷来讲,有其必然性:①黄金的藏量和产量的有限性与商品生产和交换扩大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金本位制崩溃的根本原因。货币流通规律要求在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要与社会商品价值总额相适应。然而黄金的产量与存量有限,远远跟不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尽管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个矛盾,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②金本位制下的货币价值稳定只是相对的。黄金本身的价值受黄金的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而且黄金的相对价值还要受黄金供求状况的影响。这使金本位制下的币值稳定与物价稳定都是相对的。③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使各国经济紧密相连,因而不利于各国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6.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答: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离开起点,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的运动。货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商品的数量(T)、商品价格(P)和货币流通速度(V)的规律。若以M代表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数量,则货币流PT通规律可以表述为:M=。这一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存在于一切发生商品交V换的地方。7.为什么说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答:货币是引起经济变动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与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 货币供求的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各方面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调控货币供应量,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可见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它便于经济分析,通过对货币供应量指标的观察,可以分析国民经济的波动。第二,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中选定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有利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并及时观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Page5-----------------------第2章信用本章思考题1.为什么说银行信用在现代信用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答: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经济中的重要形式,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并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银行信用的特点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从资本类型上看,银行信用中贷出的资本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不从属于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商品资本阶段,而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资本。正是有了这一特点,银行信用才能够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因为银行信用能聚集社会上的游资,如各种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和社会货币储蓄,从而超越了商业资本只限于产业内部的界限。此外,由于银行信用是以货币资本提供的,可以不受商品流转单方向性的限制,从而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第二,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它是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中介,以货币形式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通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聚集社会各工商企业以及国家和个人的闲置资金,并贷给工商企业,因而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第三,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不一致的。由于银行信用贷出的资本是独立于产业资本循环的货币资本,其来源除了工商企业外还有社会其他方面,因此银行信用的动态同产业资本的动态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范围、数量。近几十年以来,银行信用不断发展,借贷资本逐渐集中在大银行手中,后者又为大垄断组织服务,促进了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2.马克思如何揭示利息的本质?答:马克思指出,利息并非产生于货币的自行增值,而是产生于货币作为资本的使用。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使借贷资本成为资本商品是利息产生的经济基础。职能资本家从货币资本家手中借人货币,占有了它的使用权,将其投入生产,并使其价值得到了增值,即得到了利润。利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主收人,是资本使用权的报酬;另一部分是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报酬。以上马克思关于利息本质的看法可以概括为:(1)利息以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为前提。(2)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3)利息是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体现的是资本家全体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3.现代经济中利率的杠杆作用表现在什么地方?答:在现代经济中,利率的杠杆作用体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1)从宏观角度来看,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积累资金。利息是使用资金的报酬,通过调整利率,可以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投入生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②调整信贷规模。当银行体系的贷款利率、贴现利率上升时,有利于缩小信贷规模;反之,当贷款利率、贴现利率下降时,有利于扩大信贷规模。③调节国民经济结构。通过利率的高低差别与升降,可以直接影响资金的流向,从而有目的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④合理分配资源。利息作为使用资金的成本,可以通过成本效应使资源在经济各部门间得到合理配置。一定的利率水平,总是促使资源向使用效率高的部门流动,从而改善了资源配置。-----------------------Page6-----------------------⑤抑制通货膨胀。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可以收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使社会需求趋于稳定,从而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⑥平衡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发生严重逆差时,可以调高本国的利率水平,从而减少资金外流,吸引资金内流,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2)从微观的角度看,利率的杠杆功能主要表现在:①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利息是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是利润的抵减因素,为了自身利益,企业必须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减少利息的支出。②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各种金融资产的收益与利率密切相关,通过调整利率,可以影响人们选择不同的金融资产。③作为租金的计算基础。现实生活中,租金的度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通常是参照利率来确定的。4.各种利率决定理论的优缺点及比较。答:(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古典学派认为,一个自由竞争的经济在它自身内部包含着达到和维持充分就业的强大力量,这些力量会防止经济背离充分就业。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储蓄与投资的真实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共同决定了一个均衡的利率。古典学派认为,投资代表的是对资本的需求,而储蓄代表的是对资本的供给,而利率就是资本的价格;因此当资本的供求达到均衡时,也就决定了资本的均衡价格,也就是均衡的利率水平。由于储蓄和投资都是由实物层面上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利息所得完全是由技术水平、劳动供给、资本和自然资源等真实因素决定的,而不受货币因素的影响,货币就像覆盖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与利率的决定全然无关。因此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也被称为“真实的利率理论”。(2)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和他的追随者们在利率决定问题上的观点与古典学派的正好相反。凯恩斯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一种货币理论,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决定的,而是由货币量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凯恩斯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纠正了古典学派忽视货币因素的偏颇.然而它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将储蓄与投资等实际因素完全不予考虑,这显然也是不合适的。(3)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可贷资金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剑桥学派的罗伯逊和瑞典学派的俄林。该理论作为新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一方面肯定了古典学派考虑储蓄和投资对于利率的决定作用,但指出了完全忽视货币因素是不当的;另一方面指出凯恩斯学派完全否定实质性因素(如资本生产率等)是不对的,但肯定了其关于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作用的论述。所以说,可贷资金理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同时考虑了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在利率决定的过程中,虽然它考虑到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但是忽略了两个市场各自的均衡.当可贷资金市场实现均衡时,并不能保证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由此可见,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尽管克服了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缺点,但是还是不能兼顾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该理论仍是不完善的。(4)利率决定的宏观模型——IS—LM模型IS—LM模型克服了古典学派利率理论只考虑商品市场均衡的缺陷,又克服了凯恩斯学派利率理论只考虑货币市场均衡的缺陷,同时还克服了新古典学派利率理论不能同时兼顾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各自均衡的缺陷;它尝试从一般均衡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多种利率决定理论,在兼顾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考虑了它们的各自均衡。虽然IS—LM曲线本身在解释利率形成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弱点,模型的说服力也有待加强,但不可否认,它确-----------------------Page7-----------------------实是目前对利率决定机制相对最为完善的解释。5.央行向社会公众出售债券以期减少货币供应,请运用可贷资金结构分析该行动对利率的影响。(画出正确的供求图形)答:根据可贷资金理论,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从资金的需求方面看,可贷资金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构成要素:一是要购买实物资产的投资者的实际资金需求;二是政府必须通过借款来集资弥补的实际赤字数额;三是有些家庭和企业为了增加它们的实际货币持有量而借款或减少贷款。从资金的供给方面看,可贷资金的供给也有三个构成要素:一是家庭、政府和企业的实际储蓄;二是实际资本流入,即外国人购买本国的债券或提供贷款;三是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可贷资金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决定了均衡点E及利率水平r。当中央银行向社会公众出售债券,以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左移,新的均衡点变为E′点,此时均衡利率r′>r,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使利率上升。ee6.预期理论是如何解释利率的期限结构?答: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利率与金融资产期限之间的关系,是在一个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预期理论认为,任何证券的利率都同短期证券的预期利率有关,对未来利率的预期是决定现有利率结构的主要因素。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那么长期利率将高于短期利率。因为一方面证券需求者因预期以后可获得更高的利率,从而不愿购买长期证券,而只愿购买短期证券,这样,对证券的需求就从长期市场转向短期市场;另一方面,证券供给者预期以后 将支付更高的利率,从而急于将长期证券售出,这样,证券的供给则从短期市场转向长期市场。结果,短期证券市场上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于是价格上升,利率下降;而长期证券市场上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其价格下跌,利率上升。这样,短期利率便低于长期利率。反之,若人们预期未来利率下降,则短期利率会高于长期利率。基于以上的分析,预期理论认为长期利率是预期未来短期利率的函数,它等于当前短期利率与预期的未来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数。7.试用IS—LM模型解释下列情况是如何使收入和利率水平发生变动的:①政府税收减少;②公众的流动性偏好提高;③政府支出减少,同时货币供应量增加。答:(1)IS-LM模型是新古典学派的利率和收人决定模型。该理论认为,利率是一种特殊的价格,必须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研究它的决定,因此需要将非货币因素和货币因素结合起来,运用一般均衡的方法来探索利率的决定。有关利率决定的数学方程式为①投资函数,;②储蓄函数,③货币需求函数,④货币供应量,。均衡条件为I=S和L=M。将以上各式分别代人得:和。在商品市场上,投资与利率负相关,储蓄与收人正相关,根据投资与储蓄的恒等关系,可以得到一条向下倾斜的IS曲线,线上任何一点代表商品市场上投资与储蓄相等条件下的局部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与收人正相关,而货币供应量一定。根据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的相等关系,可以得到一条向上倾斜的LM曲线,曲线上任一点意味着货币市场上货币供求相等情况下的局部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就可以得到货币市场与实物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一般均衡利率和收人水平。(2)①政府税收减少,使公众的实际收人增加,支出也因此而增加,结果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至IS’,这使利率由r上升至r’,同时国民收入水平由Y上升至Y’,如图所示。oO-----------------------Page8-----------------------②当公众的流动性偏好提高时,货币市场上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到LM′,这使利率上升至r’,利率上升会使投资减少,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Y下降至Y’,O如图2所示。③当政府支出减少时,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至IS′;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至LM′,这使利率下降至r′,但收入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须视IS曲线与LM曲线各自移动的幅度而定,如图3所示。-----------------------Page9----------------------- 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第3章金融市场本章思考题1.何谓直接融资?何谓间接融资?答:(1)直接融资是指由赤字单位直接向盈余单位发行自身的金融要求权,其间不需要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或虽有中介人,但明确要求权的仍是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双方是对立当事人的融资方式。(2)间接融资是指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之间没有直接契约关系,双方各以金融中介机构为对立当事人,即金融机构发行自身的金融要求权,换取盈余单位的资金,并利用所得的资金去取得对赤字单位的金融要求权的融资方式。2.为什么说资金的直接融通和间接融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答:(1)由赤字单位直接向盈余单位发行自身的金融要求权,其间不需要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或虽有中介人,但明确要求权的仍是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双方是对立当事人,这种融资方式称为直接融通。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双方是对立当事人,易于互相了解。②没有金融机构作中介,因而双方均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③手续简便,节省时间。④这种金融要求权通常采取有价证券形式,适合市场的需要,可以转让,具有流动性。但是,直接融资也会受到时间、期限以及融资金额的限制。(2)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之间没有直接契约关系,双方各以金融中介机构为对立当事人,即金融机构发行自身的金融要求权,换取盈余单位的资金,并利用所得的资金去取得对赤字单位的金融要求权,这种融资方式称为间接融通。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金融机构有专门人才来对筹资者的各种状况进行深入了解。②可以节省直接融资中的佣金、印花税等费用。③由于发行股票和债券有一定限制,所以银行借款成为最普通的一种筹资方式。④银行的资金来源充足,可以从银行获得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的借款。综上所述,直接融通与间接融通各有优缺点,双方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直接融通与间接融通两部分共同构成统一的金融市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两种融资方式起着不同的作用。在简单的商品经济中,直接借贷占重要地位;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时代和地区,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资金调度力求高效率的当代社会,直接融资的地位又日益重要。3.何谓证券回购协议?答:回购协议是以出售政府证券或其他证券的方式暂时性地从顾客处获得闲置资金,同时订立协议在将来某一日再购回同样的证券偿付顾客的一种交易形式。大多数回购协议都是隔夜的。回购协议一般在相互信任的经济单位间进行,期限短,交易的证券又是政府发行的证券,因而是安全可靠的短期融资。回购市场是大额资金的批发市场,大多数的回购交易都在100万美元以上。回购协议的利率由双方商定,与作为抵押的证券的利率无关。其利率与联邦基金的利率相近但略低于后者。回购协议交易依靠电话安排,通过一组“市场专家”进行。回购协议的资金需求者主要 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这个市场上大量融资;回购协议的资金供应者主要是工商企业。工商企业在经营中常常因应付日常开支而积累起大量现金,同时为扩大再生产支出而积累了大量短期流动资产。过去,企业在商业银行通常以活期存款方式持有这些现金和流动资产。但活期存款没有利息,因此,企业总是将这些活期存款缩减至最小量,而要使持有的流动资产收益最大化,证券回购协议成为最佳的选择。回购协议还常以“持续合同”的形式进行。企业承诺在某段时间向银行提供一定数量的-----------------------Page10-----------------------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资金,在合同有效期内回购协议每天重新订立一次,交易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在任何时候撤销合同。“自动转账”证券回购协议,又是银行为企业提供优惠金融服务的新形式。企业每天将其全部活期存款集中于银行的一个账户。每日收账前,企业账户中任何超过最低限度的资金余额自动转化为证券回购协议资金,第二日上午,资金再回流到企业活期存款账户中备用。这种形式把活期存款与证券回购协议联系起来,兼顾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4.简述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答:货币市场是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其主要功能是调节暂时的资金余缺。有的金融主体(如:家庭、企业和政府)总要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来弥补收人与支出间的缺口。通常有的主体做准备的货币量大于这段时期内收支的缺口,而有的主体会遇上暂时的人不敷出。货币市场则能在它们之间融通资金。另外,货币市场也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贯彻货币政策意图的主要场所。5.请比较远期和期货有哪些区别?答:远期合约是指合约双方同意在未来的某个确定时间,按照某个确定的价格出售或购买某种资产的协议。期货合约是指买卖双发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价的形式达成的,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内交收标准数量特定资产的协议。远期和期货的区别如下表所示:6.分析影响股票行市的因素。答:股票行市,是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的价格。股票的初始价格,完全取决于供给方面,它由当时的市场利息率与股息确定。若以P表示股票价格,r表示市场利息率,D表示股息,则有,这表示股票的价格与其收益成正比.与市场利率成反比。