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40455
大小:61.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4
《职业中学物理教学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职业中学物理教学特征摘要:职业中学的物理教学于普通中等学校,一是培养对象及目标的差异、职中的物理课是作为基础课而开设的,不同专业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点存在差异,学生的基础也不齐,因此要灵活变通教学内容。二是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差异,学生入学基础簿弱,存在自卑心理,信心不足,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德"、"志"、"趣"上下工夫。关键词:教学特征教学内容心理特征学习效果特征不同特征不同特征不同正文:特征不同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经济腾飞的源动力,而职业学校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教育体系中
2、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职业中学的物理课程是作为基础课程而设置的,它不仅与专业课程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有别于普通中等学校的物理课程,具有本身的特殊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一、灵活变通教学内容不同特征不同特征不同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职业中学的物理教材是为了适应各专业而编写的,因而有职业中学基础课程的普遍性,但各个专业特点不同,涉及的物理知识点存在差异。据此,职中物理教学内容,在吃透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应结合职中的专业特点、联系学生实际予以灵活变通。(一)根据专业变通教学内容职业中学的专业与其培养目
3、标有密切关系,这就决定了各科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对于物理教学内容,在教材系统的基础上,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协调关系,做到因专业种类选择教材,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例如,对机械、机电一体化、建筑专业,力学内容应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等内容予以加深拓宽。也为后续课程《机械基础》、《工程力学》、《建筑力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对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等专业、应酌情减少力学内容,突出电磁学内容,例如电磁感应、电路计算,交流电产生和应用等,并适当增加课时,为以后开设《电工学》
4、、《电子线路》等课程作好准备。(二)联系职中学生实际变通教学内容职业中学学生情况各异,基础参差不齐,任课老师做好深入的摸底工作,吃透班情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认识能力,采取巧妙灵活的办法,增加或删减、压缩有关章节的教学内容,既按教材系统教学,又不呆板划一,使学生在学习上既吃得饱,又吃得消。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其学习潜力较大,应适当拓宽知识面,多增加实际应用知识,开阔视野,也为今后学习或深造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学习完牛顿第二定律ZF=nia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以后,可增加公
5、式所表示的瞬时性、矢量性的知识实例,并适当增加有关运动学与力学结合的练习题,巩固其所学内容。而对于部分有升学要求的学生,应在课外再布置一部分选学内容和难度较大的选做题,以拓宽知识面,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班级,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按照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采取学一点、会一点的方式,培养兴趣、循序渐进。例如,在学习磁感应强度概念时,只让学生清楚地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即可,不一定给出它的定义SB=F/IL。总之,职业中学的物理课程,根据专
6、业和学生实际变通教学内容,是比较经常的工作,这是职中物理教学的特征之一,也是区别于普通中学物理教学之所在。二、注重学生心理特征由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决定了教学过程为"双边"活动,对于职业中学的物理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特征。(一)趣志学习效果有志定有趣,有趣必有志;趣从志生,志能生趣。这就是,"趣"跟"志"的辨证关系,最终要落实到学习效果,但只有教师指导得当,才能使"趣"激起学习物理的"志"。为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必须根据职业中学培养对象心理特征的特殊性,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基础与
7、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较差,因而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缺乏学习的信心,这是少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而大部分学生进校后,只为学点专业知识,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混个毕业文凭,学习上缺乏紧迫感,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另外,认为职中的培养目标是职业技术人才,学习重点是专业技能,因而学生往往忽视对基础课的学习,对物理课的学习就是如此。因此,职中的物理教学,更应努力提高讲授技巧,善于"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以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志趣。1、由浅到难,循序渐进,培养兴趣。如上所述,职业中学的物理教学应从学生智力水平的实际出发,对难度较大的知识
8、,开始可适当降低陡度,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学过程和内容要体现从一点一滴着手,使学生享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从而激励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力的分析"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掌握单个物体的受力分析,并进行练习,而后再将物体系的受力分析,逐步达到教学目标。"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而课堂提问应注意技巧,设问要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做到因人设问。职中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