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课堂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课堂建设:思想政治课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育创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保障。 关键词:转变观念;主体;教学方式;评价体系;高效课堂 思想政治课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修养、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常
2、常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在上课时,过分强调知识要点的传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可持续发展,往往造成学生为了成绩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育创新。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政治课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和人才观。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有部分政治课教师仍然单纯口头说教、照本宣科来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有些政治教师口头上搞“创新教学”,实际上仍然坚持应试教育;不少政治教师仍
3、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个性鲜明的中学生,分数的高低成为衡量学生品行优劣的重要标准,落后的观念严重制约着教学创新的实施。 传统的政治教学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教师不能用自己固有的观念和方法来让新时代的学生来适应,而应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思维和方法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灵活变通。只有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真正转变观念,并首先实施自身的观念创新,才能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奠定基础。 二、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最根本的是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
4、与教学是学生进入教学活,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途径。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的接受,不能主动的参与学习。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在教学中老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学生能自己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理解的要自己理解,自己想法一定自己说;不懂、不理解的可以先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讨论等形式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对于都不能理解的,教师要主动的去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自己完
5、成,使学生“学会学习”,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培养学习型的人才,使学生成为适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应变力的人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解放了教师。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单一,有些教师采用“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听了深感“枯燥无味”,逐渐地失去了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强,比较枯燥抽象,教师要上好这一门课,很不容易。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
6、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积极研究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设计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热烈愉快,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而可以采用的方法也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不断的涌,如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典型案例来说明深奥道理,给学生树立榜样、做出示范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有效方法之一,能给学生以深刻的警示与激励,能起到醍醐灌顶的功效;讨论教学法,通过社会上的某些事件或现象让学生进行讨论,相互辩论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对事物能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辨别事非的能力;问题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同时积极主动
7、的学习,互相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认识集体的力量,成为一个学习型的人才。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将课堂教学还给学生的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改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程不仅要求创建新课堂,而且要求创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为中心,主要看教师讲得如何,把教材教得如何,很少甚至没有涉及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而在新课程“为
8、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论教”使得我们必须重新界定一堂好课的标准: 首先,看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