在二级市场上,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基本因素,指证券市场外的各种发展,包括经济方面因素,如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指数、公司利润率等等,以及政治方面因素,如战争、政局变动等等,它们在长期内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第二类是技术因素,是短期市场内部的状况,包括股票交易量、市场宽度、卖空数量等。-----------------------Page11----------------------- 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第4章商业银行本章思考题1.比较分析单元银行制和分支银行制的优缺点。答:(1)单元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完全由总行经营、不设任何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以美国为代表。单元银行制的优点是:①从经济上防止垄断,从而提高服务效率。②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单元银行制使银行扎根于当地经济,不会把资金调走,与当地经济息息相关。③便于银行家与当地工商业者建立密切关系,可以降低贷款风险。单元银行制的缺点是:①不利于汇总结算。单元银行制不利于资金在不同地点的划拨,只能通过银行之间的划拨来进行,从而使成本提高。②容易造成资金浪费。分支行的分支机构保留的准备金可以少得多,总行可以在它们之间进行调节。单元制银行需要保留更多的无收益的准备金,以应付意外的情况。③不利于从地理上消除风险。单元制的银行与当地经济息息相关,当地经济陷人衰退时,银行不能通过资金在地理上的划拨,减少风险。④不利于银行规模扩大,享有“规模经济”。(2)分支银行制是指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国内以至国外普遍设立分支行的银行制度。分支银行制的优点是:①便于资金在银行的分支行间进行划拨,有利于汇兑结算。②在现金准备的运用上,各分支行间可以相互协调,从而提高压资金使用效率。③由于放款与投资分散于各地,符合风险分散的原则,银行安全性大大提高。④银行规模可以按业务发展扩大,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分支银行制的缺点是:①容易产生垄断,从而不利于提高服务效率。②由于是分级管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决策传递都会受到影响,所以管理效率不高。③当地经济发生困难时,银行容易把当地分支行的资金转移到他处,从而不利于当地经济稳定与发展。2.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些方针既具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答:(1)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是“三性方针”,即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①盈利性。盈利是银行经营的基本目的,能否盈利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是银行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所在。如果不能盈利,股东权益将会受到损害,银行的信誉与实力也将大为下降,甚至破产。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服务于盈利这一目标,这是由商业银行的性质所决定的。 ②安全性。安全性指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性程度。银行的特点在于极其依赖于从外部借入资金经营,因此安全性对于银行非常重要。它既体现在全部资产负债的总体经营上,也体现在每项个别业务上。安全性不仅关系到银行的盈利,而且关系到银行的存亡。银行倒闭往往不是因为盈利不足,而是因为其安全性遭到破坏。③流动性。银行的流动性指的是一种在不损失价值情况下的变现能力,一种足以应付各种支付的、充分的资金可用能力。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资产的流动性指银行持有的资产能够随时得以偿付或在不贬值的条件下确有销路。负债的流动性指银行能够轻易地以较低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2)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盈利性和后二性呈反向变动,这种矛盾来源于具体的概念界定。盈利性是对利润的追求,这种要求越高,往往风险越大,安全性、流动性越低。后二性意味着期限短,易转让。显然,这使盈利性降低。盈利性和后二性的统一体现在:其一,在某个范围内,三性可以达到某种可被接受的程-----------------------Page12-----------------------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度。在保本和资产较小可能损失的区间之内,三性可以都令人满意。其二,在一定条件下,盈利性和后二性可以同向变化。安全性和流动性通常是统一的,安全性越高,流动性越大。不过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会有反向变动的可能。例如,由政府担保的长期贷款,虽然安全性较高,但流动性不足。对于三性的矛盾和统一,银行经营的总方针就是谋求三性的尽可能合理的搭配协调。三性的相对地位是:盈利性为银行的目标,安全性是一种前提要求,而流动性是银行的操作性或工具性的要求。银行经营的总方针,就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调整流动性来致力于提高盈利性。3.何谓商业银行信用评估的“六C”原则?答:银行在运用资金时,必须对债务人的资信和投资项目的盈利前景进行充分评估,然后择优授信,西方各国银行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估原则,称为“6C”。(1)品德(Character)。它主要考察借款人是否具有清偿债务的意愿以及是否能够严格履行合同条件,还款的愿望是否强烈,是否能够正当经营。无论借款者是个人还是公司,其履行合同条款的历史记录,在评价其品德情况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能力(Capacity)。它主要指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偿还能力用借款者的预期现金流量来测定。(3)资本(Capital)。它指借款者的货币价值,通常用净值衡量。资本反映借款者的财富积累,并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借款者的成就。需要注意的是账面价值有时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价值。(4)担保或抵押品(Collateral)。它是指贷款申请者可以用作担保贷款抵押品的任何资产。当贷款者无法偿还到期贷款时,银行可以根据协议处置该抵押资产,获得收人以抵偿贷款。(5)环境条件(Condition)。它是指厂商得以在其中运营的经济环境或贷款申请者的就业环境。必须将厂商经营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整个贷款使用期间的经济规划,以及使借款 者对经济波动特别敏感的任何特征都包括在信用评估分析之内。(6)连续性(Continuity)。事业的连续性,指借款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景。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日趋迅速,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只有适应经济形势以及市场行情的变化,才能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只有这样,银行的贷款才能如愿收回。4.存款保险制度有哪些优缺点?答:(1)存款保险制度的优点对于银行存款者而言,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基本的问题,他们难以确定银行资产的质量。一旦银行倒闭,存款者将蒙受损失。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银行恐慌。例如,某家银行由于资产经营不善导致大量亏损,资不抵债,面临倒闭;存款者为了收回自己的资金,会争相要求提款,因为银行是排队服务的,出于信息不对称,所有的存款者(或至少大部分)无法辨别哪一家银行的经营出了问题,于是经营良好的银行也可能面临挤兑,导致破产。存款保险就是解决公众信心问题的手段。政府担保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存款者的资金都能够得到全额偿付。这样,存款者即使对银行的运行有所疑问,也不用赶着提款。因此,存款保险有效地抑制了银行挤兑现象和由此诱发的银行恐慌。(2)存款保险制度的缺点存款保险在事实上加剧了道德风险。由于保险的存在,增加了对冒险的刺激,就像买了汽车保险的司机会更鲁莽地驾驶一样,由于存款者不会针对银行的经营状况,通过提款的方式给银行施加压力,结果银行反而不受约束,会冒更大的风险。并且,存款保险带来了逆向选择问题,即最想利用存款保险优点的银行正是那些最想进行风险活动的银行。-----------------------Page13-----------------------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存款保险还产生了所谓“太大而不能倒闭”政策。由于大银行的倒闭对于整个金融体系而言破坏力太大,监管当局自然不希望大银行倒闭。这直接导致了大银行道德风险动机的增加。大银行从事高风险业务的可能性更大了,从而倒闭的可能性也更大了。并且,这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是不公平的。5.商业银行何以有信用创造的能力?影响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因素是什么?答:(1)在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基本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是惟一可以经营活期存款(支票存款)的机构。活期存款是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通过经营活期存款,又创造出派生存款,从而创造了货币,这个过程称为信用创造。现代银行采用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是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基础。部分准备金制度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须将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央银行作为准备的制度。留存法定准备金之后,其余部分可用于放款。若准备率是100%,则商业银行不可能有资金用来创造存款。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准备比例越大,信用创造的规模越小;准备比例越小,信用创造的规模越大。非现金结算制度下,人们无需用通货进行支付。如果完全用现金结算,银行就不可能以转账形式去发放贷款,一切贷款必须付现,则产生不出派生存款,银行也就没有创造信用的可能。所以非现金结算制度也是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前提条件。为了便于说明商业银行体系是如何创造信用的,我们假定:A.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及多家商业银行组成;B.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为20%;C.准备金由库存现金及在中央银d行的存款组成;D.公众不保留现金,并将一切货币收人都存人银行体系上;E.各商业银行都 只保留法定准备金而不持有超额储备,准备以外的资金均用于贷款或投资。假设客户A向中央银行出售证券获得10000元并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人甲银行。甲银行按20%的准备率留出2000元的准备金后,将余下的8000元全部贷出。经过接受存款和发放贷款这两次交易后,甲银行的T式资产负债表如下。甲银行(单位:元)假定甲银行将8000元贷给客户B,B以这8000元全部用来向C购买商品,C将收到的8000元存人乙银行。同样,乙银行按20%的准备率留出1600元的准备金,而将余下的6400元全部贷出去。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下。乙银行(单位:元)假定乙银行将6400元贷给客户D,而D又全部用来购买……这个过程可以无限进行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家银行都在创造存款,若活期存款最初增加,那么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扩张以后,其活期存款总额增加在现实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存款乘数并非1/rd这样简单,在考虑到这些因素的情况下,存款乘数变为,其中r、e、k、t、r分别代表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现金漏dt损率、非个人定期存款比率以及非个人定期存款的准备率。(2)由上式可以看出r、e、k、t及r都是影响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规模的因素。在经dt济生活中,由于财富和利率是决定e、k和t的因素,所以它们也影响着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规模大小。6.评述各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背景、内涵及各自优缺点。答: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在于资产业务,银行能够主动地加以管理的也是资产业务,而负债则取决于客户是否愿意来存款,银行对此是被动的。因此,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在资产方面,着重于如何恰当地安排资产结构,致力于在资产上协调盈利性、-----------------------Page14-----------------------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安全性、流动性的问题。在这种理论思想指导下,相继出现了“真实票据说”、“资产转移说”、“预期收入说”等理论,为拓展银行资产的经营领域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发展出了一系列资产管理的办法。(1)真实票据论。这种理论源于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它的理论背景是:①当时的金融市场不发达,应急举债措施不完善;②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利用的金融资产太少。在这种背景下,该理论提出,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同商业流通有关的活期存款,为了保证随时偿付提存,银行必须保持 较多的流动资产,因此只宜发放短期的与商品流通相联系的商业贷款。这种贷款必须以真实的票据为抵押,一旦企业不能偿还贷款,银行即可根据票据处理有关商品。根据这一理论,银行不能发放长期贷款。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这种理论对于银行经营的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它的缺陷在于,缺乏对于活期存款的相对稳定性的正确认识,而活期存款的相对稳定性为商业银行发放长期贷款奠定了基础。(2)转移理论。这种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它的理论背景是:①当时的金融市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金融资产流动性加强;②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库券增加,具备了可以迅速转让变现的资产。在这种条件下,该理论认为,银行在解决其流动性问题时,可以掌握大量的可以迅速转让的资产,其余的资金可以投入到收益较高的项目上。这种理论为银行的证券投资、不动产贷款和长期贷款打开了大门,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资产的选择增加了,初步实现了资产多样化。它的缺陷在于,商业银行要依靠金融市场来提供稳定的资产,这使商业银行同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从而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3)预期收入理论。这种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的背景是:①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不仅短期贷款需求有增无减,而且产生了大量的设备和投资贷款需求,消费贷款需要也在增长;②转移理论突破了银行只能发放短期贷款的限制,为转变资产管理思想奠定了基础。该理论认为,发放贷款的依据应当是借款者的未来收人。若未来收人有保障,长期贷款与消费信贷都会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反之,若未来收人无保障,短期贷款也有偿还不了的风险。根据这种理论,银行资产可以不受期限以及类型的影响,只需注重预期收人即可。在这种理论影响下,战后的长期贷款、消费信贷等资产形式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的缺陷在于,衡量预期收人的标准本身难以确定,使贷款的风险增高。(4)超货币供给理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随着货币的多样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银行的信贷市场日益蒙受竞争的压力,银行再也不能就事论事地提供货币了。该理论认为,银行信贷提供货币只是达到它经营目标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它不仅有多种可选择的手段,而且有广泛的目标,因此,银行资产管理应当超越货币的狭隘眼界,提供更多的服务。根据这一理论,银行积极开展了咨询、项目评估、市场调查、委托代理等多方面的配套业务,使银行资产管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非金融企业侵入金融领域的时候,超货币供给理论使银行获得了与之抗衡的武器,改善了银行的竟争地位。7.举例说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应如何解决?答:(1)逆向选择是交易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来自那些积极寻找贷款的人。因此,最有可能导致与期望相违的结果的人们往往就是最希望从事这笔交易的人们。例如,大的冒险者或纯粹的骗子最急切地要得到贷款,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极可能不偿还贷款。由于逆向选择使得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增大,即便市场上有风险较低的贷款机会,放款者也会决定不发放任何贷款。道德风险是在交易发生之后出现的。放款者发放贷款之后,将面对借款者从事那些从放款者观点来看并不期望进行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可能使贷款难以归还。例如,借款者获得了一笔贷款,由于使用的是别人的钱,他们可能会愿意冒比较大的风险(其收益可能很高,-----------------------Page15-----------------------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但亏损的可能性也很大)。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放款者宁可作出不贷款 的决定。(2)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方法①信用审核这是一种银行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活动。贷款市场上存在着逆向选择问题,要求银行将风险小的人从风险大的人们中筛选出来,从而使银行放款有利可图。为了进行有效的筛选,银行必须从每一位借款人那里收集到可靠的信息。有效地筛选和收集信息构成信用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当银行进行消费者贷款时(如汽车贷款或购房抵押贷款),首先将调查申请者的信用状况:工薪、银行账户、其他资产(如汽车、保险单和家具)、未清偿贷款、贷款记录、信用卡、应付账单、工作年限以及雇主、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数等等。银行运用这些信息算出“信用点”。在此之上,银行再进行判断,决定是否发放这笔贷款。当银行进行工商贷款时,其筛选和收集信息的过程大致与上相同:收集有关企业损益(收人)以及资产和负债的信息,估量该企业或至少在还款期限内成功的可能性。因此,除了收集诸如销售之类的信息之外,银行还会询问诸如企业未来的计划、如何使用贷款以及行业竞争之类的情况,甚至会实地访问公司,以掌握第一手材料。②贷款专业化贷款专业化指的是一些银行常常专门对当地企业,或者是某一特定的行业发放贷款。从某一角度来说,这种行为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意味着银行没有把它们的贷款组合分散化,从而使自己面临更多的风险。然而,从另一角度来看,这样专业化又是非常有道理的。由于存在着逆向选择问题,银行分辨风险高低是必要的。对于银行来说,收集当地企业的信息并确定它们的信用度,较之对一家遥远的企业做同样的事,要容易得多。同样,将自己的贷款集中于特定的行业,银行对这些企业会拥有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容易判断哪些企业具有按时偿还贷款的能力。③限制性条款当贷款发出后,借款者就有从事那些可能会使贷款难以偿还的风险活动的动力。为了减少这种道德风险,银行必须坚持风险管理的原则,在贷款合约中写人限制借款者从事风险活动的条款(限制性契约)。通过对借款者从事的活动进行监控,审视借款者是否遵守限制性契约,一旦它们不执行则强制它们执行。这样,银行就能保证借款者不从事那些从银行角度来看有损于银行利益的风险活动。④与客户的长期联系银行得到有关其借款人信息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同客户们建立长期联系,这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另一重要原则。与客户的长期联系,减少了收集信息的成本,因此,监控长期客户的成本就比监控新客户的成本低得多。同时,长期联系也能使客户受惠。一家与银行保持长期联系的企业将发现,它们能以低利率取得贷款,因为银行的信息监控成本很低。对于银行来说,长期的客户联系还有另一项好处。限制性契约不可能设想到所有的风险活动的可能,然而,如果一名借款者想同一家银行保持长期联系,以便其在未来较容易地以低利率取得借款,他将主动地规避风险活动。这样,与客户的长期联系,甚至可以使银行防范那些未预见到的道德风险。⑤贷款承诺银行可以通过向商业客户提供贷款承诺来创造长期联系和收集信息。所谓贷款承诺,就是银行同意在未来某一时期中以某种与市场利率相关联的利率向企业提供某一限额之内的贷款的承诺。大部分工商业贷款都是在贷款承诺安排下发放的。这样做对企业的好处,就是当它需要贷款时便能得到。对银行的好处则在于,贷款承诺开创了一种长期联系,便利了它 -----------------------Page16-----------------------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的信息收集工作。此外,提供贷款承诺,要求企业连续不断地提供其收人、资产和负债状况、经营活动等等的信息,因此,贷款承诺安排是一种减少银行收集信息成本的有力手段。⑥抵押和补偿性余额对于贷款来说,抵押要求是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因为抵押物弱化了逆向选择的后果。银行在发放工商业贷款时所要求的一种特殊的抵押叫做补偿余额。在这种安排下,取得贷款的企业必须在其银行支票存款账户上保留某一最低规模的资金。例如,一家得到1000万元贷款的企业可能被要求在其银行支票账户上至少保留100万元的补偿余额。一旦企业违约,银行可用这100万元补偿余额来弥补部分贷款损失。除了发挥抵押功能之外,补偿余额还将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因为它有助于银行进行监控,从而使道德风险降至最小。特别是,要求借款者使用其在该银行的支票账户,这家银行可以观察企业的支付活动,由此可以得到大量有关借款者财务状况的信息。例如,借款者支票账户余额的持续减少,可能说明它在财务上遇到了麻烦:其账户发生的变化可能说明借款者正在从事高风险活动;或者,供应商的变化意味着借款者正在从事一项新的经营活动。对银行来说,借款者支付过程的任何重要变化都提供了一个信号,促其去进行调查。所以,补偿余额安排使得银行能更容易地对借款者进行有效监控,因而它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另一件重要工具。8.《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内容对我国的银行业有什么启示?答:(1)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应加强金融监管新协议考虑到了银行业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资产证券化等新业务、新产品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涵盖性。在银行风险管理上,它综合考虑了除信用风险以外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及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风险等)的权重,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使资本水平能够更真实地反映银行风险;采取更加灵活机动、动态化的规则,重视定量(资本计算)和定性(对监管过程、银行管理体制的要求和利用市场约束规则)方面的结合,定量的方面更加精细化。它进一步强调了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监管当局的准确评估和及时干预、银行资本管理的透明度和市场约束。更为重要的是,新协议强调了“三大支柱”在现代监管体制中的作用,支柱二“外部监管”和支柱三“市场约束”作为最低资本要求的补充手段,三个支柱必须协调使用。这也是新协议区别《巴塞尔协议》特点所在。中国已经入世,新资本协议迟早会约束我国整个银行业。因此,及早针对新的资本协议框架采取措施,才能使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监管适应国际金融业风险管理发展和我国金融市场平稳发展的需要。