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95920
大小:6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3
《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先锋性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先锋性创作:新感觉派小说既是现代都市文学的开端,更是一种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先锋性创作;一方面现代“都市”景观为其提供了一种文化背景、创作语境,另一方面“人”与“城市”的现代性关系诱使他们从“感觉”上体验现代性生存的要求,探索现代人自我存在的证明和生存空间的延展。就其创作本身而言,新感觉派小说通过对都市文明“恶之花”的透视来凸显生命存在的异化,这种有关“异化”的艺术“感觉”接近存在主义的话语内涵,从而展现了荒诞畸形的都市文明和现代人的生存焦虑感,文学于是作为人类存在的象征来得到表现。与日本的新
2、感觉派相比,中国的新感觉派小说由于“感觉”对“都市”的过分沉溺,以致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非中国”和“非现实”的文化身份上的暧昧,它匮乏那种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追问和对生命存在进行深刻体验的灵性,其存在主义质索不免带有几分浮掠性特征。 关键词:新感觉派;都市文明;都市文学;异化主题;存在主义 :1106.4 :A :0438—0460(2012)05—0124—07 一、“都市化”生存和“艺术性”存在 众所周知,20世纪20年代中期,金融资本的迅猛来势使得上海跻身于国际大都市的全球俱乐部。新感觉派作
3、家作为“都市”的先知先觉者,在其创作实践中用一种新异的现代形式来打量这个东方大都会的神韵,并且对“上海”的“都市”形态作了富于现代感的表述。虽然,他们的写作有着众所周知的“舶来”气味,但是无论如何,新感觉派的写作仍然是文化想象的产物:“都市”的陌生化诱使他们从“感觉”上去体验现代性生存的要求。或者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新感觉派小说是现代都市文学的开端。杜衡对此颇为称许:“中国是有都市而没有描写都市的文学,或是描写了都市而没有采取了适合这种描写的方法。在这方面,刘呐鸥算是开了一个端,但是没有好好地继续下
4、去,而且他的作品还有着‘非中国’即‘非现实’的缺点。能够避免这缺点而继续努力的,这是时英。” 严格地说,对都市生活进行文化研究的首推德国学者西美尔。在论文《大都会和心灵生活》(1903年)中,他捕捉到了由欧洲的大都会——柏林所带来的新颖性、奇异性以及新的自由和约束等现代性感受。问题的实质在于,西美尔关注的不是像马克思所强调的由工业生产所体现的社会关系,而是个人的内在主体与赋予都市具象的客观文化形式之间的张力关系及其精神层面的结果。依他之见,都市的现代性就是一种呈压倒趋势的经验感受;而都市化创造了一种拒绝
5、叙事的复杂的文化模式:缺乏英雄主义也不再指向传统的叙事结构。由是,公共文化不啻为肯定差异存在和非匀质性的一种表现;在宏大的公共空间和富于表现力的都市文化里,大都会在所有多样性里实现对自我的表现。惟其如此,特定的都市现象为知识分子提供了表现主题一一例如,对西美尔来说,人群就是一个主题,主观性、疏离感和真实的都市经验为处于新的大都会中心的现代主义者所探求。“由此我们接触到西美尔美学现代性中一个久决不下的张力:人类行为中普遍因素和瞬息因素、主动因素和被动因素,永远无法得到和谐。只要这个张力一日不得解决,那么现代
6、性就只能是被动接受一个支离破碎、瞬息变幻经验世界的结果,这当然是一出悲剧。西美尔指出了现代性的一个悖论:现代城市的增长鼓励在社会交互关系的形式扩展中来发展个性、自主和个人自由,但与此同时,它制造了冷漠无情和社会孤立。有意思的是,不论是波德莱尔本雅明还是西美尔,三人都期望现代城市涌现的大众群体能够消解这冷漠和孤立,对于此颇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自信。”而且,西美尔不同于韦伯致力于用理性来描述现代性(都市)的方法,他强调整个文化都漂浮在感觉性之中,同时瞄准个体生活的感受来建构社会(都市)整体,这就是美学现代性的意
7、义。 至于西美尔所提到的、具有存在主义创作倾向的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可以说,他作为一个现代派诗人的不衰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本雅明的独到阐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本雅明对波德莱尔为之着迷的巴黎有着切身体验。本雅明不但出版了专著《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还撰有《论波德莱尔的若干主题》、《波德莱尔与十九世纪的巴黎》等多种论文,几乎将波德莱尔视为先知一类人物。本雅明认为波德莱尔的抒情诗是抛弃了传统的单纯而加入了反思,且:新感觉派小说既是现代都市文学的开端,更是一种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先锋性创作;一
8、方面现代“都市”景观为其提供了一种文化背景、创作语境,另一方面“人”与“城市”的现代性关系诱使他们从“感觉”上体验现代性生存的要求,探索现代人自我存在的证明和生存空间的延展。就其创作本身而言,新感觉派小说通过对都市文明“恶之花”的透视来凸显生命存在的异化,这种有关“异化”的艺术“感觉”接近存在主义的话语内涵,从而展现了荒诞畸形的都市文明和现代人的生存焦虑感,文学于是作为人类存在的象征来得到表现。与日本的新感觉派相比,中国的新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