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襄和秋柳诗赏析

冒襄和秋柳诗赏析

ID:21712550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冒襄和秋柳诗赏析_第1页
冒襄和秋柳诗赏析_第2页
冒襄和秋柳诗赏析_第3页
冒襄和秋柳诗赏析_第4页
冒襄和秋柳诗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冒襄和秋柳诗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董小宛的好丈夫冒襄“和阮亭《秋柳》诗原韵”赏析外尔山儿 《秋柳四章》是王渔洋(1634—1711)的成名作,作于清顺治十四年,是年二十四岁。这四首诗以秋柳为喻,实际为亡明而作的一曲挽歌,因而引起当时和以后许多人的共鸣。王渔洋在自撰年谱中说:“顺治十四年丁酉,二十四岁。八月游历下,集诸名士于大明湖,举秋柳社。赋《秋柳》诗四章,诗传四方,和者数百人。”他又在《菜根诗集序》中说:“又三年,予至广陵,则四诗流传已久,大江南北和者益众。于是秋柳诗为艺苑口实矣。”这四首诗以风神取胜,脍炙一时,是秋柳社的主题诗。王渔洋其实只在明朝生活了10年,对明朝的体会大体来自他明朝达

2、官贵人的家庭,在他的一番哀叹中,感慨了明亡,但没有指斥清朝,并且认为当时遗民志士的抗清行为,难以成功,不应继续。如此一番后,他也像他说的一样,昂首做了清朝的达官贵人,并且写了一辈子的“神韵”诗,引导文风脱离社会现实。在王渔洋的《秋柳四章》一诗激起千层浪的浪花中,就有和王渔洋有多次交往的冒襄(1611—1693),他年长王渔洋23岁,可以说生在明,长在明,对明朝的灭亡体会就更深了。王当时在扬州做官,曾多次往来如皋的水绘园,共同的家庭背景使他们对明亡有共同的感受,但经历和观念地差异又使冒襄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因此写就唱和诗四首:和阮亭《秋柳》诗原韵一南浦西风合断魂

3、,数枝清影立朱门。可知春去浑无迹,忽地霜来渐有痕。家世凄凉灵武殿,腰肢憔悴莫愁村。曲中旧侣如相忆,急管哀筝与细论。二红闺紫塞昼飞霜,顾影羞窥白玉塘。近日心情惟短笛,当年花絮已空箱。梦残舞榭还歌榭,泪落岐王与薛王。回首三春攀折苦,错教根植善和坊。三无复春城《金缕衣》,斑骓蝶躞是耶非。张郎街后人何处,白傅园中客已稀。誓作浮萍随水去,好从燕子背人飞。误传柳宿来天上,一堕风尘万事违。四台城隋苑总相怜,忆昔萦堤并拂烟。金屋流萤俱寂寞,玉关羁雁苦缠绵。十围种就知何代,千缕垂时已隔年。最恨健儿偏欲折,凉秋闻道又临边。在冒襄存世的诗作中,这四首应该是他作为明末四大才子之一的

4、代表作了作之一,爱恨情仇,溢于言表,咏物与寓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第一首赏析南浦西风合断魂,数枝清影立朱门。可知春去浑无迹,忽地霜来渐有痕。家世凄凉灵武殿,腰肢憔悴莫愁村。曲中旧侣如相忆,急管哀筝与细论。“南浦西风合断魂,数枝清影立朱门”,起句中“南浦西风”源于白居易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南浦”和“长亭”一样,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南浦是水路,长亭是旱路。古人送别,折柳留客。作者一见“南浦”,令人顿生忧愁。而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柳叶飘零,只数枝尚存在西风中没魂似的飘摇。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倍增

5、哀愁?而在秋景的萧瑟、黯淡中,经过风吹雨打的明朝遗民内心更加凄凉、愁苦。“可知春去浑无迹,忽地霜来渐有痕。”美好的时光已经再也不见踪影了,冬天来了,地上的霜越来越重了。明去清来的现实,让作者心里觉得是那么的无奈。“家世凄凉灵武殿,腰肢憔悴莫愁村”,此处灵武殿应为灵和殿,南朝齐武帝时所建有灵和殿。五代李存勗的《歌头》词:“灵和殿,禁柳千行,斜金丝络。”明杨慎有《垂杨篇》:“灵和殿前艷阳时,忘忧馆里光风吹。”明夏完淳有《插柳》诗:“却忆灵和殿,杨花满地飞。”而王渔洋原诗中:“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要么是按照平仄灵武殿应是对的,而和则不对,要么大概冒襄

6、不愿意用同一名称吧,反正说的是遍植柳树的胜地。莫愁村在湖北钟祥县西,《唐乐志》:莫愁石城乐所出也,《容斋随笔》:莫愁者,郢州石城人。《舆地纪胜》记载:莫愁村,在汉江之西,《通考》:石城女子名莫愁,善歌谣。”1506年,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出生于此;1559年,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修建于此,这就是显陵。此村原为楚国历史名村莫愁村,后被嘉靖皇帝御赐村名“皇城村”。莫愁湖与明显陵相邻,一泓碧水明澈如镜,四周湖岸杨柳依依。莫愁湖因莫愁女而得名,莫愁女姓卢,名莫愁,楚国郊郢石城人,著名歌舞艺术家,曾得到屈原、宋玉的指导,完成了古曲《阳春白雪》

7、的入歌传唱。作者描写各地植柳胜地的柳树,均在秋风中凋零的一派悲凉的景象,“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惟有哭声一片。“曲中旧侣如相忆,急管哀筝与细论。”长歌当哭吧,在哀怨的丝竹管弦中,回忆过去的时光和情谊吧。一“急”一“细”烘托出作者肝肠寸断的怀旧之情,读来格外令人肝肠寸断,与遗民的心曲丝丝合拍,表达出对入如烟往事深深的追忆。二红闺紫塞昼飞霜,顾影羞窥白玉塘。近日心情惟短笛,当年花絮已空箱。梦残舞榭还歌榭,泪落岐王与薛王。回首三春攀折苦,错教根植善和坊。“红闺紫塞昼飞霜,顾影羞窥白玉塘。”“红闺”,红楼也,“紫塞”,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大江南北,

8、长城内外,城市乡村,都已是飞霜的秋天了,顾影自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