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74087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摘要: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课堂的导入对于一节课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导入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计良好的导入,才能切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导入;复习导入;操作导入;悬念导入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1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075 传统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十分关注导入环节
2、。其实,作为新授课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环节,导入对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知识点的渗透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只有抓住导入时机,切实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导入形式,才能紧紧抓住小学生的心思,顺利开展数学教学。 一、运用情境导入法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由此可见,教师唯有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发掘出内在学习动机,方才能够敦促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考虑到这一缘由,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应当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的代入与浸染,使学生内心受到触动和影响,进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依托此种方法,能够改变以往授课过程中,教师生硬地导入新课内容而造成学生产生的不适感,使学生
3、在情感方面、态度方面形成接受新知识前的足够缓冲,进而提升学习效能。 二、运用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从数学教材的体例设置情况来看,内容的设置以及知识的难度呈现出阶梯状升高的态势,并且前后知识之间呈现出递进关系,有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当采取复习导入法,使学生进行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备的数学知识体系。 此种导入法的实施策略为:数学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对已经习得的知识进行梳理与回顾,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识内容的导入。如笔者在为学生讲解亿以内数的读法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习得了过万以内数的读法,因而先带领学生回顾
4、了这部分知识,其后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内容的学习。此种教学导入方法,使学生降低了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难度,同时亦帮助学生进行了对过往数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堪称是一举两得的教学方法。 复习引入这一导入新课的方法,应该说包含两个步骤,即先复习再引入,“复习”这一步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教师出示复习题的方式。教师在出示复习题时可以让学生口答(例如口算等较简单的题目),或者学生独立作业的方式(例如计算等较复杂的题目)。而“引入”是在“复习”完成后向新课过渡的阶段,是“复习引入”中一个重要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就显得结构不严密,失去了导入新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引入”中,教师可以直
5、接陈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也可以采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的方式。 三、运用操作导入法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暂时停留在直?^思维层面,很多时候他们无法很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而动手操作则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了形象直观的操作活动,使小学生能够借助操作等感知形式,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活动而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从而真正理解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比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于图形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关注,教师设计了操作导入环节。要求学生先对教材中线段与平面图形进行简单认识,然后动手操作,用火柴作为三角形的一条边
6、,来围成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几根火柴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几根火柴能围两个三角形?学生动手操作后回答6根火柴可以围成两个三角形。这个时候教师继续让学生用6根火柴操作,提出能否用6根火柴围出更多的三角形?学生操作后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是在同一个平面上考虑的,其实六根火柴可以围成四个三角形。(出示教具)问:它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出示各种物体,这些物体是不是立方体图形?谁知道它叫什么?(揭示课题)这原本是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但是经过操作,学生很快便明确了何为线段,何为平面图形,何为立体图形。接下来教师引入长方形与正方形内容,学生便会十分感兴趣。 四、运用悬念导入法 小学生好奇
7、心理比较重,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在导入阶段设置一些悬念,利用这些悬念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心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采用“猜角”的游戏法,先让学生在黑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对照量角器,让学生报出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让老师猜第三个角的度数,老师一一猜对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渴望、兴奋,想知道究竟,而这种状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减两个角的度数等于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