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练导学”思想内涵解析

“以练导学”思想内涵解析

ID:21741329

大小:1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以练导学”思想内涵解析_第1页
“以练导学”思想内涵解析_第2页
“以练导学”思想内涵解析_第3页
“以练导学”思想内涵解析_第4页
“以练导学”思想内涵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练导学”思想内涵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练导学”思想内涵解析“以练导学”思想内涵解析董翱一、释名“以练导学”是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从事的“和美”语文研究进入第三阶段“生态观层面的研究”后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望文生义,“以练导学”,似乎就是通过练习来引导学生学习。在《盛新风:生态文明烛照下的和美教学》一书中,曾就“以练导学”有过这么一番阐释:“通过设计有效的练习,以及在学生练的过程中教师艺术、巧妙地穿插引导,达到促进学生有质量、高效地学的目的。”“在‘以练导学’的过程中,练是载体,导是路径,学是落点。”抽去各种修饰成分粗粗一看,这番阐释好像和前面的字面

2、意思差不多。“以练导学”的内涵难道果真仅仅如此而已吗?当然不是!那么,为什么是“以练导学”,而不是“以讲导学”?为什么是“以练导学”,而不是“以学导练”?为什么是“以练导学”,而不是“以练测学”呢?这可不是玩文字游戏,一字之差,顺序一变,意义大不相同!二、溯源任何研究,释名是第一步。但仅仅释名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真正深入透彻把握就必须放到历史和时代中去考察。正如牛顿所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以练导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也有其思想源头。在此,试图从历史流变的角度进行梳理研究,

3、以期更好地理解“以练导学”的内涵。翻阅与教育相关的历史文献,我们并未发现针对“以练导学”的专门论述,不过在“知与行…做与学”等比较接近的方面古代不少先贤还是有所意会或阐释。比如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亚里土多德认为“学会做一件事的唯一办法就是动手去做”。“以练导学”最重要的来源,可能是近代以来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们的一些思想。如下表格罗列了所能搜集到的不同研究者的一些观点。通过这一番追本溯源,可以发现“以练导学”绝非“通过练习引导学习”那么简单,它秉承了前人思想中的一些

4、精华。1.实践运用。各位研究者的着眼点和表述虽各不相同,但其关键词无非是“练习”“做”“训练”“尝试”,而这些关键词的本质都是指向实践运用。如果说杜威先生作为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倡导实践运用无可厚非的话,为什么其他背景的研究者,看法也会和他如此惊人的相似呢?概因实践运用,符合“实践一认识”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认识论规律,也符合知识来自自主建构、能力形成于实践操练这些教育心理学原理。由此可见,“练”是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形态,也是语文课堂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训练”“练习”一度是语文教学的流

5、行语,但本世纪新课改的头十年,这两个词的名声似乎不大好,语文教学以谈“感悟”、谈“体验”、谈“人文”为时尚,煽情的教学语言、独特的个性感悟、动情的学生朗读、优美的背景音乐、丰富的拓展资料、精美绝伦的教学媒体,乃至流淌的泪水等似乎成了践行新课标理念的标志。至于“训练”和“练习”则被视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更有甚者,有些语文课堂呈现出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奇观”。在这种情况下,盛新风老师重提“练”的概念,主张以“练”,而不是以“讲”来导学,是为“练”正名,是对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矫枉过正、偏激极端现象的一种纠偏,

6、是对“运用性”“实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性质的一种彰显。2.以生为本。众所周知,杜威先生是“儿童中心说”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教学方法之最重要者,须以儿童为教学之中心,切不可以科目为教学之中心”。师承杜威的陈鹤琴,尤其是陶行知进一步提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做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组成完整的有机体。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邱学华和周一贯两位老师分别就数学和语文学科进行了尝试教学的研究。相较于传统的课堂,尝试

7、教学注重“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练”与“讲”、“教”与“学”位置的变化,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化,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盛新凤老师以其“和美”语文的视角,将前人生本思想向可行、清晰的方向推进了一步。“练是载体,导是路径,学是落点”:一方面通过学生的“练”将课堂的时间归还给了全体学生,提升了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通过学生的“练”将某些隐性的、即时的、个性的学习显性化、历时化、交流化,并依据由此而来的冲突和差异针对性地、艺术化地引导点拨,提高了全体学生学的效果。学生主体性

8、在时间、地位、范围上的增加、升格、扩大,折射出盛新凤老师对教学本质的深刻思考,即“学”是起点,亦是终点;“学”是动因,亦是目的;“教”始终指向于“学”,永远服务于“学”。三、发展“以练导学”不仅秉承了前人“实践运用”“以生为本”的理念,还结合盛新凤老师多年“和美”语文的实践与研究,在理论构建、实践操作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现聚焦于“练”这个点,以点带面,就其发展略加阐述。1.丰富“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