(2)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依据国内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在提高资产质量的同时拓展资本补充渠道,完善资本金补充机制,增强商业银行资本金实力应当按照WTO基本法律规则的要求和国内的实际情况,对现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必须尽快从法律和政策上明确商业银行有适时、自主选择资本金补充和数量的权利,及时补充资本金。因为新协议对信用风险的衡量及风险资产的标准计算方法、权重设计的原则做出重大修改。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资产的风险权重主要依据债务人所在国是否是OECD成员国来确定,而新协议则是根据外部评级的结果来确定风险权重,这实际上提高了要求。同时,新协议还提出了计算风险资产的其他替代方法,对金融创新工 具给予相当关注。根据国际惯例,国有商业银行要改善资本结构,开拓资本补充渠道,就要努力提高附属资本比重。要积极探索发行长期次级金融债券扩充资本方式。次级债券是一种债务工具,其利息支出可以免税,主要发行对象是居民个人和个人企业,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对商业银行经营比较有利,现在已经普遍作为银行资本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近年来居民储蓄存款增加迅速,到2001年6月已达到数万亿元,由于当前的储蓄存款利率不断-----------------------Page17-----------------------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降低,居民对债券投资有较大的潜在的需求,因此存在着较大的金融债券发行空间。(3)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进一步压缩不良贷款数量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对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也给银行业与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争取国家对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程序、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的立法和政策支持外,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减少风险,从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和提高经营决策水平人手,一方面应加强资产安全,盘活存量不良贷款,保证新增贷款全部回收,对信贷资产实施综合的、全面的过程管理,运用多种形式确保不良贷款下降,提高资产质量。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补充渠道。(4)要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从1999年开始,央行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贷款按五级分类工作,并据此进行呆帐准备金提取,这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应用评级方法提供良好的基础。新巴塞尔协议鼓励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和对贷款客户信用等级体系,完善当前对客户评价的程序和方法,积极建立各商业银行联网、数据资料共享的社会信用平价体系。根据新协议中对有效率风险管理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全面、及时、统一的数据库。新协议对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风险的测量是以多种可获数据为基础的,对市场风险的适时控制和大型银行对市场风险的集中控制,都是以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前提的。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度进一步增大,利率将逐步自由化操作,资产负债的敏感性增大,总行需要随时随地掌握整个系统的即时的资金来源与运转情况,以便能够迅速及时分析调整资产和负债的存在状态,控制风险。加快金融网络建设,数据仓库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迅速找出客户的经济运行规律,筛选出优质客户群体,预测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极大地提高同银行的市场细分和市场营销能力,使金融资源实现市场的最优化配置,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促进网上银行业务规范发展。(5)强化金融监管,提高商业银行自律意识有效的金融监管,必须注重外在约束和内在约束的有机统一。入世后,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监管当局须强化合乎国际惯例监管的同时,重视安全性的监管。硬化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约束,强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及资本充足率要求。在不断完善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的同时,对银行风险评估体系的合理性、准确性及信息披露的可信性进行监督,严格监管纪律,增强商业银行规范经营的自率意识。中国人民银行应充分发挥央行职能,以国家的经济金融法规为基础,以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内容,建立健全一套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运作有序的内部控制机制,充分发挥各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自我监察、自我纠正的作用,提高其严格遵守金融法规与秩序的自觉性。同时还应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国际惯例规则、市场规则,制定对资本管理不合规的商业银行的处罚措施,切实履行起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约束职能。当然还需要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科学、严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需要建立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自律体系。 (6)建立严格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根据新协议对于市场纪律的要求,作为视信用为生命的国有商业银行更应重视其市场评价。所以,市场约束也是一股强大的监管力量,是监管当局对银行监管体系的一部分。有效制约了个别金融机构做假账、假数字情况出现。为了保证市场约束监管力量的充分发挥,应逐步推进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市场化。按照新协议要求,对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与程序、资本构成、风险披露评估和管理程序、资本充足率等关键信息准确核算,按照由内到外、逐步公开的原则,稳步推动信息披露工作。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引进权威性的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如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加大外审力度,提高经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可信度,使银行处于严密的监管网络之中,树立企业形象。-----------------------Page18-----------------------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第5章中央银行本章思考题1.如何理解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答: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央银行是存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从商业银行发展为中央银行,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在银行业发展初期,没有专门发行银行券的银行,许多商业银行除了经营一般的存放款业务以外,都从事银行券的发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许多小的商业银行都能发行银行券的做法有很大缺点:小的商业银行信用能力不强,他们分散地发行银行券,如果爆发经济危机或银行经营不善,从而引起银行券不能兑现,无法保证银行券的信誉及其流通的稳定,就会引致信用危机;同时,许多小的商业银行信用活动的领域受到限制,他们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国内有限的地区流通,这就给生产和流通造成了很多困难,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财力雄厚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权威的集中货币发行的银行。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不断扩大,银行每天收受票据的数量日益增多,各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了,由各个银行自行轧差进行当日结清已发生困难。这样,不仅异地结算矛盾很大,即使是同城结算也有问题。因此,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社会统一而有权威、公正的清算中心,这只能由中央银行来办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流通的扩大,对贷款的要求不仅数量增多,而且期限延长了。商业银行如果仅用自己吸收的存款来提供放款,就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将吸收的存款过多地提供贷款,又会削弱银行的清偿能力,有使银行发生挤兑和破产的可能。于是就有必要适当集中各家商业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在有的商业银行发生支付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支持。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银行的“后台”,能够在商业银行资金发生困难时,给予贷款支持,这个“后台”非中央银行莫属。随着经济发展,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和扩大,又要求政府对金融业和统一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和调节,从而形成全国性的全能调节的有效机制。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2.简述中央银行发展的三个阶段。答:中央银行的发展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7世纪中叶至1843年,这是中央银行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中央银行的特点是并未完全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并非专一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相结合的私人所有的金融机构。典型例子是英格兰银行,它是以私人合股公司的形式出现,由商业银行逐渐发展而来,由政府授予三项特权即接受政府存款、代理国库、股东负有限责任从而部分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第二阶段是从1844年至20世纪30年代,这是中央银行发展完善的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性。1844年的《皮尔条例》使英格兰银行正式成为国家发行银行。到1900年,主要的西方国家都设立了中央银行。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中央银行制度一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后兴起的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主张货币政策必须通过中央银行来推行财政金融政策、干预国民经济、稳定货币,各国纷纷加强对中央银行的控制,中央银行制度发展和完善的进程进一步加快。目前,世界各国都基本上建立了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已成为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稳定国内金融市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Page19-----------------------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3.如何评价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和作用,你对中国中央银行的发展有何看法及建议?答: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统管全国金融机构的半官方组织。它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和最高管理机关,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享有国家法律所赋予的发行货币的权力和其他种种特权。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政府经济政策的要求,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业务上的管理和调节,以确保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管理金融的机构不直接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办理日常的存贷款业务,而是面向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制定金融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运用各种经济手段管理和监督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使之适应国家经济政策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是负责“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其根本任务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4.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答:中央银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统管全国金融机构的半官方组织,它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和最高管理机关,负责制定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中央银行是具有银行特征的国家机关。中央银行的宗旨是:(1)向社会提供可靠的、良好的信用流动工具,为广大社会公众创造灵活方便的支付手段,满足生产和流通的客观需要。(2)制定和推行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的总量调节,保持本国货币价值的基本稳定,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匾乏,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保持大体平衡,促进经济稳定发展。(3)履行国家管理全国金融的职责,对整个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信誉。(4)作为政府的银行和一国金融体系的代表,调节国际金融关系,管理对外金融活动。5.简述中央银行的三项职能。答:中央银行有以下三项基本职能:(1)货币发行的银行 在现代银行制度中,中央银行首先是货币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特权,成为全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是中央银行不同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独特之处。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基础。中央银行通过掌握货币发行,可以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总量,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作用于经济过程,从而实现中央银行对经济的控制作用。(2)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一般不同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往来,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发生业务关系,在业务上和政策上起着制约和领导的关系,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各种全能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②对商业银行提供信贷;③办理商业银行之间的清算业务。(3)政府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既作为政府管理金融的工具,又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其具体内容包括:①代理国库;②对政府提供信贷;③管理金融活动,调节国民经济;④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进行金融事务的协调、磋商等。6.如何从所有制形式、组织结构、与政府关系及管理体制四方面分别将西方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进行分类?答:(1)按所有制形式,西方各国的中央银行可分为以下三类:①属于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这是目前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所采用的所有制形式。它们的形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私人股份商业银行的国有化,二是“二战”以后由国家直接-----------------------Page20-----------------------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投资创建中央银行。这类所有制的代表是英、法、德和荷兰等国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②属于半国家性质的中央银行,这些中央银行的部分股份由国家持有,部分股份由私人资本家持有,日本银行和比利时的中央银行属于此类。③属于私人股份资本的中央银行。在这种所有制下,中央银行的资本全部是由私人股东投入的,属于此类的是美国和意大利的中央银行。其中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资本是由参加联邦储备体系的各个会员银行所认购的股票形成的,这种中央银行在实质上也是一种属于私人股份资本的中央银行。(2)按照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西方各国的中央银行可分为以下两类:①单一中央银行制。单一中央银行制就是一国仅设立一家中央银行,作为中央金融管理机构,国家授权它掌握全国的货币发行,代理国库,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管理和监督各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这类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是:权力集中、职能齐全,根据需要在全国各地建立分支机构。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制度,如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瑞士等国的中央银行。 ②联邦中央银行制。联邦中央银行制是指在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中,中央银行的结构也采用联邦制,即中央银行作为一个体系存在。它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地区中央银行组成。货币的发行、为政府服务、制订和推行货币政策以及对金融机构监督管理等中央银行的职能,由这个体系中的全体成员共同完成。这种制度的特点是:权力和职能相对分散。采用这种制度的国家有美国、德国等。(3)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程度。由于各国的特殊环境,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程度不尽相同。按其独立性程度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①独立性较大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直接向国会报告工作,获得国会立法授权后可以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政府不得直接对它发布命令、指示,不得干涉货币政策。如果中央银行与政府发生矛盾,通过协商解决。美国和德国等属于这一模式。②独立性稍次的模式。所谓独立性稍次的模式是指中央银行名义上隶属于政府,而实际上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有些国家法律规定财政部拥有对中央银行发布指令的权力,事实上并不使用这种权力。政府一般不过问货币政策的制定,中央银行可以独立地制定、执行货币政策。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属于这一模式。③独立性较小的模式。这一模式的中央银行,接受政府的指令,货币政策的制定及采取的措施要经政府批准,政府有权停止、推迟中央银行决议的执行。属于这种模式的典型是意大利银行。(4)根据中央银行的监督管理体制,可以分为如下模式:①双线多头银行管理体制。实行双线多头银行管理体制的国家不多。美国联邦和各州都有权对银行发照注册并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形成双线银行管理体制。②一线多头银行管理体制。一线是指相对美国等国的双线管理体制而言,管理权力集中于中央。但在中央一级又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负责银行体系的监督管理。通常,这种多头管理体制是以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为主体开展工作的。③高度集中的单一银行管理体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管理体制是高度集中的单一型管理体制。7.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大致构成如何?答: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的项目分资产和负债两大类,其中资产以金证券、特别提款权和有价证券项目为最主要的项目,负债则主要是联邦储备券和存款。资产还包括贴现及放款,主要是指对商业银行再贴现和放款的数额,以及待收款、房屋、设备等其他资产。-----------------------Page21-----------------------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金证券是由财政部发行的,是财政部购买和持有黄金时所供应的资产额;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储备资产之一;有价证券项目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结果,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信贷的最主要手段。我国中央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存款和流通中的通货,我国中央银行的资产主要是对专业银 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8.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各项目的变动对银行准备金的影响如何?并解释原因。答:(1)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恒等公式是:资产总额=负债+资产项目上述公式也可用下述方程式表达资产总额=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其他负债+资本项目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资产总额-(其他负债+资本)这个方程式表明,中央银行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如果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项目不变动的话,会使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增加(或减少);而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或减少),如果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项目不变动的话,会使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减少(或增加)。