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

ID:21690749

大小:6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3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_第1页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_第2页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_第3页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_第4页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摘要]中国当代文学中,涉及日本军人的文学数不胜数。中国当代作家对“日本军人”的描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代以前,这时期的“日本军人”形象大都带有明显的公式化、政治化的倾向,被简单分为“鬼子”和“反战士兵”两极。第二阶段为80年代以来,这时期对“日本军人”的描写摆脱了传统文化的惯性,走上了由政治化向文学化。概念化向人性化,公式化向深度化的转轨。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日本军人”形象;演变    中国当代文学中,涉及日本军人的文学数不胜数。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

2、象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文学研究界还没有出现过系统梳理和反思的文。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各个年代的文化、政治语境,对中国当代文学中“日本军人”形象作出系统梳理,了解其形成的内在逻辑,从文学的角度对那场战争以及中日关系做一个理性的反思。    一    中国当代文学中“日本军人”形象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从80年代初到现在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的日本军人形象集中出现在描写抗日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如《敌后武工队》《风云初记》《平原烈火》《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地雷阵》《敌后日记》《

3、敌后三年》《不屈的昆仑山》《龙山游击队》《苦菜花》《浅野三郎》等。这些“日本军人”形象大都带有明显的公式化、概念化、政治化的倾向。或是狡猾凶残,不堪一击,被中国人轻而易举的获得了胜利;或是忠厚善良,深受日本军国的压迫,在中国人的感召下,成为坚定的反战同盟战士。这种描写既有别于历史事实,也无法解释抗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残酷性。    (一)“鬼子”形象  “鬼”是古人对外族的称呼,本来是用来区别夷夏的。近代以来,来中国的外国人多了,“鬼子”逐渐成为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称谓。开始时,“鬼子”称谓并不含贬义,它开始于广州,广东人把夜以

4、继日地做生意的英国人叫做“鬼子”,这是因为他们经常在晚上活动。但随着外国侵略者的入侵,“鬼子”一词逐渐有了贬义,成了妖魔鬼怪的代名词,如“洋鬼子”、“红毛鬼子”等。尤其是日本战争的爆发,“鬼子”逐渐成为对日本士兵的专用套话。套话是一个民族对异族进行描述时,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它一方面表现了日本士兵的凶残面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人对日本士兵既恨又怕的心理。与“鬼子”称呼相对应,建国后出现了不少对日本士兵暴行进行描写的作品。这类作品中的鬼子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日本士兵群

5、体性的描写,即将日军作为一种群体加以表现,表现日军在中国的暴行。另一类是对日本军官的个体描写,这些日本军官身上无不带着几种“滞定型”的特征:凶残、狡诈、好色、愚昧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滞定型”特征却很少出现在作为个体描写的普通士兵身上(不包括作为群体角色描写的日本士兵)。  作为群体描写的日本士兵,具有一定的共性。一是多被写成面目狰狞、杀人如麻的魔鬼野兽形象。如下面的描写很具有代表性:“残暴的敌人如同饿狼扑食未获,越发穷凶极恶。到一庄烧一庄。烧得浓烟遍野,遮住了冬天的太阳,没跑出的病人和老人、孩子,都被扔进火堆里,活活烧成灰

6、,凄厉的惨叫声,震撼着天地。”…这些日本军人都是以披着人皮的野兽出现的。他们从相貌、性格到行为逻辑,无不体现出兽性,是青面獠牙,杀人不怕血腥的恶魔。二是多被描写成胆小、怕死的愚昧形象。如《龙山游击队》中写鬼子碰到地雷,“吓得爬成一片,连狐狸太君也吓得钻到洋马肚子下面了,好一阵工夫才出来。”《不屈的昆仑山》中描写鬼子被八路军打得溃不成军,“鬼子们抬着尸体,搀着伤兵,一路上,叫爹唤娘,一派狼狈相”。这些描写带着讽刺调侃,具有潜在的娱乐消遣功能,这时的日本士兵,实际上成了中国大众的消遣对象。  对日军群体暴行的描写虽然生动真实,然

7、而却是外部事件的描述。而且大部分作品对暴行的描写模式化,渐渐流于空疏、千篇一律。这是因为作家不能对侵华日军做具体个别的深入描写,不能发掘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难以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个体形象。而将日军描写成怕死的弱虫,实际上是违背了历史事实的。这样的描写虽然烘托了中国军人坚定、勇敢的高大形象,一定程度地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但却一定程度的误导了读者对日本军人真实、深刻的认识。  为了改变对日军的一般化描写的弊病,很多作家在作品中也尝试着对日本军人(主要是日本军官)做个体描写。但毕竟中国作家不是日本人,他们很难体验日本军人的杀人心

8、理,对于他们野兽般的行为也难以理解。所以他们只能将他们现在听到的、或以前见到的情景,加上自己的一些想象,进行描写。再加上中国意识形态很浓的文艺理论的指导,这样就很容易将日本军官描写成模式化、脸谱化的“滞定型”形象。概括起来,中国作家笔下的日本军官大致有这样几种“滞定型”:凶残、好色、伪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