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ID:21703413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对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_第1页
对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_第2页
对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_第3页
对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_第4页
对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解的深度,讲解的方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本人从例题解决方式和例题教学时的注意事项两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例题;巩固;探索;拓展;相信学生    例题教学几乎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对于例题讲解的深度,讲解的方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要想开发学生智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重视例题教学。  一、明确例题的作用及应采用的解决方式  上课所研究的例题,多数是教材中的例题,教

2、师必须知道教材中放置这个例题的作用——想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或技能,进而为例题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例题的作用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巩固当堂所学知识,理顺思路,规范做题步骤  巩固本节知识,规范做题步骤是例题最明显的特征,也是最常见的例题类型。如八年级上册分解因式一节,在学习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学习公式“a2-b2=(ab)(a-b)”之后,要求把“4x2-9”因式。这个例题看似简单,它实际上考查的内容包括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及做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步骤。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一定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结合这个例题让学生说

3、出公式和例题各部分之间应怎样对应和转化。通过这个例题的讲解,应达到理解公式、应用公式、一通百通的目的。通过这个例题的规范步骤,学生明确如何把所要求的题目转化成公式特征来做题,这里实际上还包含着数学的转化思想的渗透。  (二)探索新知识,总结新类型题目的做题方法  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中,教材更新速度也在提高,形式新、容量大是新教材的特征。有些例题并不是讲解课文内容后的巩固内容,而是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容。通俗地说,不是已经学过的知识,而是有更多新的内容。如在七年级上册学完解一元一次方程之后,出现例题:“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

4、、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本节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而这里最难的部分是如何分析、如何列方程,在例题前并没有这方面的讲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列数的符号特征、数字特征、相邻三个数的特征、如何设未知数、如何列方程的问题。列出方程之后,用本节所学知识解一元一次方程就很容易解决了。本题出现的目的表面上是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实际上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构建方程模型,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学到的新内容:“什么是数列,数列有符号和数字特征,如何设未知数方便,根据什么等量

5、关系建立方程”等等。当然,教材安排这个例题决不会是会解决它一道题就行了,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会解决与数列有关的一类题。为了起到巩固作用,教师可选用其他特征的数列问题来检验一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又探索新知识,是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有些例题设计非常巧妙,既能巩固本节前半段所学知识,又能为后半段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如在七年级上册,“余角和补角”一节,学完余角补角定义后,出示例题:“∠1与∠2互补,∠3与∠4互补,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此题第一个目的是巩固互补定义的理解和应用,把这道题解决

6、完以后,再引导学生探究结论中的∠2、∠4和已知中的∠1、∠3分别有什么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得出新的结论“等角的补角相等”。那么这道例题既巩固了互补定义的应用,又探索出了新知识“等角的补角相等”,可以说起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作用。在解决此类例题时,新结论的探究过程实际上是本节前半部分知识的巩固应用过程,新结论探索出来之后,作用也是应用它解决问题。  二、例题教学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讲练结合,及时反馈  有些教师非常重视例题的分析、引导、讲解,可以说做得非常仔细,不留任何漏洞。教师讲得很多,学生测试时照样出错。原因是学生认为听懂了,各方面都

7、会了,实际上做题时才发现有某个方面并不是非常理解。只有通过练习,及时暴露问题,才能及时纠正问题。经过多次练习反馈,才能牢固掌握例题所蕴涵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二)总结方法,触类旁通  例题讲完之后,让学生养成总结做题规律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学数学实际上是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造就强大的头脑,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数学思维的发展尤其重要,如在七年级下学期初开始学习平行线、相交线,往往与上册所学角平分线、平角、互补、互余结合在一起计算角度。几何刚入门,题目相对简单,推理步骤往往三五步即可。而在教师看来很简单的题,对刚入门的

8、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他很有可能绕很远的弯路把这道题算出来。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此类例题时,可鼓励学生把能想到的方法都展现出来,再让学生总结哪种方法更简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