可见,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各项目的变动,在决定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存款的规模上是起作用的。(2)中央银行的资产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增加,是导致准备金增加的基本因素。①购买政府证券。这是中央银行为改变银行准备金而进行的公开市场买卖业务。政府证券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资产中的最大组成部分,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中央银行借以调节银行体系准备金的主要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因为中央银行购买证券必须开出支票付款,出售证券的客户收到支票后将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将支票转中央银行进行结算,中央银行就在商业银行的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账户上增加这笔资金,从而使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增加。同样,如果中央银行出售证券,则可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②贷款和贴现。中央银行给存款机构贷款的增加,将直接增加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存款,当商业银行把未到期的票据经过背书后送到中央银行再贴现,中央银行就会按贴现率扣除利息,把其余部分贷记借款银行的准备金账户。③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如果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增加,银行准备金也将增加同样数额。假设中央银行代表财政部购买黄金,黄金则成了财政部的资产,财政部则发行黄金证券交给中央银行,黄金证券成了中央银行的资产。然后中央银行把等额货币加进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财政部从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的支票付给黄金卖主,支票被存人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把支票送中央银行结算,中央银行从财政部存款账户中减去这部分存款并增加到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去。可见,财政部购买黄金,中央银行资产中黄金证券持有额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增加,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长。特别提款权证券是中央银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创造的、由财政部持有的特别提款权的要求权。特别提款权证券的增加与购买黄金的结果是一样的。④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中央银行其他资产的增加,也会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例如,中央银行购买设备或向其他国家中央银行购买外国通货,都由中央银行开出支票支付,当支票被交由银行系统进行结算时,中央银行将贷记收票银行的准备金账户,银行准备金增加。(3)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负债项目的任何增加,都将导致银行准备金的减少。①流通中的通货。这是中央银行最大的负债项目。当社会公众需要较多的通货时,到商 -----------------------Page22-----------------------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业银行提取存款,商业银行则通过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向客户支付。这样,流通中的通货增加,而商业银行在联邦储备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则减少。②财政部存款。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也是银行准备金存款减少的因素。当企业或个人向财政部门缴纳税款时,签发支票给财政部门。支票经过结算,会使企业或个人开户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减少同样的金额,而财政部在央行的存款则增加相应的数额。同时,企业或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也相应减少。结果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社会的货币供应都将减少。③外国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这类存款大都是外国中央银行在本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其变动也会影响到商业银行准备金。这类存款增加,表明本国企业或公众向外国中央银行签发支票金额增加,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会减少,而外国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相应增加。④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增加,一般也会影响到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减少。总之,中央银行对存款机构准备金数额是有办法施加影响的,而准备金是金融机构进行信贷和投资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间接调节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实现对金融的宏观调控。9.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何在?答:(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也相应地发展为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①稳定物价。所谓稳定物价,就是指在某一时期,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大体稳定。亦即在某一时期,平均的价格是相对不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个别商品的价格是绝对稳定的。②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工作,或每个劳动力在现行工资率下都能有一个职位。实际上,充分就业是同某种数量的失业同时存在的。究竟失业率为多少才是充分就业只能根据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判断。要想制定一个精确的指标,作为合理的失业水平是很难办到的。③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人力和物质资源的增长。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国际收支平衡。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的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就是要努力实现本国对外经济往来中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大体平衡或略有顺差。(2)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货币政策的四个目标,都是国家经济政策的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它们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都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同时实现四个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在实际经济运行中,通过某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某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同时,常常会干扰其他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在:①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 系。要保持充分就业,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会导致物价上涨;而要降低物价上涨率,就要紧缩银根,压缩生产规模,这又会提高失业率。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两者之间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关系:要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必然要牺牲若干程度的物价稳定;而要维持物价稳定,又必须以失业率若干程度的提高为代价。②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经济迅速增长,就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结果进口商品的需要比出口贸易增长更快。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而要消除逆差,则必须压缩国内需求,但紧缩的货币金融政策又同时会引致经济增长缓慢乃至衰退,引发失业增加。③物价稳定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对这个问题颇有争议,有的人认为,通货膨胀可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也有人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是形影不离的;还有人认为,除非保持物价稳定,否则不能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讲,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为保持物价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两者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增-----------------------Page23-----------------------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长。如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暂时可能奏效,但最终会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为通货膨胀政策会导致物价恶性上涨,反过来迫使政府采取反通货膨胀政策,最终又降低经济增长率。总之,既要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率,又要防止通货膨胀,这确实是一道难题。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既要达到合理的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失业水平,又要维持物价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均衡,四者兼顾,同时实现这些目标,是非常困难的。事实证明,货币政策各个目标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强调一个或两个目标,其他目标就可能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要实现一个目标,就可能会牺牲其他目标。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一定时间内选择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也会发生变化。10.为什么要选择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中间目标选择要具备什么条件?答:(1)准确地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前提条件。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之间有一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货币政策目标能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指导思想,却并不提供现实的数量依据。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政策工具是否得力,估计政策目标能否实现。最终目标的统计资料,需要较长时间的汇集整理,因而货币当局对整体经济运行状态,不可能随时随地掌握详尽的数据。但货币当局可以在短期内汇集一些经济指标,作为反映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指针,以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因此,中间目标的选择是否正确以及选定后能否达到预期调节效果,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可见,中间目标是货币政策作用传导的桥梁,是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相关联的、能有效测定货币政策效果的金融变量。(2)为使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能有效地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可控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地控制该中间目标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不现实的、不受中央银行所左右的、无法用来影响货币政策贯彻实施的金融变量,不能选作中间目标。第二,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对货币政策能敏感地作出反应。这些金 融变量概念应明确而清晰,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地收集到有关指标的数据资料,并且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第三,相关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联动关系,中央银行通过对中间目标的控制和调节,就能够促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第四,抗干扰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中央银行所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使货币政策能在干扰度较低的情况下对社会经济发生影响,避免货币当局错误判断经济形势,造成决策失误、控制失当的局面。11.中间目标体系有哪两类?各包括哪些变量?答: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过程相当复杂,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充当中间目标的某一金融变量同时具备上述条件是很困难的。因此,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往往不止一个,而是由几个金融变量组成中间目标体系。在该体系中,中间目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目标,它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为中央银行提供直接的和连续的反馈信息,借以衡量货币政策的初步影响,也称近期目标;另一类是效果指标,在货币政策实施的后期为中央银行提供进一步的反馈信息,衡量货币政策达到最终目标的效果,也称远期目标。第一,操作目标: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可以反映银行体系扩大放款和投资的能力,也是预测未来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运行效果的良好“预测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通过调节银行系统的超额准备金而实现对货币信贷的调控。但是,对超额准备金的调控往往受制于商业银行体系的放贷意愿和财务状况。-----------------------Page24-----------------------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是中央银行可直接控制的金融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和货币创造的基础,与货币政策目标有密切关系,其数额的变化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减。所以,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操纵基础货币影响货币供应量,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将基础货币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效果指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利率是影响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规模、实现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利率随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再贴现率的升降而升降。在任何时候,中央银行都可以观察和掌握到市场利率水平及其结构方面的资料,并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或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市场利率,影响消费和投资,进而调节总供求,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不过,利率作为中间目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利率同时也是经济内生变量。当经济繁荣时,利率会因为资金需求增加而上升;如果货币当局为了抑制过热的需求,采用紧缩政策,结果利率的确上升了,但这种上升究竟是经济过程本身推动的还是外部政策造成的,则难以区分。此时中央银行就不易判断政策操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比较合适的。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标准可划分为M、M、M和M等若干层次。只要中央银行控制住这几个货币供应量指标,就能控制社会的0123货币供应总量。因为,这儿项指标都反映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内,容易获取资料进行预测分析。M0是中央银行直接发行的,由中央银行掌握,只要中 央银行控制住基础货币的投放,就基本能控制M、M、M的供应量。这几项指标也代表了一123定时期的社会购买力。因此,中央银行将这几项指标控制住,就大致控制了社会总需求,有利于达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2.比较各种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答: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1)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以利率为渠道是传统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核心,其基本思路可以表示为:货币政策工具→M(货币供应)↑→r(利率)↓→I(投资)↑→Y(总收入)↑。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先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影响利率水平,再经过利率水平的变动改变投资活动水平,最后导致收入水平的变动。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影响的大小取决于: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这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影响;利率对投资水平的影响;投资水平对收入的影响,这取决于投资乘数的大小。在这一传导机制中,核心变量为利率r,这也是凯恩斯学派的基本观点——强调利率在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利率传导机制还强调影响消费者和企业决定的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而且常常是实际的长期利率而非短期利率被认为对投资支出有主要的影响。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在影响支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很好地解释了:即使在通货紧缩时期当名义利率达到零利率时,货币政策仍然可以刺激经济。当名义利率位于零点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将提高预期物价水平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于是,即使名义利率固定在零利率,实际利率仍然会下降,进而通过上面的利率渠道刺激支出,即:货币政策工具→M(货币供应)ee↑→P(预期物价水平)↑→π(预期通货膨胀率)↑→r(利率)↓→I(投资)↑→Y(总收入)↑。这一过程因此揭示了当名义利率被货币管理当局调低至零利率时货币政策仍然是有效的。事实上,这一过程正是货币政策学派解释为什么在大萧条时期美国经济没有陷入流动性陷阱,扩张性货币政策仍然有效阻止了产出急剧下滑的关键一环。凯恩斯学派的传统利率传导机制的前提条件是利率对消费和投资支出的巨大影响。然而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这就导致传统的利率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质-----------------------Page25-----------------------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疑,从而激励着人们去寻找其他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资产价格渠道在货币学派提出的传导机制中,货币政策是通过其他相关的资产价格以及真实财富作用于经济的。因此与凯恩斯学派观点不同,货币主义学派不认为利率在传导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是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直接作用。①汇率渠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浮动汇率的出现,汇率对净出口的影响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使得利率下降,此时与用外币计价的存款相比,国内的本币存款吸引力降低,导致其相对价值下跌,即本币贬值。本币的贬 值会造成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便宜,因而在一定条件下会增加净出口NX,继而总产出增加。故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为:货币政策工具→M(货币供应)↑→r(利率)↓→e(汇率)↓→NX(净出口)↑→Y(总收入)↑。②股价渠道。就货币传导机制而言,有两种重要的与股本价格相关的渠道:托宾的q理论和消费的财富效应。詹姆斯·托宾发展了一种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股票价格而影响投资支出的理论,通常被称为托宾的q理论。这里的q被定义为企业的市价值除以其资本的重置成本。如果q很高,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要高于资本的重置成本,新厂房和设备的资本要低于企业的市场价值。公司可发行股票,而且能在股票上得到一个比他们正在购买的设施和设备要高一些的价格。由于厂商可以发行较少的股票而买到较多的新的投资品,投资支出便会增加。当q较低时,结果正好相反。这一论述的关键在于,在托宾的q和投资之间存在一种联系。但货币政策又是怎样影响股票价格的呢?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当货币供给增加时,社会公众就会发现他们所持有的货币比所需的要多,于是就会通过支出来减少持有的货币。去处之一就是股票市场,社会公众增加对股票的需求从而提高股票的价格。于是我们便可以得到托宾q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M(货币供应)↑→P(股票价格)↑→q↑→I(投资)↑→Y(总收入)↑。e另一种借助股票价格的货币传导渠道是依靠消费的财富效应来运转的。