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ID:21720897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_第1页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_第2页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_第3页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_第4页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新课程改革,使得科学课堂教学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它是自然科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活的活力。正因为种种原因,对教师的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观察;探究;动手动脑;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97

2、-02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从新的可能性,从新的

3、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的想象力。"好奇、质疑正好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我力求抓住学生心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在课的开始就要激活主体,让小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蒸发》一课,我打破以往的常规,先让孩子们观看妈妈洗衣、晒衣、收衣的录像,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就踊跃提出了很多自己感兴趣或有价值的问题。这时,我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提炼出问题:衣服上的水哪里去了?为顺利完成新课任务,开展探究确定

4、了话题。  1.2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例如《热是怎样传播的》一课,课的开始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把一张纸包裹在一段自然水管上,然后放在火上烧,过了很长时间纸始终未燃烧,小学生对这个现象感到惊奇,纷纷提出了想探究的问题,这样孩子们的探求愿望自然而生。  2.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

5、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

6、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3.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

7、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

8、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