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25168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木兰诗文言文注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木兰诗文言文注释 木兰诗文言文注释: 1.唧唧(jījī):纺织机的声音 2.当户(dānghù):对着门。 3.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惟:只。 5.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6.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8.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
2、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辞:离开,辞行。 14.溅溅(jiān木兰诗文言文注释 木兰诗文言文注释: 1.唧唧(jījī):纺织机的声音 2.当户(dānghù):对着门。 3.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惟:只。 5.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6.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8.军书十二卷:征兵的
3、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辞:离开,辞行。 14.溅溅(jiān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5.旦:早晨。 16.但闻:只听见 17.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啾啾(jiūjiū):马叫的声音。 19.天子:
4、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0.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21.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2.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3.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4.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5.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6.
5、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7.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8.不用:不愿意做。 29.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30.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1.郭:外城。 32.扶:扶持。将:助词,不译。 33.姊(zǐ):姐姐。 34理:梳理。 35.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6.霍霍(huò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37.著(zhuó):通假字通“着”,穿。 38.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
6、的头发。 39.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4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4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42.“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43.行:读háng。 44.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赏析】 木兰诗(曹道衡) 北朝长篇叙事民歌。它的产生
7、年代及作者,从宋代起,就有不同记载和争议。始见于《文苑英华》,题为《木兰歌》,以为唐代韦元甫所作。《古文苑》题为《木兰诗》,以为“唐人诗”。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据诗中“可汗大点兵”语,认为木兰“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则认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此后,历代都有人持“隋、唐人作”之说,但宋代黄庭坚已指出此诗并非韦元甫所作,而是韦“得于民间”(《题乐府〈木兰诗〉后》)。《乐府诗集》列入《梁鼓角横吹曲》,亦题《木兰诗》,云是“古辞”,并引陈释智匠《古今乐录》说:“木兰,不知名。”按《旧
8、唐书·韦元甫传》载,韦曾任浙西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职(黄庭坚谓韦任朔方节度使,误)。又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载,可知梁代和北朝乐府歌曲中都存有“燕、魏之际鲜卑歌”,且多“可汗之辞”。因此,《木兰诗》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鲜卑歌。流传江南,译为汉语,曾入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