这种观点认为,消费支出是由消费者毕生的资财所决定的。这种资财由人力资本、实物资本以及金融财富所构成。金融财富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便是普通股。因此当货币扩张导致股价上升时,金融资产的价值也上升,导致消费者毕生资财增加,从而消费上升。于是我们得到财富效应的货币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M(货币供应)↑→P(股票价格)↑→财富↑→消费↑→Y(总收入)e↑。(3)信贷渠道由于传统的利率效应对货币政策如何影响长期资产成本的解释并不能令人满意,由此一种新的强调金融市场不对称信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运而生。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了两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银行贷款渠道及资产负债表渠道。①银行贷款渠道。银行贷款渠道的出发点在于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即它们不仅为大型企业提供间接融资,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为一些无法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就货币政策的传导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增加银行的准备金和存款,从而使得银行的贷款量上升。而贷款量的增加将刺激企业投资和公众的消费。因此,简化的银行贷款渠道就是:货币政策工具→M(货币供应)↑→银行存款↑→银行贷款↑→I(投资)↑→Y(总收入)↑。这种信贷观点的一点重要启示就是:货币政策对那些更依赖银行贷款的小公司的作用,要大于对那些可以不通过银行而由股票和证券市场直接进入融资市场的大公司的作用。②资产负债表渠道尽管银行贷款渠道的重要性正在下降,然而另一种信用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却-----------------------Page26-----------------------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并非如此。资产负债表渠道也产生于信用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公司的资产净值越低,贷款给这些公司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就越大,因为净值较低意味着贷款人对其贷款只拥有较少的抵押品,则违约带来的损失也更高。净值的下降使逆向选择问题更严重,因为这会 致使用于金融投资的贷款减少;净值的下降也使道德风险上升,因为它意味着所有者所拥有的公司的股本价值下降,这就更加促使他们去参与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而进行风险更高的投资项目使得贷款人得不到偿还的可能性增大,故公司的资产净值下降会导致贷款的减少,进而引起投资下降。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影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首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股票价格上升,增加公司的资产净值。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下降,使得投资增加,引起总需求上升。即:货币政策工具→M(货币供应)↑→P(股票e价格)↑→净值↑→贷款↑→I(投资)↑→Y(总收入)↑。其次,降低名义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改善了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因为它增加了现金流,因而降低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于是又形成了另外一条资产负债表渠道:货币政策工具一M(货币供应)十一r(利率)↓→现金流↑→贷款↑→I(投资)↑→Y(总收入)↑。最后,由于债务一般是事先确定的,并且利率通常是固定的,因此通货膨胀率的增加会使债务的实际价值减少,降低企业的债务负担,然而却不会降低公司资产的实际价值。所以,货币扩张会使公司实际净资产价值增加,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使投资和总产出增加。即:货币政策工具→M(货币供应)↑→P(未预期物价水平)↑→净值↑→贷款↑→I(投资)↑→Y(总收入)↑。以上所介绍的信用渠道尽管大部分都是针对商业企业支出的,但是它对于消费者支出同样适用,尤其是耐用消费品和住房。货币紧缩导致银行贷款的下降,消费者由于无法接触其他的信贷来源,于是不得不减少耐用品和房屋支出。同样,由于消费者现金流所受到的不利影响,利率的上升会导致家庭资产负债表的恶化。13.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答: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主要有:(1)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从制订到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货币政策的时滞大致有三种:第一种为认识时滞,即从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行动的经济形势出现到中央银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第二种为决策时滞,即从央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所需的时间。上述两种统称为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第三种为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即从央行采取货币政策措施到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取得效果的时间。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因素,一般比较短促,也易于解决。只要中央银行对经济活动的动态能随时、准确地掌握,并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预测,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就能迅速作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可以减少内部时滞。而外部时滞所需时间较长,货币当局采取货币政策行动后,不会立即引起最终目标的变化,它需由影响中间目标变量的变化,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到社会各经济单位的行为,从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但究竟这种时滞有多长时间,以及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力度如何,西方国家的学者有不同看法:一派认为这一时滞相当长,约2年左右,而且变幻无常;另一派学者则认为时滞不过为6—9个月左右而已。(2)合理预期因素的影响。合理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是指社会经济单位和个人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并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反应。这可能会使货币政策归于无效。例如,政府拟采取长期的扩张政策,只要公众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一切必要信息,他们将意识到货币供应量会大幅度增加,社会总需求会增加,物价会上涨,-----------------------Page27----------------------- 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公众将认为这是发生通货膨胀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会通过工会与雇主谈判提高工资,企业预期工资成本增大而不愿扩展经营,或人们为了使自己在未来的通货膨胀中免受损失而提前抢购商品。最后的结果是只有物价的上涨而没有产出的增长。显然,公众对金融当局采取政策的预期以及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使货币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3)其他因素的影响。除以上因素外。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其他外来因素或体制因素的影响,例如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等。一项既定的货币政策出台后总要持续一段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如果经济条件发生某些始料不及的变化,而货币政策又难以作出相应的调整时,就可能出现货币政策效果下降甚至失效的情况。政治因素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当政治压力足够大时,就会迫使中央银行对其货币政策进行调整。14.简述“单一规则”与“相机抉择”政策的争论。答:货币政策的时滞等因素给政策的实施带来困难,并产生不良后果,这就在如何执行货币政策的问题上引发了争端。货币学派主张,应制定“单一规则”来代替“相机抉择”,即中央银行应长期一贯地维持一个固定的或稳定的货币量增长率,而不应运用各种权力和工具企图操纵或管制各种经济变量。货币主义相信市场机制的稳定力量,认为在经济繁荣、需求过旺时,固定货币增长率低于货币需求增长率,因此,具有自动收缩经济过度膨胀的能力;而在经济不景气、需求不足时,固定货币增长率高于货币需求增长率,因而又具有自动刺激经济恢复的能力。同时,由于时滞的存在和人为判断失误等因素,“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往往不能稳定经济,反而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制造者。与此相反,凯恩斯学派则赞成中央银行采取“相机抉择”政策,认为市场经济并无自动调节或稳定的趋向,而且货币政策的时滞是短暂的,中央银行应会同财政部门依照具体经济情况的变动,运用不同工具和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金融和经济。中央银行一旦认定目标,就要迅速采取行动。在情况发生变化或原有预测与所采取的行动有错误时,要及时作出反应,纠正错误,采取新的对策权衡处理。15.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有何特点?答:基础货币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的通货之和。根据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得出央行的基础货币H=银行准备金+流通中的货币=央行的证券资产十央行的信贷资产十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十财政部发行的通货+其他资产-(财政部存款+外国和其他存款+其他负债十资本金)可见,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包括政府的财政收支,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技术和制度性因素以及中央银行自身的行为,例如证券持有和贷款。其中某些因素中央银行不能直接加以控制,例如财政部发行的通货,外国在央行的存款等。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手段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贴现贷款;外汇黄金买卖等。这里面央行可以主动、精确地控制基础货币量的措施是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来调整基础货币量,抵消其他因素造成的基础货币量的波动。而相比而言,再贴现和贷款手段的控制力较弱。所以,概括地说,中央银行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有效控制基础货币量。16.为什么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会影响其货币供应量?答:(1)狭义货币供应量M=m×H,其中H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而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即H=R+C。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恒等公式是: 资产总额=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其他负债+资本项目即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资产总额-(其他负债+资本)-----------------------Page28-----------------------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这个方程式的意义很清楚:中央银行资产的任何增加(或减少),如果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项目不变动的话,会使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增加(或减少);而任何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或减少),如果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项目不变动的话,会使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减少(或增加)。可见,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各项目的变动,在决定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存款的规模上是起作用的。(2)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增加,是导致准备金增加的基本因素。①购买政府证券。这是中央银行为改变银行准备金而进行的公开市场买卖业务。政府证券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资产中的最大组成部分,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中央银行借以调节银行体系准备金的主要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因为中央银行购买证券必须开出支票付款,出售证券的客户收到支票后将存人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将支票转中央银行进行结算,中央银行就在商业银行的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账户上增加这笔资金,从而使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增加。同样,如果中央银行出售证券测可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②贷款和贴现。中央银行结存款机构贷款增加,将直接增加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存款;当商业银行把未到期的票据经过背书后送到中央银行再贴现,中央银行按贴现率扣除利息,把其余部分贷记借款银行的准备金账户。③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如果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增加,银行准备黄金也将增加同样数额。设中央银行代表财政部购买价值100万美元的黄金,黄金成了中央银行的资产,财政部则发行100万美元的金证券交给中央银行,金证券成了中央银行的资产。然后中央银行把100万美元加进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财政部从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上签发100万美元的支票付给黄金卖主,这100万美元的支票被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把支票送中央银行结算,中央银行从财政部存款账户中减去100万美元并增加到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去。可见,财政部购买黄金,中央银行资产金证券持有额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增加,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也会增长。特别提款权证券是中央银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创造的、由财政部持有的特别提款权的要求权。这种证券与购买黄金的结果是一样的。④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中央银行其他资产的增加,也会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例如,中央银行购买设备或向其他国家中央银行购买外国通货,都由中央银行开出支票支付,当支票被存人银行系统被结算时,中央银行将贷记收票银行的准备金账户,银行准备金增加。17.中央银行向券商购买国库券1亿元对货币供应的影响与向商业银行购买有什么不同?答:货币供应量M为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的总和,即 1M=流通中的通货(C)+商业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D)1传统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M等于基础货币B与货币乘数m的乘积,其中基础货币又1称强力货币,从来源看,它是金融当局(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货币供应量;从运用看,它由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和流通中的通货(C)组成。在不考虑现金漏出时,中央银行向券商购买国库券1亿元将使活期存款增加1亿元,从而货币供应量M增加1亿元。在有现金漏出时,活期存款增加量与流通中通货的增加量之和也为1亿元,货币供应量增加1亿元。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购买国库券1亿元时,会使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增加1亿元。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扩大,放松银根,货币供应量M增加m×1=m亿元。118.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策略有哪几类以及具体内容是什么?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若想获得最大效果必须与政府其他部门,特别是财政部的充分-----------------------Page29-----------------------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合作和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共同点在于通过影响总需求并进而影响产出。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调节货币需求,进而影响总需求;财政政策是政府对其支出和税收进行控制并进而影响总需求。在调控经济活动时,为了避免相互抵消作用,增强调控力度,就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配合。(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配合。这种配套产生的政策效应是财政和银行都向社会注入货币,使社会的总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扩展,对经济活动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但是,运用这种配合要在一定条件下才是可取的,即只有在经济中存在大量未被利用的资源时采用。如果没有足够的闲置资源,那么将会导致通货膨胀,后果严重。(2)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在这里,货币当局加强回收贷款,压缩新贷款,紧缩银根,压缩社会总需求;财政部压缩财政支出,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减少社会货币量。这双重压缩,使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明显减少,社会总需求得以迅速收缩。这种政策能有效刹住恶性通货膨胀,但要付出经济萎缩的代价。(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这种配套中,财政收支严加控制,年度收支保持平衡,甚至有盈余;银行则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采取适当放松的货币政策。这适合于财政赤字较大,而经济处于萎缩的状态时采用。(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在这种配合中,银行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同时适当扩大财政支出,可动用历年结余,也可用赤字办法来扩大支出。这适合于经济比较繁荣,而国家投资支出不足时采用。西方国家往往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运用,以达到政策的最佳效果。如何配合,采取哪种模式,均视经济情况需要而灵活运用。不管如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才能 达到最佳效果,已为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实。19.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何在?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政策工具,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就属于一般性政策工具的范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法宝”: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1)再贴现政策。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被称为再贴现;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调整或制定对合格票据的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再贴现政策的优点有二:一是能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央行借款的成本来达到调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会提高对企业的放款利率以平衡收支,从而社会对借款的需求减少,达到了收缩信贷规模的目的。二是能产生一种“告示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可以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与它的方向,从而达到心理宣传效果。再贴现政策的局限表现在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来贴现的银行,对其他银行只是间接地发生作用,政策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另外,再贴现政策工具的灵活性比较小,缺乏弹性,若央行经常调整再贴现率,会使市场利率经常波动而使企业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2)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凋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其优点有三:一是有较强的告示效应,这点同于再贴现政策;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威力很大,这种调整有强制性;三是准备金调整会使货币供应量产生很大变化,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和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其缺点也主要是缺-----------------------Page30-----------------------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乏应有的灵活性,正因为该政策工具有较强的通知效应和影响效果,所以其有强大的冲击力。这一政策工具只能在少数场合下使用,它只能作为调节信用的武器库中一件威力巨大而不能经常使用的武器。(3)公开市场政策。所谓公开市场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公开市场政策的优点在于以下四点:①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左右整个银行体系的基础货币量,使它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②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政策具有“主动权”,即政策的效果并非取决于其他个体的行为,央行是“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③公开市场政策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进行调节,具有其他两项政策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中央银行卖出和买进证券的动作可大可小。