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ID:21716465

大小:236.68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0-20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_第1页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_第2页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_第3页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_第4页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文言翻译涉及哪些基础知识?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在哪里?文言实词2、注意古今意义4、注意一词多义3、注意词类活用1、注意通假现象5、注意偏义复词现象文言虚词特殊句式有实义的文言虚词判断、被动、省略、倒装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字字落实。2、语句通顺。“字字落实,留删换”文言翻译的方法“语句通顺,调补变”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名。留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

2、,临川王安石作记。“至和元年”是年号,“临川”是地名,翻译时应该保留。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古今意义相同的一些词语,皆保留不动。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换(最重要之一)译文:不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换——一般是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特别注意的是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词,一词多义的字词。换言之,留的留,删的删,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②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③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

3、)⑤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这里的“卑鄙”应替换为“地位低、见识浅”。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表时间、年龄、风俗的称谓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②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五。“既望”是古代时间称谓,大月为十六,小月为十五。这里七月为大月,故应译为现代的说法“十六”。③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译:登上王位而治理天下。“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天下”。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

4、守藩篱。(贾谊《过秦论》)译: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⑤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译: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④、⑤两例,“藩篱”是比喻修辞,应换译为“边防”。“庙堂”本指“庙宇”,这里比喻“朝廷”,应该替换。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诸如此类的还有“萧墙”“黔首”“阡陌”“七庙”“万乘”“神器”“垂拱”等。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夫晋,何厌之有?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甚矣,汝之不惠!”(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调——

5、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调(最重要之一)(1)主谓倒置主语后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如: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刘向《晏子治东阿》)译:你治理东阿是很好的啊!②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译:你不聪明也太厉害了!以上两例都是主谓倒装句,“子之治东阿”、“汝之不惠”是主语,“甚善矣”、“甚矣”是谓语。翻译时应调整顺序,主语在前,谓语在后。(2)宾语前置有多种情况,都应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先说谓语或介词,再说宾语。最值得注意的是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的句子。翻译时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调整。助词“之”、“是”

6、不译。如: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②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宾语前置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译:不懂得句读,不能解除疑惑。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古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借助词“之”“是”“之为”使宾语前置。此句按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是助词,帮助使宾语前置,不译。又如“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惟命是从”等。②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译:恐怕应该责怪你们吧?古汉语疑问句中,如果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于谓语动词之前。例中“尔是过”即“过尔”,翻译时将“尔”放到“过”的后面,“是”是助词,宾

7、语前置的标志,不译。(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借“之”和“者”使定语后置,常用“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结构。翻译时调整顺序。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②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苏轼《赤壁赋》)(3)定语后置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利之爪牙,强之筋骨”。翻译时把“利”放到中心词“爪牙”的前面。②客有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