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社会制度下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不同社会制度下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ID:21740168

大小:6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4

不同社会制度下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_第1页
不同社会制度下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_第2页
不同社会制度下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_第3页
不同社会制度下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_第4页
不同社会制度下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社会制度下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社会制度下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价值体系作为人的价值观念的社会历史形态,随着每一个历史阶段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五大社会历史形态,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各具特色的价值体系。环顾古今中外,能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明显借鉴意义的,主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体系。此外,近现代中国人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对确立新的社会价值体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们构建社会价值体系的思路,也值得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学习与借鉴。一、中国封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是一个生命力旺盛而持久的社会形态。两千多年来

2、,虽然政权历经更迭,但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或者社会制度,却具有超强的稳定性。直到近代,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强力冲击,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厦才趋于瓦解。中国封建社会超强稳定的背后,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地理环境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设计等因素,都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最为关键的是以“仁”、“礼”为精髓,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社会价值体系,维护了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强稳定剂。“仁”与“礼”是中国封建社会精神支柱--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孔子那里,“仁”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价值范畴。“仁”的第一层内涵是“爱人”。《论语?颜渊》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可见,在儒家思想

3、里,“仁”的观念建立在爱人之上。那么,以什么方式体现爱人呢?《论语?雍也》中说“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卫灵公》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儒家思想里,爱人就要推己及人,自己欲立、欲达,首先要立人、达人,自己不愿去做的,也不要施加在别人头上,做到这些,才能算作“仁”。“仁”的第二层内涵是“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要求主体自觉约束自己,“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主体的自我约束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达到“仁”。在“爱人”与“克己复礼”的基础上,孔子“仁”的理念与宗法血缘制度相结合,形成了家庭生活中的“孝悌”

4、观与社会生活中的“忠恕”观。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仁”的理念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因为它有很高的起点。如果说“仁”构成中国封建社会价值体系的思想内涵,“礼”则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价值体系的行为规范。在孔子那里,“礼”是源自“仁”的自觉行为,是一种礼仪规章制度或者说行为规范。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论语?尧曰》中,孔子讲“不知礼,无以立也”在《论语?子路》中,孔子讲“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在《论语?宪问》中,孔子讲“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在这里,孔子以“礼”作为规范,制约人们的道德生活,也制约人们的政治生活。儒家思想中“仁”与“礼”的统一,

5、既体现了主体的内在思想准则和道德修养,又体现了主体达到理想道德境界的外在手段。这种伦理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理性特征,是一种积极入世的进取理论,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需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习俗、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仁”、“礼”思想产生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价值体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标志,第二个阶段以唐代“三教合一”为标志;第三个阶段以宋明理学为标志。在中国封建社会价值体系形成过程中,先秦时期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唯有以“仁”与“礼”为精髓的儒家学说,成为主导中国封建社会价

6、值体系的思想支柱。从内因来看,儒家伦理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下的民族心理,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需要,因而能够在诸子百家中胜出。从外因看,西汉董仲舒在加快儒家思想主导封建社会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先秦儒学的核心“仁”和“礼”经过改造,最终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以“三纲五常”为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价值体系。西汉后期,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发现许多现实问题无法靠儒学来解决,于是把人生的理想与希望寄托上天。魏晋南北朝之后,儒学大一统局面结束,中国封建社会价值体系呈现出多元并存状态,儒、道、释三种思想此消彼长、交汇融合,形成“三教混元”局面。唐代社会价值体系以“三教合一”为

7、基本构架,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这一时期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价值体系发展进程中最具活力、最有成效的时期。安史之乱后,政治昏暗、社会衰落,人们的伦理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儒家的道统地位受到侵犯。为恢复封建伦理纲常,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倡导儒家道统,“三教合一”局面开始向宋明理学过渡。宋明理学家把天人合一理论发挥到极致,认为人类社会的纲常伦理于天理,宗法制度是天理的必然。朱憙进一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在理的制约下,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