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努力进行创新教育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努力进行创新教育

ID:21692851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努力进行创新教育_第1页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努力进行创新教育_第2页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努力进行创新教育_第3页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努力进行创新教育_第4页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努力进行创新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努力进行创新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努力进行创新教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着创新的素材。生物教师都要不囿成见,认真挖掘和利用这一优势,努力进行创新教育。  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  在学习条件反射时,有这样一道习题:“‘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在我按照参考答案讲是第一信号系统,大学课本里也是这样讲的。但有一位同学提出异议:“望梅止渴”来自一个故事:曹操带兵走到一个缺水的地方,士兵渴得很。曹操就骗他

2、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都流出口水,不再嚷渴。实际上,“望梅止渴”并没有看到梅子,只是听说梅子,我们不能望文生义,所以“望梅止渴”应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我和同学们都被他的解释折服了。  二、增大课外阅读量,为创新蓄势  课外阅读“蓄势”形式多样:举行专题演讲会,办专题手抄报,举办生物小论文比赛等。开展这些活动,学生便会翻阅大量资料,以此促使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涉猎知识,汲取营养。这对学生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对发展创造性思维不无禆益。  在讲爬行动物的兴衰时,关于恐龙的绝灭,我照本宣科解释为是造山运动,引起气候干燥,气温下降,植物减少,而使恐龙缺乏食

3、物。另外也是由于恐龙躯体庞大、大脑不发达、变温等的生理特点,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所致。对我的讲述,当时就有一位同学引用他在《恐龙大世界》学习的知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在中生代末期,有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绝灭。有的学者认为是大面积的火山爆发造成了爬行动物的灭绝。我让这位同学把这些不同观点都讲给学生听。最后我说:“关于恐龙绝灭的原因有五六十种学说,我们课本上的观点只是众多学说之一,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恐龙的绝灭呢?还需要同学们好好学习,以后进行研究,或许能得出更加正确的结论。”这样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打破了学生对教材和权威的迷信,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想象思维  想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人类一旦失去想象力,创造力便随之枯竭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这一点,经常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灵活点拨、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如学习《腔肠动物门》中的一种小动物珊瑚虫后,我就引导学生想象:“珊瑚虫多了会怎么样?”学生按照课本上回答:“形成珊瑚。”也有的加深一点“形成珊瑚礁。”“再大呢?”“形成珊瑚岛。”“然后呢?”“风化形成肥沃的土壤”……  在老师讲课时,也可能有的学生把老师的话题打断,或扯的很远。但如

5、果为了求得一时安宁而不问青红皂白,粗暴地阻止孩子,或许因此而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应积极引导,避免产生消极影响。  四、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创新品质的重要方面。通过鼓励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在学习《线形动物门》之后,同学提出问题:“老师,蛔虫不会被人体的消化液浸蚀,是因为体表有角质层。猪肉绦虫也生活在人的小肠内,它为什么没有被人消化?也有角质层吗?”我说:“猪肉绦虫的体表是表皮层。”“表皮层就是角质层吗?”我说:“表皮层不是角质层。”“那猪肉绦虫为什么没有被

6、人的消化液浸蚀?”我被“将军”了,于是我们一起查阅资料。我们查到“猪肉绦虫的表皮层具有较强的抵抗宿主消化酶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皮层细胞的分泌物能促使宿主消化道内增加淀粉酶的活性,抑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这样虫体虽然浸没在宿主消化道的食糜中,仍然保持完整的体表,不致被宿主消化酶消化掉,并藉体表的渗透作用来吸收宿主小肠内已消化的营养物质。”她非常高兴。后来我在班上表扬了史培培同学的这种探索精神。全班同学倍受鼓舞,求知的气氛更浓了。  五、强化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机会。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观

7、察、多参与、多动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如在学习环节动物门时,课本上“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主要靠环带。”学生在挖掘蚯蚓时发现有的蚯蚓没有环带,我告诉他们只有性成熟的蚯蚓才有环带。同学就问该如何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呢?我说自己观察之后再说。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前端较活跃,后端较被动,前端的前叶颜色较浅,和后端的肛门有明显的不同。”  很多资料上写到“蚯蚓在玻璃板上根本不能运动,因为刚毛不能插入玻璃中而失去辅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