④公开市场业务有一种连续性的效果,央行能根据金融市场的信息不断高速发展其业务,万一发生经济形势改变,可以迅速作反方向操作,以改正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以适应经济情形的变化,这相较于其他两种政策工具的一次性效果更是优越。 其主要的缺点:一是对经济金融的环境要求高。公开市场来龙去脉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是有一个高度发达完善的包括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弹性的市场环境;二是证券操作的直接影响标的是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和收缩还只是起间接的作用。-----------------------Page31-----------------------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第6章金融抑制、深化和创新本章思考题1.金融抑制的常见手段有哪些?答:常见的金融抑制手段有以下几种:(1)利率上限由于惧怕高利率会引发高通胀,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采取了规定存贷款利率上限的做法。这种僵硬的名义利率往往低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储蓄的实际利率为负,当然资金供给不足;而另一方面,较低的贷款利率又剌激了借款人的强烈的借款需求。资金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于是纷纷转向非组织的金融市场。这种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的融资反过来又加剧了金融管制的盛行,政府会更加坚定地认为“市场机制会带来无效和混乱”,并采取诸如信贷配给的办法来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本,消除总需求缺口。可事实上,配给制带来的只是腐败,并末便急需资金的企业获得足够的动力。(2)高估本币在外汇市场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由于本国经济的长期落后,有相当数量的产品需要依赖进口,于是政府常常高估本币。然而能够以官方汇率获得外汇的只是那些持有进口许可证的特权机构,结果造成了腐败和外汇黑市交易。这一方面导致外汇市场发育缓慢;另一方面,对出口来说也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并造成经济上的长期依赖和落后。(3)金融管理除了以上所述的利率和汇率控制之外,发展中国家在金融管理方面还有许多弊病。例如政府部门高度集权,管理机构重复设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互相矛盾等。以财政政策为例,为了扶植本国的“新兴产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不惜用财政补贴的办法来增加投资,并给予那些“先进企业”以税收优惠,优先提供外汇用以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然而,先进的技术却常常因吸收能力有限而被闲置;大量的投资和补贴助长了企业的依赖思想,生产效益仍旧停留于低水平上;相当一部分生产投入转化成消费资金,增大了通胀压力。这种财政补贴做法实质上违背了政府榨制货币数量的初衷,低效、显失公平的分配手段取代了高效、公平的金融导管作用,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也抑制了经济的发展。2.金融抑制的负面效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负面效应有四个方面:(1)负收入效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大都存在着较严重的通胀,名义利率却受到严格限制,为了逃避通胀,自然会减少以货币形式保有的储蓄,从而导致投资来源枯竭,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2)负储蓄效应。许多发展中国家试图用规定名义利率上限的做法来控制货币数量。而在通胀率很高的情况下,较低的名义利率只能造就更低的实际利率,人们储蓄倾向降低,并以购买物质财富,增加消费支出和向国外转移资金的办法来回避风险:即便有储蓄意愿,也因金融资产单调、流通变现困难等原因而受挫。(3)负投资效应。发展中国家常常将有限的资金投向那些高技术的新型产业,无形中限 制了向其传统部门(尤其是农业)的投资,使得本国不得不增加对粮食和原材料的进口。对于农业和小规模生产行业的资金歧视,又严重地影响了出口的增长。而在那些“新型产业”中,不熟练的生产技术和过剩的生产能力又降低了投资的实际产出,造成资金的浪费。(4)负就业效应。金融抑制战略对传统经济部门的限制迫使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而城市工业的规划者们常常热衷于建立资本密集型的工厂和企业。这些企业只能吸纳很小部分的闲散劳动力,那些末被吸纳的劳动力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城市贫民阶层”,并且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失业现象会更加普遍,社会成员间的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3.金融深化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们对其的争论和反思对我们有哪些启示?-----------------------Page32-----------------------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答:(1)金融深化论的主要内容①确定一个合理的实际利率水平。考虑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需要提高银行存款利率的名义水平,使实际收益率为正,这样才能增加公众持有货币形式储蓄的收益,从而增加对实际货币的需求。②放松对汇率的管制,纠正高估本币的现象,改固定汇率制为浮动汇率制,让市场供求决定本币汇率水平,通过本币的适度贬值刺激本国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③进行财政体制的改革,合理地规划财政税收,进而鼓励储蓄,减少不合理的财政补贴和配给,取消“信贷分配”中的特权。④其他改革措施,包括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限制,发展多种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等。(2)金融自由化理论之所以会遭到如此重大的争论和反思,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传统的金融深化理论忽视了金融自由化的过程性——这个“化”的过程并不是仅仅意味着放松管制了事,它表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和金融自由化将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并存过渡时期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如此一来,原本互相冲突的理论就可以融合在一个新的金融深化理论体系之中。4.金融工具创新包括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答:金融工具是银行赖以开拓业务、吸引客户的手段,自20世纪70年代金融创新的潮流兴起到今日,金融工具的创新可说是层出不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规避利率风险的创新。大额可转让存款单(CD)就是20世纪60年代的此类创新工具,它使大额定期存款也具有了流动性,能够满足储蓄者将定期存款短期变现的需要。但是,市场利率的频繁波动使得长期储蓄的收益率变幻不定,仅靠CD等工具已不能满足储蓄者的保值和增值需要。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一种更新的金融工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又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共同基金,主要从事短期证券投资。它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进入以往只有大投资者才能进入的市场的机会:人们购买了MMMF的股票,便成为基金的股东,基金将这些股本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巨大资本,交由其下属的投资机构负责操作,投资的主要对象包括本国CD、欧洲美元、商业票据和财政票据等。投资者可以按出资的多 少来领取投资收益,也可随时将所持股份卖给基金以换取本金。投资者在购入或卖出时不需支付买卖费用——这笔费用已从基金的每日收入中扣减。另外,基金还允许持股人开立限度为500美元的支票。(2)运用高新技术的创新。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运用,给银行业务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资金转移的电子化和信息交换的自动化使得金融服务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更进了一步,人们因此享受到了更多的便捷和利润。其中银行卡就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它是由银行发行的、供客户办理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的服务工具的总称,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和智能卡等,它的出现使银行业务有了一个崭新的面貌。信用卡,是代替现金和支票使用的支付工具,发卡人可以是银行、公司或商店。银行作为发卡人的操作程序是:与商店约定,接受持卡人凭卡购货,然后商店向银行收款,银行于月底汇总向顾客收款,因此它具有先消费、后付款的特点。而且发卡行往往还为持卡人规定一个透支限额,向他提供延期支付的便利。目前,信用卡是银行卡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并正向国际化、安全性、多用途方向发展,智能卡,又称智慧卡。其中主要的一种叫灵光卡或记忆卡。卡上带有微型的集成电路处理器,具有自动计算、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卡片上可以记忆客户每笔收支和存款的余额,使用时将卡插入自动记录器即可办理各种支付。由于它具有存储记忆功能,在没有与银行电脑联机的终端机上也可以使用。还有一种是激光卡,它是运用激光技术的全息摄像卡。它把-----------------------Page33-----------------------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全息影像和磁性记录结合起来,在其磁性记录中存储着持卡人的安全照片,在用作支付方面与灵光卡类似,但它的优点是保密性更强,使用安全。除了银行卡之外,旅行支票服务、可转让大额存单服务、支付利息服务、索取账单和支票簿服务、外币兑换服务等都广泛借助电脑来进行。而且随着电子等技术的日益完善,金融服务的触角正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自动提款机(ATM)的出现,使资金的流动更为便利——它可接受现金和支票存款,显示即期支付的金额,还可将资金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上。一台小小的机器就可提供一家银行的大部分日常服务,使客户的需求随时随地都能得到满足。(3)规避金融管制的创新。为了减少金融管制给储蓄存款带来的收益损失,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银行纷纷利用法规的漏洞,推出一些灵活的储蓄工具来吸引客户。以美国为例,针对联邦法律“不允许对活期存款付息”的规定,银行发明了“自动转账制度”(ATS),允许客户在银行开设两个账户:一个储蓄账户,一个活期存款账户。当客户开出支票后,银行即自动地将必要的资金从储蓄账户转到活期存款账户上进行支付。而在平时,活期存款账户上的余额只保持1美元,这就保证了客户的存款既能生息,又能用于支付。针对“不准储蓄账户使用支票”的规定,银行又推出了“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这是一种储蓄账户,可以付息,同时又可开出有支票作用却无支票名称的“可转让支付命令”,这也使储蓄存款具备了较高的流动性。为了避开美联储对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要求,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益,许多银行力图通过“吸存”以外的途径来扩大负债规模。例如,进行“回购协议”交易,即卖出联邦政府或其他政府机构的债券,换回现金,等到债券到期时再购回债券。因为回购协议是市场交易而非存款,所以银行不需交纳准备金。这样一来,银行就可将过多的、不生息的现金准备转化 成回购协议,在一买一卖中,利用债券的差价获利。5.促使金融创新的因素有哪些?答: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的飞快发展对金融业务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促使其不断突破原有的模式来满足这些需求,具体地说:(1)国家金融业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金融业只能依靠不断的创新才能维持和扩展生存空间。(2)经济环境中的风险性增大,尤其是通货膨胀率和市场利率变化莫测,金融业需要新的投资工具来规避风险。(3)技术进步,尤其是电子技术进步,为金融信息化、电子化提供了便利。(4)金融管理环境的变化,促使新业务新工具出现以逃避严格的金融管制。6.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答:(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体制改革也迈出了较大步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改革。包括:金融机构多样化、银行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和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快速发展。②金融调控机制的改革。这主要表现为对中央银行的改革与职能认定和金融调控机制的改革,其中后者又包括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新确定和监管法律与体系的完善。③金融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④金融业务与金融工具的革新。伴随着金融体系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业务的管制也逐步放开,各金融机构都积极进行各种业务创新。目前,银行的金融服务除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以外,还增加了证券、租赁、信托、承兑、代理收付和买卖等多种新的服务项目。而在金融工具方面也进行了大量-----------------------Page34-----------------------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的创新与改革,其中又以利率改革最为引入关注。(2)在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确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近年来,我国实行的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正是为了消除金融扭曲,健全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对金融业的要求会更高,我们还需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的经验,加快我国金融创新的步伐,以促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7.试用“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分析我国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答:(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过去多年实行计划经济,政府的干预力量远胜于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所以不可避免地也存在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的“金融抑制”现象。这首先表现为利率水平受到压制。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利率水平一直受央行的严格控制,由于缺乏短期货币市场,所以没有一个能反映资金成本的短期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自主浮动权限也非常有限,使其不能充分反映资金的筹措成本及投资的收益率,利率水平普遍偏低。企业在借贷时缺乏对利率的敏感性,产生所谓的“投资饥渴症”,这往往导致投资效益低下、银行贷款回收困难等问题。第二,汇率机制尚不完善。长期以来实行的汇率双 轨制导致人民币真实价值的扭曲,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虽然我国于1994年初实现了汇率并轨,建立起市场机制下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但由于在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机制中,央行的主观意愿及于预措施起了很大作用,所以汇率水平还不能充分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以当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双顺差的情况为例,若不是央行主动吸纳外币,并在国内货币市场采取“冲销”措施的话,人民币还有可能继续升值,国内通胀率有可能继续攀升,——如果不从汇率决定机制上人手采取措施的话,这些潜在的压力终究有爆发的可能。第三,我国的财政政策中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强调对高、新科技产业的投人,常常导致一些地方对基础产业特别是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下降,造成吸纳能力有限、投资效果不佳以及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第四,金融市场的数量、种类、规模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金融工具还很有限,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要求。所以,必须解决这些带有“金融抑制”色彩的问题,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包括:①取消过多的利率管制,建立短期货币市场,由市场机制来决定人民币资金的利率水平。②完善现行的汇率决定机制,减少央行的干预比例,增加交易主体,放宽各商业银行的外汇周转余额,开办远期人民币交易,让市场力量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投资,减少不合理的补贴。④大力建设各种金融市场,增加多种金融工具。(2)我国是一个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借鉴“金融深化”理论对于更好地发挥金融部门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我们应该强调该理论所倡导的“金融体制和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把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紧密地联系起来,改变“金融抑制”下的种种扭曲现象,更大地发挥金融部门的作用,使资金在价格、流动、收益等方面逐渐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国进行一系列金融体制的改革,如放松利率管制、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增加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改革不合理的外贸体制等,其指导思想就是要建立一套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金融深化”理论的金融体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用。第二,加快金融管理部门的改革,以便适应“市场经济”下金融自由化的更高的要求,比如将央行的管理模式由行政方式改为市场行为,建立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加快金融市场法规的健全等,保证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范围内健康地运作。第三,金融深化理论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内源性融资”的特征和过度依赖外资的危害性,这点我们必须引以为鉴——目前我国国内储蓄率很高,外汇储备充足,但外债总量却居高不下,吸引外资的盲目性很大。一旦本国经济发生波动,这些外资很可能成为削弱本国经济基础的破坏性力量,所以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本国的金融资源,更大地发-----------------------Page35-----------------------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挥国内金融市场和机构的作用,减少对外资的过多的依赖。第四,金融深化理论还指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割裂性”,强调应该特别重视传统产业和吸纳劳动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我国这样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点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今后的发展中,在优先发展高新产业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农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投资,应努力缩小地区经济的差距,促进国内市场的联合、资金的融通,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Page36-----------------------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7()7()第77章货币理论((上))本章思考题1111.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的财政收支。为改变政府的收支状况,有一系列的方法,其中有一部分为直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发放量,增发通货,扩大基础货币构成中的通货总量;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财政赤字也同样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总投放量。(2)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黄金是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当中央银行向财政部购买黄金时,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即放出了部分的本币通货,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同样,当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时,也使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中央银行买进外币,放出本币,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3)技术和制度性因素。典型的例子是在途票据,结算中的票据事实上是中央银行为结算而向存款机构提供的短期信贷。若存款机构贷记该票据,而中央银行没有及时借记出票机构的准备金账户,总准备金则暂时增加。(4)中央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来达到影响基础货币投放量的目的。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放出本币,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量增加,基础货币量也由于中央银行放出本币而增加。这种操作的前提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2222.下列因素如何影响银行准备金的变化?(1)(1)((11))公众持有现金增加;(2)(2)((22))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3)(3)((33))财政部购买黄金;(4)(4)((44))财政部发行通货;(5)(5)((55))财政部持有现金增加; (6)(6)(6)外国政府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6)(7)(7)((77))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8)(8)((88))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9)(9)((99))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答:(1)公众持有现金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2)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3)财政部购买黄金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4)财政部发行通货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5)财政部持有现金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6)外国政府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7)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8)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9)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3333.什么叫冲销?中央银行进行冲销的目的和前提条件是什么?答:当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在外汇市场买人外汇时,会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通过在公开市场卖出等额证券,基础货币恢复到原来水平,这种操作方法称为冲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冲销来调整基础货币量,抵消其他因素造成的基础货币量的波动。中央银行进行冲销的前提条件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4444.根据定义,推导出货币乘数-----------------------Page37-----------------------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答:当只有法定准备金一种漏出因素时,存款存量为D=R/r,其中r为法定活期存款dd准备金比率上是准备金额,这时的货币供给为D=R/r。当出现现金漏损(中央银行对商业d 银行的负债就有一部分转化为中央银行对通货持有者的负债)后,这时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就包括商业银行准备金R和公众预行有他通货C,即H=R+C,这里H表示基础货币,也被称为强力货币。如以e表示每1元存款中银行持有超额准备的百分率,k表示公众手持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比率,t和r;分别表示非个人定期存款比率和非个人定期存款的准备金比率,则t银行系统活期存款货币就有D=以M表示狭义货币供应量,根据定义有M=D+C。由于kd1是公众手持现金的比率,得:C=k·D。所以其中5555.卡甘的分析中,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与弗里德曼施瓦兹分析中的因素有何异同?答:(1)弗里德曼—施瓦兹分析的货币乘数的表达形式是:影响货币乘数的变量在这个分析中简化为两个:存款准备金比率(D/R)和存款与通货比率(D/C)。他们称这两个比率及高能货币H为“货币存量的大致的决定因素”,而这三个因素又分别取决于货币当局、银行体系和社会公众的行为。(2)卡甘分析的货币乘数的表达形式是:卡甘的分析中,决定货币乘数的变量也只有两个:通货与货币存量之比(C/M)和准备金与存款之比(R/D),与弗里德曼—施瓦兹的分析不同,后者为存款与通货比率(D/C)和存款与准备金比率(D/R),但这些区别并无多大理论上的意义。(R/D)只是(D/R)的倒数,而(C/M)同(D/C)一样也反映了M、C、D三者之间的关系,因为M=C+D。卡甘也认为,政府控制基础货币,而公众和商业银行则共同决定基础货币为公众和银行所持有的比例。6k6k66.在乔顿分析中,通货是如何影响活期存款比率kk和货币乘数的?答:乔顿模型的推导过程:式中,r代表各种存款的加权平均准备率,存款包括商业银行活期存款(D)、私人定期存款(T)和政府存款(G),公众手持通货(C)。定期存款(T),政府存款(G)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分别为k、t、g。在乔顿模型中,货币只包括通货和活期存款在内(M),决定货币乘数的变量有k、r、1t、g。通过货币乘数的表达式我们可以看到,当r、t、g上升时,货币乘数减少。而通货比率k的变动则需另行分析,在特殊情况下(货币乘数m<1),当基础货币供应保持不变时,公众降低通货比率k,基础货币中的C下降,k等值上升D随之上升,但上升的绝对量小于k的上升量,因此货币存量M下降,货币乘数m=M/H用减少,即货币乘数与k同方向变11 动。当然,由于私人活期存款占了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很大一部分,存款准备金通常只占存款的较小比例,(R/D)远小于1,实际经济中,m与k总是反方向变动。7777.货币供应新论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是什么?答:(1)货币供给新论是与货币供给“旧论”相对立的一种观点。在旧论中,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机构被严格区分开来,法定准备金的要求使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能力受到限制,而其他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则被看成仅仅起到媒介信用而不是创造信用的作用。在旧论中,银行与给银行金融机构区别的核心是后者的负债不是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因而不是货币。在新论中,商业银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新-----------------------Page38-----------------------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论批评货币供给理论乘数方法所隐含的货币供应是可以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的观点,而认为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反映银行和其他经济单位行为变化的内生变量。旧论中的存款创造机制只考虑了供给方,即只限于银行可以创造的最大存款量,事实上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银行也只能贷出公众所需要的数量,当银行从新增贷款中得到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旧论所描述的存款扩张机制就失效了。(2)货币供给新论的特点:①极为重视利率及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新论的代表托宾等人认为,视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是错误的,货币供给深受利率和货币需求的影响人和M之间并不存在简单明确的倍数关系,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及公众的货币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利率弹性。利率的变动既诱使银行调整其资产经营规模,也引导社会公众改变其资产偏好行为。其次,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基础货币。和法定准备金比率这些外生变量。只有当银行体系有足够的贷款和投资机会,才能实现存款货币的创造,而这是中央银行无法控制的内生变量。②强调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二战后,美国的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蓬勃兴起,新论的支持者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同商业银行一样,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对活期存款与其他金融资产作出严格区分,理由是:A.其他金融机构的某些负债同活期存款一样具有支付功能,所以它们往往被人们视为货币的良好替代物。B.其他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等方面的激烈竞争,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削弱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C.商业银行未必能尽量扩张存款,因为人们对贷款和活期存款的需求是有限的。-----------------------Page39-----------------------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 8()8()第88章货币理论((中))本章思考题1111.试比较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异同。答: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巅峰,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学说就是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1)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是货币交易数量说的代表,他曾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MV=PT,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量,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T为各种商品的交易量。所以费雪认为其中V和在长期内都不受M的影响,V由制度因素决定,而T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和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所以费雪的结论是“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2)现金余额说是马歇尔、庇古等剑桥经济学家创立的,他们考察货币的作用时强调了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因素。剑桥方程式中最常用的是:M=k×P×R,其中k是R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R为“真实资源”。由于R与k的外生性,现金余额说的结论与交易方程式的结论一致。(3)两个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如果设剑桥方程式中的R代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的交易量T,那么不管人们保留货币是为了方便交易或是作为一种财富持有方式,货币持有量总可以表示成交易量PT的某个份额,这时M=kPT,同时MV=PT,于是k=1/V,所以剑桥方程式中的k不过是交易方程式中V的倒数。但两个方程式又有很大区别,交易说着重分析支出流,而余额说是存量分析,着重在货币的持有而不是支出。2222.如何理解古典学派的两分法?答:由于古典学派将统一的经济整体机械地分为实物方面和货币方面,并将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截然分开,因而形成了传统的“两分法”。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只是便利商品交换的工具,是实际经济的外生变量,具有中性特质,即货币量并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据此而论,个别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于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绝对物价则决定于货币的数量,所以货币只不过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之上的一层“面纱”。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对实际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货币供给只影响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产出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因此,货币政策对经济也是不起作用的。由此看来,经济的长期发展完全是由实物部门决定,因而政府任何积极的货币政策都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货币政策的任务只是在于控制货币数量,稳定物价水平,维持货币的购买力。3333.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独创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它与传统的货币数量说有何异同?答:货币需求的投机动机是凯恩斯的独创,正是以投机动机为出发点,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走上了和传统货币数量说截然不同的途径。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一个关键是基于投机动机的流动性偏好L,它和利率呈反向关系,在传播货币量改变所产生的种种影响的过程中,起2 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货币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二是作为贮藏财富的手段。就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而言,它只是一种便利,没有什么重要性和实际影响,但就货币作为贮藏财富的手段而言,它将通过利率而影响投资,从而影响产出、就业和收人。古典学派只看到货币的第一个作用,而未看到它的第二个作用,因而得出货币中性的结论;而凯恩斯正是因为看到并强调了货币的第二个作用,所以才得出货币影响就业的结论,甚至将货币的存在看作是持久性失业的根本原因。4444.根据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货币供应量是如何影响就业和收入水平的?答:按照凯恩斯的说法,他的就业理论可以归纳为下列命题:①在技术、资源与资本状况不变时,总收人(货币收人和实际收人)决定于就业量N;②总收人与消费量D之间1-----------------------Page40-----------------------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的关系,称为消费倾向,如果消费倾向不变,则消费量取决于总收人,从而也就取决于总就业量N;③雇主愿意雇用的工人数N,取决于有效需求D,有效需求包括预期的总消费量因为总供给函数是由技术因素决定的,所以消费倾向和新投资量决定就业量N。(劳动就业量又决定劳动边际生产力,从而决定实际工资水平)当就业量增加时,D增加,但由1于消费倾向小于1,D增加得没有收入快。总供给超过消费需求的部分必须由相应的投资需1求加以弥补,否则就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就业量不会增加,从而引起失业。投资需求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若前者高于后者,投资需求增加;反之,投资需求减少。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于预期投资收益和资本财产的重置成本,在短期内,它上下波动;在长期中,它则趋于下降。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货币供给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需求即流动性偏好,由持有货币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决定。因此,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货币供应量改变对有效需求,从而对就业量的影响,“是由于货币数量可以左右利率这一点产生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趋于下降,投资需求上升,从而就业量上升,产出和收入增加。但是上述货币量对就业、产出发生作用的机制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①“如果公众的流动性偏好比货币数量增加得更快,则利率不会降低”(即流动性陷饼);②“如果资本边际效率比利率下降得更快,则投资量不会增加”(即投资对利率缺乏弹性);③“如果消费倾向下降,则就业量未必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利率机制失效,货币量对就业产出几乎没有影响。5555.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托宾模型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①鲍莫尔模型: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和规模经济有关,并首次将其用数学公式的形式表达,该模型本质上是运用最适度存货控制技术于货币理论的成果,所以又通称为“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模型”模型的内容是:实际平均交易余额为:这是著名的“平方根公式”,它表明:在交易量或手续费增加时,最适度现金存货余额将增加;而当利率上升时,这一余额会下降,从而将利率与交易性货币余额联结起来。②惠伦模型:论证了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也同样为利率的减函数,即。它表明最适2度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同净支出方差Q、非流动性成本b正相关,与利率r负相关。通过以上两个模型,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已被修正为M=M+M=L(Y,r)+L(r)。1212③托宾模型:将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扩大和修正为资产偏好或资产组合论。6666.为什么说交易动机是货币需求的必要条件?答:交易动机又可以再分为所得动机和业务动机。交易动机指的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从个人角度看,在这方面保持现金的目的在于度过从支出费用到取得收入这一段时间问隔,就是所得动机;从企业角度看,持有货币是为了度过从支出成本到销售收入的获得这一段时间,就是业务动机。由此可见,出于交易动机而持有货币是最基本的货币需求,如果不考虑加以动机,就无法考察货币需求,所以说交易动机是货币需求的必要条件。7ISLM7ISLM77.为什么说IISS—LMLM模型与凯恩斯的原意相背离?答:之所以说IS—LM模型与凯恩斯的原意相背离是因为:(1)IS—LM模型是以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的,当价格和工资可以自由升降时,通过“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经济能够自动回复到均衡状态。这与凯恩斯的观点相背离,《通论》中凯恩斯将经济均衡与非自愿失业同时并存视作经济常态,而充分就业是各种可能的均衡位置的极限点,是一种特例。(2)IS—LM模型忽略了凯恩斯在《通论》中反复强调的货币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和人们的未来预期对经济的重要影响。8888.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说与传统货币数量说的异同?-----------------------Page41-----------------------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式中,P代表价格水平,r、r分别表示债券、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为通胀率,Wbe为非人力财富对人力财富的比例,Y为恒久收人,u代表影响货币需求偏好的其他因素。不论采取哪一种名义来表示P和y,都不会改变上式中的关系,所以如果表示物价和货币收人的单位发生变化,货币需求量也应作同比例变化。在数学上,这意味着货币需求M是P和Y的一阶齐次式,即表示对实际余额的需求是实际变量的函数,它不受名义价值变化的影响。在形式上,这与传统的数量说非常相似,但有两点根本不同:一是在弗里德曼的方程式里,Y代表恒久收人,是作为财富水平的代表,而在交易方程式中,代表当前交易水平。二是弗里德曼不像传统数量说那样,假设V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认为货币需求是高度稳定的。弗里德曼进一步指出:“数量论者不仅把货币需求函数看作是稳定的,他还认为这一函数在决定诸如货币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等对整个经济分析极为重要的变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他才特别重视货币需求……数量论者还认为,影响货币供给的若干重要变量并不影响货币的需求……只是为了探究货币供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才是有用的。”9999.弗里德曼是如何解释商业周期中货币流通速度与收入同方向变动的?答:在商业周期中,流通速度和收入是同方向波动的,由于流通速度是货币需求的倒数,这就意味着货币需求是收人的减函数,这与长期的结论相反。弗里德曼用自己独创的“恒久收入”的概念解释这一点,恒久收入像实测收入(即当前收人)一样会在商业周期过程中波动,但“恒久收入”上升幅度小于实测收人;在衰退阶段“恒久收入”的下降幅度又小于实测收入。流通速度如果按“恒久收入”计算,则有可能在繁荣时期下降,从而货币需求上升;在衰退时期上升,货币需求下降。10101100.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量对经济发生作用的机制是什么?货币主义者为什么不提倡积极的货币政策?答:货币主义者的传送机制主要是资产组合效应。在资产组合的理论体系中,货币是一种代表一般购买力的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货币也有其外在的或隐含的收益率。不同于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强调的是包括实物资产在内的一种资产组合效应,而不仅仅是金融资产的利率,而且他们认为货币在金融领域内的可替代程度是很低的,因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所以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发生作用的传递机制直接而迅速,不像凯恩斯学派认为的那么间接和迂回,需要投资乘数效应的诱发。货币主义者不重视利率在传递机制中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扩大资产范围之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名义利率有误导的作用。一项扩张的货币政策可能只是暂时地降低利率,当货币供给的增加逐步渗透,导致支出增加,物价上升,利率又会开始上升。因此,利率是关于货币政策宽松还是严谨的容易误导的指标。货币学派的传送机制除资产组合效应外,还有财富效应。当资产价格上升后,资产所有者的财富增加,因此支出增加。如果是个人,其消费品支出增加;如果是厂商,投资支出增加,结果导致产出和收人的增加。 货币学派不提倡积极的货币政策,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货币数量与货币收入变化之间存在着“时滞”,时滞本身的长短变化不定。因此,在实践中,货币政策不可能用来作为经济微调的工具,企图利用货币政策作为稳定工具只会使经济变得更不稳定。货币政策应该实行“单一规则”,即保证货币供给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增长率。-----------------------Page42-----------------------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99第99章货币理论(下)本章思考题1111.你是如何理解通货膨胀这一概念的?答: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即:(1)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同样,也不能把经济周期性的萧条,价格下跌以后出现的周期性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贴上通货膨胀的标签。只有当价格持续地上涨作为趋势不可逆转时,才可称为通货膨胀。(2)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的上涨。(3)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明显上升,轻微的价格水平上升,比如说0.5%,就很难说是通货膨胀。不过,能够冠以“通货膨胀”的价格总水平增长率的标准到底是多少,取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敏感程度,是一个主观性的概念。2GNP2GNP22.衡量通货膨胀的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GGNNPP平减指数各有何优缺点?答:(1)消费物价指数(CPI)。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它反映消费者为购买消费品而付出的价格的变动情况。其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收集,公布次数较为频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消费中的居民消费这一部分,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一部分消费品价格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品质的改善,消费物价指数不能准确地表达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2)批发物价指数(WPI)。是根据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的指数,其优点是对商业周期反应敏感,缺点是不包括劳务产品在内,同时它只计算了在生产环节和批发环节的价格变动,没有包括商品最终消费时的价格变动,其波动幅度常常小于零售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因而,在用它判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对比关系时,可能会出现信号失真的现象。(3)GNP平减指数。它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其优点是范围广泛,除了居民消费品外,还包括公共部门的消费等,因此能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收集,需要对不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因此公布次数不如消费指数频密。33 33.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理论有哪两种形态?答:(1)凯恩斯的“需求拉上论”凯恩斯对传统货币数量说作了两个修正:①抛弃了流通速度固定不变的假设;②承认非充分就业现象的存在。他认为价格上升是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加而引起的,而总需求的增加不一定由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即使货币供给不变时,总需求AD上升,价格P也会上升),同时认为货币数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同比例上涨只是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后的特殊情况,而非普遍状况。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时,就会出现“半通货膨胀”状态,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当达到充分就业后,供给已无弹性,货币数量的增加,只会导致有效需求的增加,但已无产出增加的效用,反使单位成本随有效需求同比例上涨,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通货膨胀。(2)货币学派的“需求拉上论”货币学派强调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的决定作用,但产量的作用为辅,许多引起通货膨胀暂时性波动因素只有影响到货币增长率时,才会产生持久的影响,如果货币数量增长率超过产量的增长率,势必会造成通胀。在凯恩斯理论中,C、I、G与M之间并无固定的因果关系,两者可相互影响;而在货币学派的理论中,M变化是因,通胀变化是果,引起总需求变化的惟一因素是M的增减,而M又完全是由政府的货币政策所控制,所以货币供应量是一个独立的外生变量,其变动-----------------------Page43-----------------------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必定先于物价变动而发生。4444.可能产生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答:可能产生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1)工资成本变化。在封闭型经济中,标准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劳动生产率在前期没有提高和价格总水平在前期没有上升的情况下,货币工资自发的、一次性的增长。这种增长可能来自错误的通货膨胀预期,也可能来自具有垄断力量的工会为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所做的努力。一旦出现通货膨胀以后,工人为维持先前的实际工资水平而要求工资进一步上涨,从而出现工资—物价螺旋上升。(2)原料价格上升。如由于气候原因,导致农产品歉收,价格上升;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度提高价格,致使成千上万以石油或其加工品为原料以及以石油为能源的商品的成本上升。(3)间接成本推动。现代企业为了加强竞争,扩张市场,必须增加许多间接成本开支,如技术改进费、广告费等,将这些增加的间接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中去,就会引起物价上涨。(4)垄断价格。一些企业具有垄断力量,它们可以大幅度提高垄断价格,同时带动其他商品价格上涨。5555.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模型有几种?它与劳动力市场的特性有何关系?答:(1)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1959年,舒尔茨从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需求在部门之间的移动来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这就是著名的“需求移动论”。该理论认为:由于短期中需求在部门之间的大规模转移,资源缺乏流动性,不能从需求下降的部门流向需求扩张部门,以及工资和价格缺乏下降的弹性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也会引发结构性通货膨胀。②1967年,鲍莫尔提出了一个以不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核心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型。当先进部门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货币工资时,由于攀比,落后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以同样的比例提高。在成本加定价的通常做法下,整个经济必然产生一种由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③1974年,希克斯提出模型,将经济分为“扩展部门”和“非扩展部门”,当工资的上升由扩展部门蔓延到非扩展部门时,引起整个经济的工资水平普遍上升。④托宾也提出了类似的见解,提出了相对工资的理论。⑤还有一类分析小国开放经济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模型,称为“北欧模型”,证明对小国开放经济而言,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2)在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模型中,经济中存在两大部门,当一个部门的工资物价上升时,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要求两个部门工人的工资以同一比例上升,相反的状况出现时,工资与物价存在向下的刚性,结果引起物价总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6666.认为通货膨胀会促进经济增长的理由有哪些?促退论的理由有哪些?答:(1)认为通货膨胀会促进经济增长的理由有:首先,通货膨胀的直接表现是货币供给过多,货币是由政府强制发行的,多发行的那一部分直接表现为政府的收入,可以用于增加投资。政府用多发行的货币来购买社会物资,等居民拿到货币再去购买商品时,市场上的商品已经减少,而存留于流通领域中的则是更多的货币,这时物价开始上升,居民持有的货币事实上已经贬值,所受损失被国家占有,用于投资。这实质上是政府对所有货币持有人的一种隐蔽性的强制征税,称为“通货膨胀税”。如果居民的消费不变或消费的下降小于投资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产出以新增投资的倍数上升。其次,通货膨胀具有一种有利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即在通货膨胀过程中,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比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加得更多。与此同时,高收入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Page44-----------------------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比低收入阶层高,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高收入阶层的储蓄总额增加,转化为投资,导致实质经济的增长。第三,在通货膨胀初期,全社会都存在货币幻觉,将名义价格、名义工资、名义收入的上涨看成是实际的上涨。就业者将名义工资的增加看成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因而他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企业家将一般物价上涨看成是自己产品的相对价格的提高,因而扩大投资,增加雇佣工人,单个企业家行为的集合就导致了就业的增加和产出增长速度的加快。第四,通货膨胀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构成了持有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通货膨胀率上升,导致持币的机会成本上升,由于实物资产和现金余额两种财富形式之间的替代性,经济单位会增加实物资产的需求,从而推动投资和产出的增加。 第五,通货膨胀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价格存在下降的刚性,相对价格调整困难。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上涨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之间是不平衡的。长线产品的价格和短线产品的价格都上升,但短线产品上升的幅度更大,因此,两类部门的投资都可能增加,但短线产业的投资规模比长线行业大,增长速度快,从而全社会的产业结构可以得到局部调整。(2)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降低效率,阻碍经济增长,这种观点被称为“促退论”,理由是:首先,在通货膨胀时期,价格上升和工资增加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不对应的,工人可能会通过罢工等方式向政府和资方施加压力;政府从本身利益考虑,可能对某些价格实行行政控制,从而使经济运行缺乏竞争性和活力,价格的信号作用削弱,经济效率下降。其次,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贬值,存贷款风险增大,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导致金融活动的瘫痪。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控制名义利率,导致对借贷资金的过度需求,出现对借贷资金实行配给的局面,从而使资金的运用得不到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快经济成长步伐的作用。第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错误地引导资金流向,使一部分资金从生产部门转向非生产部门,对长期经济增长不利。在通货膨胀中,进行投机的商业资本周转快,投机者对商品、黄金、外汇和有价证券进行投机交易可获取丰厚投机利润。而投入生产领域里的资本,一般周转期较长,在物价上涨时期,进行长期生产投资是不利的,生产不如囤积。结果一部分工业资本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服务于投机活动,生产资本减少,经济衰退。第四,通货膨胀会降低储蓄。一方面,通货膨胀会减少人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削弱其储蓄能力;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又会使本金贬值,人们对储蓄产生悲观预期,边际储蓄倾向下降,出现消费对储蓄的强迫替代。投资资金减少,生产规模因资本缺乏而缩减。第五,反复无常的通货膨胀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加大,价格信号的确切性降低,增大生产性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打击投资信心,生产萎缩。7777.什么叫菲利普斯曲线的第一、二、三阶段?答:第一阶段的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上升率之间存在一种比较稳定的替代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膨胀性政策,刺激投资与消费,增加有效需求。此时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支持通货膨胀效应理论中的“促进论”的。第二阶段的菲利普斯曲线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一些国家通货膨胀也同时上升,弗里德曼提出适应性预期理论和“自然失业率”概念,此阶段的菲利普斯曲线支持“中性论”。第三阶段的菲利普斯曲线被弗里德曼定义为长期内向上倾斜的曲线,他认为高度的和变化的通货膨胀,可能也提高自然失业率,此时曲线则支持“促退论”。8888.治理通货膨胀的需求政策、收入政策、供给政策以及结构调整政策分别针对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各有什么优缺点?答:(1)需求政策。主要针对总需求过度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包括:-----------------------Page45-----------------------①财政紧缩政策:主要方式有削减政府支出;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和福利支出;增加赋税,抑制私人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其优点是紧缩较大时,通胀得到迅速抑制;缺点是财政 支出刚性大消减时阻力很大,且易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②货币紧缩政策:减少货币总量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缺点是货币当局不一定总能完全控制货币总量及其增长速度。(2)收入政策。即工资物价管制政策,针对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优点是在成本推进的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出现时,能用较小的代价加以遏制,又不造成大规模失业。缺点有:①保守性的指导性政策或税收政策,效果取决于劳资双方与政府的合作中②强制性收入政策会妨碍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③如果价格策划的同时没有采取相应的紧缩需求的政策,只不过使公开的通货膨胀转为隐蔽型的。(3)供给政策。针对有效供给不足,需求相对过剩造成的通货膨胀,着力增加生产性供给,措施有:①减税;②削减政府开支;③限制货币增长率,稳定物价。优点是强调了一向被人们忽视的供给方面的因素,从供给人手。缺点则是过分夸大了减税的作用。(4)结构调整。针对结构性通货膨胀,措施有:①微观财政政策:不变动税收总量,而只调节各种税率及其施行的范围;不变动支出总量,而凋节支出项目。②微观货币政策:利息率结构,信贷结构调整。优点在于强调了供给中的结构性因素。缺点在于缺乏总量上的压缩。9999.试比较各种通货紧缩理论的异同。答:(1)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凯恩斯更多使用就业不足、有效需求不足这样的术语来描述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缺口类似,实际有效需求同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之间的差额被称为通货紧缩缺口。在封闭经济中,有效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三部分。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有效需求决定了社会的产出水平。由于消费较为稳定,经济波动主要源于企业投资的不稳定:而投资需求取决于企业的利润预期。因此,经济衰退的原因在于企业家利润预期的突然下降,投资的不稳定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又会因乘数效应加剧。凯恩斯理论的政策含义是:在经济严重衰退时,企业家的利润预期非常之低,以至于任何低利率都显得太高,因此以货币政策抑制衰退,效果不会明显,只有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来稳定有效需求。凯恩斯认为,不论通胀还是通缩,都会产生巨大的损害。在财富的再分配上,通胀相对严重一些:而在对生产财富的影响上,通胀有过度刺激的作用,通缩有阻碍作用,且更具有危害性。这是由于通缩加重了债务人的负担,导致人们把资产转变为现金,以摆脱风险,导致生产过程的低落,从而导致失业的增多。(2)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米塞斯和哈耶克认为,通货紧缩并不是独立形成的,而是由促成经济萧条的生产结构失调所引起的,因此通缩是一种派生的过程。从充分就业开始,银行系统派生的信贷增加将促使市场利率下降,低于自然利率(使经济体系保持均衡的利率)。企业家因此重新配置资源,从消费品生产转向投资品生产。在一段时间后,消费品价格相对于投资品就会上涨,这标志着生产的时间结构需要重新配置。为使经济体系重新向均衡方向调整,有必要提高利率,这会使那些在低市场利率时有利可图的投资变得无利可图,危机随之出现。假如银行信贷能够继续发展下去,就可能避免危机的发生。但问题是随着银行信贷的扩 张,货币流向投资品部门,而过度投资使得投资品部门的预期收益不能实现,银行贷款质量相应恶化,银行体系为防范自身的风险被迫收缩信贷,这会导致通货紧缩的发生。因此,通货紧缩是繁荣过度的必然后果,应通过市场机制自发治愈。而抑制衰退的最佳-----------------------Page46-----------------------课后答案网www.khdaw.com行动是防患于未然,防止繁荣的过度发展。他们认为,公共工程和政府投资项目是有害的,因为他们会导致进一步的扭曲,阻碍资本结构的进一步调整。(3)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费雪的理论从某个时点经济体系中存在过度负债这一假设开始。费雪认为,新发明、新产业的出现或新资源的开发等导致利润前景看好,企业因此过度投资:债权人一旦注意到这种过度借债的危险就会趋于债务清算;这种清算会导致企业销售、利润的下降,经营闲难;带来货币收缩、流通速度下降,价格水平的下降:又引起产出、就业的减少,信心的下降。最终带来对利率的复杂扰动,尤其是名义利率的下降,实际利率的上升。债务是初始原因,债务利息是最终结果;而所有波动都是由于价格下降而发生的。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二者会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二者的结合会导致巨大的灾难。因此,即使价格水平是稳定的,仍然有可能出现过度负债问题,控制价格水平颇为重要。(4)货币主义的理论分析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政策对抑制经济衰退无效的观点,遭到了货币主义学派的反驳。货币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货币对于经济活动是重要的,货币存量的大幅度变动是一般价格水平大幅度变动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当货币紧缩时,货币的边际收益上升,人们就会将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转换成货币资产,直到重新构成新的资产组合使得各资产的边际收益率相等。这就可能导致金融资产和实物价格的降低。但是,货币存量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之间的关系也并非机械不变,产量的变动与公众希望持有的货币数量的变动会造成货币存量变动与价格变动之间的不一致。一种情况是货币供应量还在增长,但由于货币供应的增长慢于经济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货币存量的变动与价格水平变动不仅在幅度上存在不一致。而且由于从货币存量的变动到价格水平变动之间的传递存在时滞,而且这种时滞的长短难以把握。因此相机抉策的货币政策不仅无助于经济的稳定,往往还加剧经济波动。所以,必须使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即货币主义一直倡导的“单一规则”。(5)萨缪尔森、布坎南、瓦格纳等人的“滞一缩”理论这是战后出现的一种反凯恩斯主义的、与“滞一胀”相对应的理论。通货膨胀的结果是“滞—胀”,通货紧缩的结果是“滞—缩”,两者并非是毫无关联的,往往是经常相伴和互相交替的。“滞一缩”理论认为:通货膨胀也好,通货紧缩也罢,都是政府政策的产物,原因在于政府干预过多,政策失当。政府活动的扩展本身就可能是不稳定的一个根源。控制过高的通货膨胀容易导致通货紧缩,而治理通货紧缩又要求扩大开支,实行通货膨胀,两者一旦交替循环,便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困境。所以“滞—缩”同“滞—胀”一样难于治理。关于“滞—缩”的形成和作用机理:货币收缩抬高利率,这压低投资支出,并且通过乘数抑制总需求,并以此降低产量和价格。这个基本顺序是:M(货币供应)↓→r(利率)↑→I(投资)↓→Y(总收入)↓和P(物价水平)↓。”由此可见,Y和P的下降完全是 由M的下降所引起的,即由通货紧缩所致。Y和P的下降又会进一步迫使与促进M的收缩,如此循环往复,必然造成经济衰退、停滞和通货紧缩并存。“滞一缩”理论虽然也着眼于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来分析通货紧缩,但它不同于以往的货币理论,它是着眼于反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的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其基本点是反“滞一胀”,但结果却落了个“滞一缩”。因为它没有抓住资本主义经济发生“滞一缩”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而只是认为其原因在于由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过多,经济中发生严重过度的通货膨胀而不得不实行通货紧缩政策所致,因此“滞—缩”理论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滞缩”现象的深刻经济根源,这是它无法超越的局限性。但同样不能-----------------------Page47-----------------------否认的是,“滞—缩”理论也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即它指出了通货紧缩的政策原因,并大力反对国家干预过多,反对通货膨胀,这对各国政府都是有实用价值与借鉴意义的。(6)克鲁格曼的通货紧缩理论面对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通货紧缩的蔓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创造性地发挥和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的流动性陷阱理论,主张推行“激进”的或“反传统”的货币政策主张,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新凯恩斯主义”的通货紧缩理论。克鲁格曼认为,第一,当今世界上发生的通货紧缩不是由供给过剩造成的,而是起因于社会总需求不足。第二,通货紧缩、物价下降,是市场价格机制强制实现经济均衡的一种必然,更是流动性陷阱作用的结果。第三,必须对适度通货膨胀政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主张用“有管理的通货膨胀”来治理通货紧缩,这是对传统货币金融理论的挑战。传统货币金融理论认为,物价水平的稳定是实现经济均衡的条件。公众对物价水平保持稳定的预期,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必要前提。克鲁格曼的看法恰好与此相反,他证明了在“流动性陷阱”的条件下保持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不再是中性的,而是紧缩性的负面影响;公众对物价稳定的预期,会使货币政策丧失效力。因此,不要盲目追求物价水平稳定,更不要造成公众对物价稳定的预期。一旦通货紧缩发生,可以用有管理的通货膨胀或适度的通货膨胀来进行治理。那就是增发货币,扩大支出,增加需求,以更多的货币吸纳和消化所谓的过剩商品,以此来实现经济均衡,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克鲁格曼的通货紧缩理论的缺陷在于:过分钟爱激进的货币政策,而忽视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认为结构调整与改革无助于即期经济复苏,这无疑有失偏颇。运用财政手段扩大投资,不仅可以改善经济结构,扭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错误及脱节状况,更重要的是可以扩大需求,给实际利率以向上的推力,增加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果供给结构不从根本上得以改善,使用“有管理的通货膨胀”,不仅不会抑制住通货紧缩,反而会由于经济结构的恶化,使得通货膨胀难以适度,而最终走向恶性通货膨胀的老路。所以,克鲁格曼的用适度的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的主张,会不会再导致经济陷入恶性通胀的陷阱,也是值得警惕和需要探究的。(7)伯纳克的信贷中介成本理论美国经济学家伯纳克认为,货币主义理论单纯从货币供应收缩的角度去解释通货紧缩和大萧条是不充分的。伯纳克在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的基础上,于1983年提出了信贷中介成本理论,从信贷中介成本的角度去解释金融危机和大萧条的关系,从而对货币主义的通货紧缩理论作了补充。伯纳克认为:信贷交易成本的上升迫使银行提高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上升又会进一步增加债务人无法还贷的风险,这使得银行普遍惜贷。银行的惜贷使得经营者难以从银行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这就限制了生产能力的提高;另外,消费者会因消费信贷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当前消费。所以,信贷中介成本的上升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 方面造成了总产出的下降。显然,伯纳克的信贷中介成本理论并没有超出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供应收缩理论的范围,他也认为通货收缩是经济大萧条的诱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